互联网司法的正义体系今日头条

互联网时代是全民“搬家”的时代,现实生活被搬到网上,司法制度和诉讼程序也是如此。延续两千余年的物理法庭的传统模式开始松动,司法正义观念正在被重塑。中外经验表明,在经历了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电子诉讼、在线诉讼、智慧司法、互联网法院等实践探索之后,互联网司法已进化为系统性、统合性概念,被用以描述司法制度和诉讼程序从物理环境向虚拟环境、从人类司法决策到人工智能自动化判断的发展过程以及信息技术(技术系统)与诉讼机制(法律系统)组合集成的各种纠纷解决机制。

目前,我国互联网司法集中于司法组织、诉讼程序和司法管理三个板块,各有目标侧重。以正义理论统摄互联网司法的制度构建,能将各种互联网司法资源组合成为社会信赖、开放的司法体系,解决新型司法资源分配的正当性、在线诉讼社会信任及人工智能司法作用边界等一系列问题,并使互联网司法理论首尾一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司法的分配正义

司法组织与诉讼程序的改革为互联网司法确定了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也提出制度创新任务。首要问题是哪些案件应纳入互联网法院审理范围,哪些案件适用在线诉讼途径解决。一直以来,这一问题被视为诉讼管辖及程序选择问题,形成“网上案件网上审”或“专属管辖”“集中管辖”“指定管辖”等方案。但实际上,互联网法院与在线诉讼重塑的是司法资源配置体制,改变的是司法资源配置格局,需要分配正义理论的解释。

首先,工具性互联网司法资源分配的正义性。互联网司法具有工具性特点,通过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司法,可以为社会提供简便有效的诉讼途径。基于利弊对比,工具性互联网司法资源的分配必须考虑当事人纠纷解决的特殊需要,使需要与满足相匹配。分配正义性应借助程序选择实现,而选择本身也具有选择性:一是“自由选择”,即让当事人自主选择线上或线下程序,我国“在线审判协议”即是典型。其优点在于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但不利于互联网司法普及,可能造成司法资源分配的混乱。二是“机械选择”,即司法资源分配注重社会目标,在立法上将特定类型案件归入互联网司法范围,允许当事人按照相同标准进行选择。相较而言,“机械选择”机制更有利于引导社会利用互联网司法资源解决纠纷,更能彰显司法资源分配正义。

其次,功能性互联网司法资源的分配应体现平等原则、贡献原则。平等原则要求互联网司法资源能够更加均等地分布,允许当事人以符合正义原则的方式来通过网络设施获得信息,避免数字鸿沟所引发的不平等。贡献原则要求互联网司法资源向为互联网产业作出贡献的群体和个体倾斜,提供司法资源回报,促进互联网社会发展,使纠纷解决与生产生活逻辑相一致。

在线诉讼的程序正义

在线诉讼制度将传统诉讼程序置于线上环境,以平台与技术应用辅助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审理,不但改变了司法场所,也改变了当事人程序参与和程序控制的方式。在线诉讼一方面需要遵循传统程序正义的规范标准,另一方面尚需借助主观程序正义所蕴含的社会评价机制,以增进社会对诉讼程序与结果的信任。

首先,在线诉讼的程序正义理论需要升级更新。在线诉讼改变了司法场所,使线上当事人处分或控制线上程序的能力变弱,挑战了传统程序正义的诸原则:一是在线诉讼中的诉讼平等原则应予重释,以期让在线资源能够平等地提供诉讼服务,能平等地辅助当事人参与诉讼,保护困难群体的诉讼权利,实现互联网诉讼的实质性平等。二是在线诉讼应实质性贯彻司法中立。在线诉讼有助于促进司法中立,但也可能使法官迎合指标,导致信息失真,影响司法中立原则。三是在线诉讼应克服程序参与的局限。在线诉讼当事人获得的信息可能更少,且可能不适应在线诉讼技术和在线审判方式,而降低对程序正义的评价。四是在线诉讼应适应新型的诉讼公开方式。在线诉讼是可视化诉讼,可向社会展示“司法内脏”,但也会削弱审判公开和诉讼监督的物理场景,挑战传统司法的公开原则。

