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人大制度发展史

立法程序是指立法机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程序。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制定法律一般分四个阶段:(1)由具有提案权的国家机关或人员提出法律草案。(2)对已提出的法律草案进行审查和讨论。(3)法律的表决和通过。(4)法律的公布。

我国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限主要有哪些

我国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限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权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的立法权有:

(1)修改宪法。

(2)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3)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法律和决定及其批准的违背宪法和立法法有关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享有的立法权有:

(1)解释宪法和法律,即立法解释。

(2)制定和修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3)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抵触。

(4)撤销国务院的制定的同宪法和法律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及其批准的违背宪法和立法法有关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属立法事项主要有哪些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属立法事项主要包括:

(1)国家主权的事项。如国防、外交等事务中涉及国家主权的事项。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域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犯罪和刑罚。

(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6)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7)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8)民事基本制度。

(9)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10)诉讼和仲裁制度。

((11)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省级和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主要有哪些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①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②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③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属立法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限主要有哪些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结束语 前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科学地认识中国法制史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完善,都经历了长期的不断探索的过程。回顾多年来法史研究走过的路程,人们不难看到,影响法史开拓研究、古为今用的症结,多是与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法制、法律文化及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有关。因此,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科学地认识和阐述中国法制发展史,是推动法律史学走向科学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13388
3.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22崔永东;对中国传统司法观的理性分析[J];现代法学;2011年02期 23张伟仁;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下)[J];中外法学;2011年01期 24张中秋;中华法系道德文化精神及对未来大中国法的意义[J];法学;2011年05期 25程关松;现代法治文明元叙事中的社群主义修辞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FXZ201302005.htm
4.百年法律大事记:一图梳理“法治中国”的发展史来源:法学中国 原标题:《百年法律大事记:一图梳理“法治中国”的发展史》 阅读原文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 2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482611
5.我国法律文书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探析.doc关键词:法律文书; 历史;发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并不亚于世界各国,作为法律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律文书的产生,也就随着中华民族法律制度的产生而产生。我国法律文书的发展,既有判词,还有判例,对刑法、民事、行政等法律文书的记载都比较丰富。本文现对我国法律文书的发展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908/7011161035001146.shtm
6.法制史论述题总结(精选6篇)第四,制定和公布成文法是对传统法律观念、传统法律制度以及传统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第五, 制定和公布成文法,标志着法律观念和法律技术的进步。第六, 制定和公布成文法,为战国时期及以后的封建成文法的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并标志着以封建社会关系为内容的成文法律体系开始走向中国法律的历史舞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g28g3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