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约两年前,我为入坑播客制作的新人们写下了《播客制作入门指南》一文,希望可以帮助新人主播快速跨过上手播客必要的技术门槛,更轻松地录制自己的节目。在过去的两年中,中文播客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大量新节目和新人主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播客圈,这份指南在主播群体里广泛传阅,时常被一些播客群和播客活动提及。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播客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听众,并形成良性传播,选择一个相对明确的播客主题非常重要。直白的主题能让听众对你的节目内容有一个大致的预期,也便于听众之间相互推荐时可以一句话说清楚你的节目在讲什么。相反,如果你的节目什么都聊,其他人也很难迅速判断你的节目是否值得订阅。
如果你不太确定节目想聊什么,可以想想到底是什么东西激发了你的表达欲,然后从这个灵感开始。我建议你选择自己了解或有兴趣长期钻研的话题。当你谈论自己熟悉的领域时,肯定更容易形成有价值的观点,对某个领域的长期兴趣也能支持你把节目持续做下去,避免「更了三期就开始放鸽子」的情况出现。
有了选题,你需要确定播客名称,并准备一句节目介绍,还需要确定节目logo并制作封面图。封面图的尺寸以大于2000x2000为佳,3000x3000更好。
录音所需的三类设备
常见的消费级麦克风分为动圈和电容两类。抛开原理不谈,两类麦克风的主要区别在于收音特点不同——动圈麦克风相对不敏感,多以定向麦为主,非常适合多人录制时每位主播各拿一个收声,或者在有底噪的环境里录音;电容麦克风比较灵敏,能收录很多声音细节,适合单人录音或录制乐器等。
目前,多数多人节目都使用动圈麦克风录制,得益于动圈麦不敏感的特点,每个主播都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单独录成一轨,便于后期剪辑。
有些带有USB接口的麦克风可以直连电脑,使用电脑上的录音软体就能录音。还有一些则使用XLR接口,它们不能直接插在电脑上,有两种方案可以完成转接:一是使用音频介面(AudioInterface),二是使用XLRtoUSB转接线。
XLR接口
在我派长期服役的FocusriteScarlett2i2音频介面
录音也不一定要用电脑,市面上还有大量的专业录音机,它们可以直连XLR麦克风,还能插入存储卡以保存录音。Zoom的经典产品ZoomH6就是其中代表,它也是被播客主播使用最多的录音机。录音机功能单一,稳定性高,不会出现电脑常见的「节目录到一半,录音应用闪退了」等情况,而且外出录音会比带着电脑方便很多,如果有预算的话完全应该购买。
经典的ZoomH6,可以直插XLR设备,并进行多轨机内录音。图片来自bhphotovideo.com
除了收音设备,我还建议你准备一个监听耳机。这个耳机既可以是你日常在用的普通耳机,也可以购买专用的监听耳机(如SONY经典型号7506)。但请注意,一定要用有线耳机来做监听,无线耳机都有延迟,对监听效果影响很大。
监听耳机的作用有二,其一是帮你实时确认话筒运作是否正常,避免录音事故;其二是把你说的内容实时反馈到耳内,让你的思路更清晰。你一定要经历过一次录音,才能深切体会到「我靠我当时都他妈在说什么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也是返听很重要的原因所在。
无论后期处理能力如何强大,都不如前期录音环境的小小改善。请确保录音环境安静且尽可能没有回音。对于家里比较空旷而回音较大的主播而言,「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躲在被子里录音」是一个成本很低却效果很好的录音方式,许多职业主播甚至也在采用这种方法录音。当然,如果你有条件改造录音环境,也可以在家里贴上吸音棉,或为自己专门设置一块封闭、独立的录音区域。
被窝录音差不多就是图中这个意思,图片来自YouTuberPatFlynn的节目封面
当前市面上有很多通过机器学习和算法来改善录音质量的工具,这些工具在某些场景下确实可以做得不错,但终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声音档案的质量。它们可以作为你在录音或剪辑中的辅助工具,但录音环境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播客录音通常分为线下录音和线上录音,两种录音方式各有一套截然不同的工作流,需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最简单的是单人录音,只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直接对着麦克风说话就行。单口节目考验得更多的是主播本人的表达能力和观点输出,如果哪些段落聊得不够好还可以反复录制和剪辑,后期空间很大。
比较麻烦的是需要多人参与且采用线下录音的节目,推荐使用动圈麦克风进行录音。动圈麦克风的特点是收音集中且对环境音的敏感度较低,所以当多人一起聊天时,每个人的麦克风都不会收录其他人的声音。你需要将每个人说的话单独录成一轨,这样做的好处是后期剪辑时如果遇到抢话、说错话等情况,可以分轨处理,让剪辑更容易。