其次,构建在线诉讼制度的社会认同机制。在线诉讼更需要通过主观程序正义标准来提升程序正当性,让当事人和公众满意,克服与互联网社会的疏离感,满足程序正义要求。主观程序正义要素包括:一是社会认同影响在线诉讼程序正义的水平。如果在线诉讼公正高效,那么其接纳程度就会提高,其适用就具有正当性。二是互联网偏好是影响在线诉讼程序正义的心理因素。互联网偏好是人们认知和利用在线诉讼程序的关键因素,必须考虑社会端的实际需求,以使用者为中心展开,重视技术的可用性、有用性。三是在线法律交往的体验影响在线程序正义评价。在线诉讼场景下诉讼主体之间的“强联系”被削弱为“弱联系”,非语言因素的作用趋于弱化,因此需要为当事人辩论、情绪表达等提供传递渠道,增强他们对程序正义的感受及接受裁判结果的可能性。四是数字包容和数字安全影响在线诉讼程序正义,需要消除所有人在利用互联网司法资源方面的落差,实现诉讼平等,满足社会对利用在线诉讼制度的安全性诉求,维护程序安定。

人工智能司法的数字正义

在人工智能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司法制度与诉讼程序运作应切实保障实现“数字正义”。

首先,人工智能司法的运用须破解伦理和法律冲突。人工智能司法的正义性基础,在于在人类法官的合理控制与司法自动化之间建立平衡关系,以调和伦理与法律间的矛盾。一是人工智能司法判断需要具备“可解释性”及“公平性论证”,让人能够理解人工智能模型在其决策过程中所作出的选择。二是数字正义旨在维护司法质量和程序保障水平。目前人工智能尚不应被用于实体上的终局裁判,而应限于审判辅助事项。为保证人工智能裁判的公正,须赋予当事人针对裁判结果的救济权。三是人工智能司法中的数字正义应是有限正义。人工智能司法尚不能发展出一般性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能判断复杂问题,无力进行价值判断,因此其适用应限于特定范围。

其次,算法的司法应用应以准确、公开和平等为前提。目前,算法司法应用的价值在于提高司法判断的一致性,其运用应以实现正义为限度。因为,算法正义仍是人类司法的正义,算法本身并不能对算法决策过程和结果负责,而必须由人类法官对算法进行规制,保证准确性、透明性和公平性。

最后,区块链的司法应用应符合最低限度正义标准。对于互联网司法而言,区块链的最大价值在于网络信任,在于便利数字文件的保存,取代法官在证据保全及事实认定方面的作用,扩大免证事实的范围。但区块链的运用仍要恪守最低限度的正义标准:一是区块链的司法运用仍须由人类法官审查判断,以克服其与生俱来的一些缺陷,同时要防止司法区块链因依赖于私人科技公司而导致的滥用,提升司法区块链的公信力。二是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案卷数字化,导致当事人的主张内容对人工智能不再构成约束,由此松动法官被动中立的诉讼地位,其应用须以维护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为前提,保持与传统司法的连贯性,防止诉讼模式急剧变异带来司法混乱。

