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是上市项目,如公司国内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国内公司香港公开发行H股并上市、国内公司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等,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此外,红筹上市和境内权益上市也需出具法律意见书。总之,上市项目,或者是中国的法律法规,或者是境外法律法规,都要求出具一个正式的法律意见书,对一些法律事实发表意见。这类法律意见书的内容一般比较类似,如纳斯达克上市项目,法律意见书的内容取决于美国法下公司上市应当承担的责任。很多时候券商会依赖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作出他们对拟上市公司的判断。因而,法律意见书的意义显而易见。
依据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出具的法律意见书。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在实践中很难就交易涉及的技术或法律问题作出判断,此时它会要求出具法律意见书,这同时也可视为对其自身决策的保护。
为具体交易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例如私募,特别是通过返程投资到境外吸引风险投资然后再投回境内来收购境内的资产,这时,风险投资的投资商会要求律师就整个投资架构的合法性,包括目标公司的经营、所签署合同等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出具法律意见书。还有为国际融资贷款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一般都是银行(贷款方)要求借款人就该项交易出具法律意见,主要包括:第一,就借款人合法成立、有效存续等的事项出具法律意见;第二,针对贷款融资的合同安排担保的合法性、有效性及境外针对该等贷款融资文件所作的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在中国是否能得到强制执行等事项出具法律意见。其目的一方面在于保障交易的安全,另外也是公司内部决策程序的要求,如内部贷款决策机构或者是董事会或者是贷款的审贷委员会,在没有法律意见书的情况下,是不会批准该项交易的。此外,例如为兼并收购交易出具法律意见书,在这种收购交易中,有时交易方,一般是收购方,会要求出具法律意见书。除上市项目之外,最大量的法律意见书出自于该种类的交易。因此,需要在接触这类项目时应对该项目有个事先的预期和判断,同时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为出具法律意见书做好准备。
依据公司要求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该种法律意见书实际与某项具体交易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是一些公司,可能对中国的法律环境不是很熟悉,在其原有的比如英美法系的法律框架下这个问题有很明确的答案,但是在中国法律体系下就同样的问题可能理解得不清晰,这时一般会要求出具法律意见书,作为一个权威性的意见。这种法律意见书更多时候是作为公司内部的参考。有时涉及境外上市项目时,除上市本身外,需同时考虑中国法律和境外上市地的其他法律要求,如,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项目,如果公司为了达到外国公司的上市要求,请了一些非美国籍的董事,比如中国的一些技术专家,就会涉及美国的反腐败法案。结合美国现在的实际状况,其反外国腐败法非常严厉,境外律师或客户就很可能要求出具一个关于反腐败的法律意见书。
法律意见都会出,但好的法律意见着实要求不低,逻辑思维、法律素养及功底、对事实的了解及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缺一不可,且要融会贯通的运用。
1.事实概述
法律分析需要建立在具体的事实之上,没有两件完全一致的事实。且,作为管理层并非完整知悉事情的原委。第一步需要和经办人深入沟通,请其陈述整件事情的经过,然后结合法律判断针对性的提问,明确事实。建议沟通完请经办人形成书面文件发给法务,或者出于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法务整理后书面发出请经办人确认。以确保事实属于事实,事实无遗漏。确认文件最后可以加一句,如事实陈述有遗漏,请回复沟通补充。
事实是法律意见的基石,基石不稳则有可能高楼倾塌。了解事实后的陈述也考验功底,需要精炼全面不缺失重点、有层次清晰的展示出来,实现老板看完基本对事实不会追问的要求。
2.法律分析
3.法律意见
在查明事实,分析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需要法务结合专业素养、经验给出基本的法律判断。由于立法技术、法律理解与适用等原因,相近的法律事实也有可能司法处理结果不同,因而意见部分要表述严谨慎重,切记一刀切。法律意见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要注重可操作性和操作成本。内部法务之法律意见不同于律师法律意见,还要考虑企业商业运作实际,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给出合理、可操作、成本最优的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