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企业恶意拖欠账款怎么办?上海这个公益项目免费为中小企业打官司

不少中小企业日常经营中碰到账款等纠纷时,往往会一头雾水,尤其是不少小微型企业,面对大企业,即使自己是有理的一方,也往往存在“维权难”问题。12月12日起,沪上中小企业有了坚强的后盾。由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指导,上海市企业服务云、上海梦想成真公益基金会、上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所共同打造的“律树成荫”公益法律项目正式向社会发布。

“律树成荫”这究竟是一项怎样的公益?据发起方介绍,该项目针对企业存在的维权痛点,由公益基金匹配专业律师,并为企业先行垫付诉讼费、仲裁费、律师费等,让企业以“零成本、零风险”实现债权和应收账款追收。案件胜诉后,由获益企业将所垫付费用捐赠回公益基金,循环帮助更多企业;若案件败诉,则由基金承担损失,企业不用偿还。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进园区、进楼宇、进企业时坚持“两个优先”原则——企业有党组织的,优先受理承办;由各级党组织推荐的,优先受理承办,从而以“党建”这根线跨体制、跨条线、跨部门、跨区域地“串”起各种资源,为企业服务。

近年来,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不少产业及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律树成荫”公益法律项目创新“党建+法律”服务模式,在党建和业务关系之间找准了结合点,抓住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牛鼻子”,也为企业维护权益、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自今年5月初试运行以来,“律树成荫”项目已接受企业咨询86件,企业已提交材料17件,已开始办理8件,其中3件已经完成。上海环总实业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受益者。企业是通过服务上海企业的平台——“上海市企业服务云”获知了“律树成荫”项目。“当时公司遇到了被大企业拖欠账款的烦心事,我们屡次找到对方讨要,但他们是能拖则拖,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现金流紧张。”企业负责人说,找到“律树成荫”后,专门匹配了专业的律师去谈判,“对方得知我们有这么强大的后援,竟然主动提出协商解决纠纷了,真的十分感谢‘律树成荫’。”

THE END
1.如何寻找专业律师?如果需要找律师打官司,可以有两个途径找律师,第一是法院合作的免费的法律援助的律师,第二个是到当地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673931.html
2.免费律师咨询,该如何联系?服务地区-北京北京·电话-138-1010-7548 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8130437.html
3.马华平:以法为业以律为师践行为民初心使命新华访谈她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律师,被称为“专为困难群众打官司的律师”。在近20年的律师执业生涯中,她始终坚持以法为业,以律为师,用法律还原事实真相,捍卫公平正义,推广法律援助,让无助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困难群众也请得起律师,打得起官司。 精彩观点 新华网 作为专门从事公益与援助的律师,您创立安徽皖正http://www.ah.xinhuanet.com/fangtan/mhp.htm
4.云南律师昆明律师,找律师,请律师,打官司,重大案律师,云南昆明云南昆明律师网,为您提供昆明律师,云南律师,找律师,请律师,打官司,重大案律师,律师事务所指派专业的云南|昆明法律咨询,律师咨询,委托律师维权,知名律师,资深律师带给你优质的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合同纠纷 行政诉讼 知识产权 房产 婚姻 公司律师 法律顾问服务电话13529112345https://www.chinalawyeryn.com/
5.律师调查问卷(精选8篇)4、您从哪听说的公益律师?(B) A、广告 B、电视、广播网络、书刊 C、社区宣传活动 D、朋友同事熟人等社会关系 E、其他 如果您选择其他,请写下您自己的答案 5、您眼中的公益律师是?(BC)(可多选) A、代为免费打官司的B、别的律师不愿代理的案件都可以找他们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jhh6sh0.html
6.律师执业年度总结(通用15篇)2、发挥社会矛盾调处职能,法律服务机构与社会矛盾调处机构建立对接机制,参与企业发展和项目投资建设中的矛盾纠纷化解8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2次,建立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益调解人才库12个。今年5月,我区7名女律师参加了区妇联牵头的“幸福钟楼——与大爱同行”女律师牵手巾帼维权站志愿服务活https://www.ruiwen.com/nianzhongzongjie/7498090.html
7.公益律师:艰辛为伴向前行公益律师机构的经费也是大问题。由于不能收费,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差旅费等都缺乏来源。来自浙江的公益律师代表邵惠菁介绍说,他们也曾经试着向企业宣传公益律师,期望获得捐助。可是,至今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提供捐赠。他们反思了一下,心里也就释然了:公益律师都是替农民工打官司,是与企业“作对”的,企业怎能愿意捐助呢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20512/Articel06003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