THE END
1.legalXchain司法联盟链广州互联网法院 技术白皮书 开放平台 联盟动态 联系我们 构建数字世界文明秩序 以技术驱动,专注于电子数据主权确定及网络行为分析,以构建数字世界的文明秩序为愿景,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计算法律学实践 面向法律领域的司法联盟链 https://www.legalxchain.com/
2.司法生态链“共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则,构建新型司法服务体系,以技术创新驱动互联网司法服务升级,将司法生态链平台建设成为最权威区块链存证服务平台,通过生态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各类用户提供权威、便捷、集约的一站式司法服务,以可信的生态链接保障数字经济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助力数字经济社会https://www.sifachain.cn/
3.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移动端全新升级!“海丝法务通”五大亮点抢先体验支持在线观看视频课程 讲座直播等多种形式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法律培训体系 未来 海丝法务通 将持续丰富“一站式”法律服务内容 打造群众及企业 获取法律服务的“首选”平台 助力厦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海丝中央法务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8EE36B0514TTO0.html
4.成都互联网法庭:科技赋能护航数字经济发展2023年以来,成都互联网法庭持续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技术,精心打造了以“七朵云”为核心的“云系列”新一代智慧审理和司法服务平台。 点击进入“七朵云”,云辑审判管理平台、云调多元解纷平台、云讼诉讼服务平台、云链电子存证平台、云审在线审理平台、云智专家智库平台、云创法治文化平台等选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9/id/8122437.shtml
5.区块链政务十大案例之一蚂蚁区块链3),三是司法联盟层,使用区块链技术将公证处、CA/RA机构、司法鉴定中心以及法院连接在一起的联盟链,每个单位成为链上节点。 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链上线的电子证据平台则是直接在证据和审判之间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数据通道,使得证据的收集、固定、传输和运用更加便捷和高效。 https://www.jianshu.com/p/3ae1c331c624
6.专题·区块链安全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及安全问题探讨民生银行建立了基于金融司法链的可信存证平台,通过区块链网关及智能合约,将存证业务系统透传的证据文件数字指纹进行上链操作,同时采用跨链技术对接互联网法院和公证处等司法机构,将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与司法机关打通,实时同步业务数据、数字指纹,以便司法机关在发生法律纠纷时在线提取业务数据作为证据。由于具备司法背书及区块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132798
7.杭州互联网法院上线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系统,开启信用生态系统本案的关键在于智能合约全生命周期链上证据的司法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应当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验证、区块链等方式采集。”证据的真实性能够通过固定、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电子证据采集存储平台认证证明的,互联网法院应当予以确https://m.bjhwtx.com/h-nd-298330.html
8.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建设成果将电子印章应用系统作为“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的基础支撑系统,已嵌入我区“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并同时覆盖平台的PC端、网页端、移动APP端、微信端,能够在公安政务业务中为我区公安机关、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电子印章制作、申请、备案、查询、变更、注销、签章、验章和记录、管理等功能。 https://www.anpcn.com/gongan/9179.html
9.2022年重大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盘点意见要求,加大能源技术装备和核心部件攻关力度,积极推进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强北斗系统、5G、国密算法等新技术和“互联网+安全监管”智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电力应急指挥中心、态势感知平台和网络安全靶场建设,组织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监督检查,推进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48564
10.最高法规范区块链证据,司法链将走向全国统一2019年3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正式上线,将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大运营商,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仲裁委、南方公证处和广州公证处等司法机构,腾讯、平安、华为、百度、阿里、京东等几十家企业纳入智慧信用生态系统。 公开资料载明,广州互联网法院数据平台已成功对接司法服务、审判业务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91844-1.html
11.蚂蚁区块链在司法存证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蚂蚁链无法在司法其次,司法链可以增强品牌的信任度,一方面使企业是和司法链,和政府认可的品牌、平台站在一起,另一方面使企业通过信任连接的方式把自身的商业模式清晰透明地告诉用户,使用户产生非常强的信任感。特别是创业者,能够在早期就拥有巨大的流量。最后,司法链解决的是互联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得用户的使用成本产生非常大的下降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326589/article/details/87896749
12.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上线全程溯源电子数据区块链以网站侵权为例,当事人打开司法链的区块链程序,通过实人认证的核验,即可开启整个的区块链程序记录模式。当事人搜索引擎搜索侵权的网站,点击侵权网站,在侵权网站上打开侵权作品,用户下载、保存侵权的作品,整体流程包括取证的流程都进行了完整记录。 起诉时,当事人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上提交起诉申请,实名认证成功后http://blockchain.idcquan.com/151652.shtml
13.区块链司法存证平台讼道技术推出的《区块链数据存证》是新时代“互联网+司法鉴定”应用创新服务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电子数据取证存证及出证的一条龙服务。 规范取证,多元取证功能固化证据,操作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可安全存证,数据加密,确保完整不被篡改; 利用区块链技术,公安部一所电子数据鉴定中心、中小企业协会作为重要节点组建联盟链,https://www.lawsuitsmaster.com/productinfo/868874.html
14.广州互联网法院:22845件数字金融纠纷案件证据在“链”上储存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侯向磊会上介绍,从2018年9月28日挂牌成立以来,共受理数字金融纠纷案件38235件,审结34438件,结案率90.07%,为数字金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司法保障和服务。2019年3月,广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线“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即“五链协同”中的“司法链”。该系统包括“一链两平台”,即司http://www.jpm.cn/article-104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