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惠民6年提供免费咨询263万余人次法律服务惠民法律

本报讯(记者梁耀华)“把矛盾吸附在当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10月23日上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司法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马慧健谈及公共法律服务的亮点与特色时,话语铿锵,掷地有声。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马慧健表示,从2019年至今,我省连续6年创造性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以下简称“惠民工程”)。这项工程,在为全民实施免费法律咨询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特殊群体法律服务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民事、刑事诉讼代理和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服务。“惠民工程”开展以来,累计申请专项经费1.9亿余元,共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63万余人次,办结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5万余件。

下一步,省司法厅将聚焦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优质化、便民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具体措施如下: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均衡配置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深入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提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能力;鼓励地市间建立服务对接机制,通过对口援建、挂职锻炼、交流培训及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推动更多法律服务资源向县乡及基层配置。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优质化。拓展律师专业服务领域,加快提升知识产权、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领域服务水平;推进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纠纷仲裁调解工作;按照专业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实践项目,探索开发智能化、场景式、跨业务的法律服务产品。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化。扎实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重点拓展“一证一次办”“一事一站办”,有序推进“跨省通办”,拓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扩大法律援助“市域通办”范围,探索构建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推动法律援助申请由“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转变。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强化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平台建设,升级改造山西法律服务网,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优化热线平台座席设置,实现高质量“7×24小时”服务;大力发展“智慧法律服务”,推广律师远程视频服务、在线公证、互联网仲裁等服务应用,持续提升法律服务信息化水平。

THE END
1.法律援助惠民生服务群众显成效2024年以来,淮南市潘集区司法局按照省、市、区民生实事工作要求,秉承“为民办实事、法援惠民生”的初心和使命,深化“强服务、延链条、优举措”机制,高质量完成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年度任务。截至目前,已办理法援案件474件,目标任务完成率101%,已结案件375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550万余元,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http://wap.fzahw.com/news/2024/11/28/c_124980.htm
2.今年以来我市为重点人群提供法律援助3447件,完成全年任务的150%11月26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法律援助扩面提质民生工程”新闻发布会。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整体情况,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坚持以提升办案质量为核心,以稳步增加办案数量为前提,以优化服务http://chshdt.org.cn/show-274209.html
3.今年以来我市为重点人群提供法律援助3447件,完成全年任务的150%搭建“法律服务云平台”,以视频方式实现远程援助服务“面对面”。巩固采取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满足服务对象特殊需求。加强服务全程监管,严格执行全国法律援助服务“两个规范”、全国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两个规则”,紧紧盯住申请、受理、补贴发放等关键环节,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http://www.hebei.gov.cn/columns/99f3da89-1949-44cb-b467-5029edff3fe7/202411/27/afa7cdc8-943a-4a1c-8b39-6915707732e7.html
4.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赫慧敏 通讯员赵旭)为加强惠民工程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对惠民工程的信赖度和首选度,近日,阳泉市郊区法律援助中心在郊区荫营镇崇文广场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专项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相关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宣传普及“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政策,并向在https://yangquan.sxgov.cn/content/2023-11/06/content_13108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