动圈麦对远距离声音不敏感,更适合用来多人同场线下录音
《博物志》主播于婉莹曾手绘过一幅录音过程示意图,你也可以参考其中要点——准备两部设备,一部用于通话,另一部用于录音;两部设备都要开启静音或飞行模式,避免打扰;如果用手机录音,记得垫高手机,让麦克风尽量靠近你的嘴。
远程录音示意图
录音结束后,所有参与者要通过网盘等工具把各自的录音文件汇总至剪辑者手中,便于对方后期剪辑。
对于新人主播而言,在录音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完整保留一句话」非常重要,即当某个地方说错的时候,立即将这句话的正确版本完整地重复一遍。没有经验的主播常常会在说错某个词之后直接从正确的地方说下去,这样会导致后期剪辑不便——如果出错的地方恰好是某个词中间,就有可能出现「说错的地方需要剪掉,说对的内容又不完整」的情况。因此,重复一整句话是更稳妥的办法。
婉莹还推荐过一个治口癖的好方法:在便利贴把自己常说的口癖贴在看得见的地方,用来提醒自己。每当自己录音时说到词汇,就把立刻把这句话去掉口癖重说一遍。
如果你的节目有嘉宾,记得在录音时提醒对方不要乱动。许多人在讲话时会不自觉地离麦克风越来越远,或者搓腿、跺脚、挠头等,这些动作都会影响录音质量且完全无法修复。如果嘉宾说话时出现以上状况,可以及时提醒对方,并让他把话重复一遍。
总而言之,你可以把播客视为综艺节目,节目的效果由前期素材和后期剪辑共同决定。不要害怕在录音时犯错或重复,因为听众最终听到的都会是剪辑后的版本。
剪辑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内容剪辑和音效调整。
内容剪辑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修改和调整音档内容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去除录音中的「嗯」、「啊」、空白、口误等部分,让表达更加流畅。这个步骤相对比较机械,基本就是在重复「切断——删除——拼合」的过程。
分段、分轨剪辑
音效调整指对声音的质量和效果进行修改,最常见的是降噪、去回声、调整EQ、压限等、音量均衡等。
AdobeAudition用户可以使用自带的降噪功能。其原理和Audacity一样,都需要先截取一段背景噪音,然后软体会自动生成一个反向声波,贯穿整条音轨,把噪声抵消掉。Bose、SONY等厂牌旗下的主动降噪耳机采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进阶方案是购买iZotope出品的RX8系列插件,插件内包含了降噪、去回声、去破音等常用功能,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处理声音。从效果上来说,iZotopeRX8的降噪远超其它方案。此外,类似RX8等第三方插件可以与Garageband、LogicProX、AdobeAudion等任何音频处理软件配合使用,不受平台及工具的限制。
在输出音频前,记得做一次音量均衡,这个过程可以让节目中每一轨的音量都保持同样大小,避免出现「主持人声音好大,但嘉宾声音听不见」的情况。音量平衡通常使用LUFS作为音量单位,它衡量的是一段声音的平均响度(而你更熟悉的音量单位分贝(dB)衡量的则是瞬间响度)。因此,LUFS更能代表一条音轨的整体音量大小。
将声音指定为-16LUFS
所有调整完毕后,输出声音文件(Render)即可。一般来说,128Kbps的mp3格式文件就能满足谈话类节目的音质要求,但你也可以根据各托管平台对文件体积的限制来调整输出文件的解析度。只要平台不限,音质当然越高越好。
Render时可选声音格式、音质等
播客的放送流程
目前,国内播客常用的播客托管服务商为Fireside、Typlog、Anchor和喜马拉雅等。Fireside在大陆地区访问速度不佳,Anchor据说有无法访问的问题,需要留意。少数派旗下的播客节目都在两个月前从Fireside迁移到了Typlog。
注意,上传(托管)和发布其实是两件事,但国内的播客平台(如喜马拉雅等)将这两件事合并成了一件,即当你把音档传至喜马拉雅的同时,节目也就在喜马拉雅平台发布了。但对于Apple等通用平台,你需要另外找一个地方托管音档,并把它提交给Apple,听众们才能看到你的节目。
所有泛用性播客平台——如PocketCasts、Overcast、Castro等——都是通过抓取ApplePodcast的节目数据库来完成搜索和订阅的。关于ApplePodcast与泛用性播客客户端的关系,建议收听这期节目了解其原理。
ApplePodcast中国区的四家合作伙伴,将节目托管至这四个平台可以直接通过ApplePodcast审核
将你的播客节目发布至ApplePodcast、GooglePodcast和Spotify的地址分别是这里、这里和这里。
走到这一步,恭喜你的新节目开播啦。但一切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如果你希望节目能长久地做下去,就要为之后的用户运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