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立足工作实际,策划了“法援惠民生”项目参加本次专场网络募捐活动,倡导形成人人向善、人人行善、全民慈善的浓厚氛围。“法援惠民生”下设17个子项目,内容涉及法援站点建设、法援案件办理、“法律明白人”培育、法援宣传、综合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服务对象包括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多个群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法律问题,使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现将公开募捐项目予以展示:
法护童宁关爱成长
实施单位: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让孩子们参与真实案例的模拟开庭审理,切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公平公正,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法治观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本项目以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南京市律协教育与未保委员会为执行单位,以“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图书角”为服务阵地,通过组建律师志愿服务团队,向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司法救助等法律服务。
项目实施期间,先后在南京市设立“法律图书角”21个,开展法律咨询活动41场,每年走访慰问困难家庭近200户,开设《律师说法》栏目,举办全市未成年人绘画比赛,累计受益群众达1.5万余人次,获评“南京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优秀项目一等奖”“南京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为少年儿童撑起了一片法治蓝天。
泗洪农民工维权
实施单位:泗洪县法律援助中心
本项目旨在为泗洪县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案件办理等法律援助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为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项目实施以来,共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件,其中群体性案件19件,惠及256户农民工家庭,为群众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获评“江苏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十佳优秀案例”。
泰和青少年普法自护
实施单位:江苏泰和律师事务所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本项目组织40余名具有法学、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名优志愿律师,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新思路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制作普法课件。同时,运用新媒体平台,采取专题直播、线上讲座、普法剧场等多种形式,走进青少年群体,开展多渠道广范围的普法宣传。
普法自护项目发布的系列普法视频,形式新颖、内容生动,主题涵盖宪法、民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范围辐射江苏省内乃至省外,累计10万人次观看,有效提升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还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普法护成长”公益活动,切实提高了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未成年人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岱山法律援助工作站
实施单位:南京九色鹿法律服务中心
岱山法律援助工作站地处南京市面积最大的保障房项目——岱山保障房片区,面向保障房片区的困难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案件代理等“零距离”法律援助服务。
自2015年成立以来,工作站累计服务群众5400余人次,参与社区调解250余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7件,惠及600余户困难家庭,帮助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近950万元,举办法治宣传活动300余场,服务群众达3.3万余人次。如今,岱山工作站已发展成为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律师调解、公证信访、“法律明白人”培育“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工作站,探索形成为经济困难居民聚集地实时提供法律服务的“岱山模式”,2022年获评省政府第六届“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彩虹伞”法护未成年人
实施单位:泰州市彩虹伞公益服务中心
为有效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彩虹伞”法护未成年人项目组建了一支以年轻律师、法学专业师生为主力的普法宣传队伍。团队成员多次到泰州当地的幼儿园和小学调研,主动对接普法需求,宣传法律知识,走进民法典、交通安全专题、防拐防骗专题等专项普法活动受到师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项目根据未成年人特点,研发出风格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行“精准普法”。设计了民法典超级玛丽闯关、宪法知识闯关、交通安全飞行棋等多款普法游戏,参与人数近1500人;防校园霸凌普法微电影《启明》一经上线,就引起广大学生共鸣,《禁止高空抛物》《守护身体的小秘密》《公堂之上》等普法视频,吸引近4000人次观看。因实施成效良好,“彩虹伞”项目被省司法厅评为首届“江苏省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品牌”。
失独家庭援手相助
实施单位:常州市金坛区法律援助中心
本项目与常州市金坛区乡村社区的600余户失独家庭建立联系,与乡镇司法所、村社区多方联动,为其提供法律咨询、法律风险预测及评估、法律文书拟写、非诉调解、代理诉讼等法律援助服务。
自实施以来,项目累计办理失独家庭法律援助案件7件,参与协调矛盾纠纷9件,开展普法讲座和咨询活动33场次,为失独家庭送去了法治的温情与关爱。
大李小李融媒体普法
实施单位:江苏蘅远律师事务所
法学学子成才培育
实施单位: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本项目旨在弘扬“扶困、励志、成才”的助学理念,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法学专业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法律人才。
新时代法学学子成才培育项目坚持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资助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成绩优秀、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12名大学生共计12万元,让法学学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希望。同时,支持法学专业学生参加案件办理、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引导成长为新时代的法律人才。目前,受资助大学生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件,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0多场,提供法律咨询700余人次。
春蕾公益法律服务
实施单位: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
春蕾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室项目在南京市江宁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值班点,提供法律咨询、案件办理等法律援助服务。项目团队由4名专业律师组成,长期参与江苏省律师协会维护农民工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站服务工作,具有丰富的劳动争议案件办案经验,累计办结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案件1686件。
本年度,项目计划接待咨询不少于500人次、承办案件不少于120件,积极维护江宁区企业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家暴法援找小曹
实施单位:响水县法律援助中心
“家暴法援找小曹”妇女维权法律援助志愿者项目于2019年2月起实施,通过开通“小曹120”家暴法援维权热线,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老人、儿童等提供咨询解答、案件代理等法律援助服务。同时,项目在响水县下辖的14个镇(区)和152个村(居)设立了妇女维权法援联系点,开通家暴维权“绿色通道”,邀请心理咨询师为遭遇家暴妇女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并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和志愿者,在学校、村(社区)、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排查困难群体法律需求,探索由“事后维权”向“早期干预”反向延伸特色服务,预防和减少家暴类案件发生。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30余次,法治宣传100余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9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7份,获赠锦旗20余面,被省司法厅评为“公民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优秀产品,入选盐城市第二届“十佳法治惠民实事”项目。
法援惠民生·宜兴
实施单位:宜兴市法律援助中心
本项目聚焦服务发展、法治惠民、保平安护稳定三大任务,持续深化“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为宜兴市范围内有法律服务需求的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军人军属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案件办理等法律援助服务。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办理法律援助资助案件365件,为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收到感谢锦旗100余面。2022年,项目实施单位宜兴市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全省法援惠民生成绩突出单位、宜兴市巾帼示范岗。本项目将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服务就业优先、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一老一幼”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汇集优势资源,加强服务供给,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师大法学生培育
实施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
本项目在法学教师、资深法官、执业律师的指导下,采取“法律诊所”的教育方式,将法学专业学生置于“法律诊所”中,为徐州地区的劳动者、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着力培养法学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好地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在专业教师和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项目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5件,帮助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开展“新乡贤”法治讲座、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50多场,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次。
折翼天使法助飞扬
实施单位:北京市盈科(苏州)律师事务所
生活照料,日常出行,入职就业……一件件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对于残疾人而言,可能是无法跨越的鸿沟。本项目旨在为苏州地区的残障人士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向折翼的天使传递法治温情。
摆渡人引航未成年人
实施单位:东台市法律援助中心
本项目由执业律师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组建“摆渡人”公共法律服务团队,为东台市未成年人提供案件办理、普法宣传和心理咨询等公益法律服务。执行团队含专业律师3名、法律从业公职人员2名、心理疏导专家1名,以及若干志愿者。
“摆渡人”项目在为辖区内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群体特征,分类实施个性化的“摆渡人”“伴飞”计划,通过“摆渡人”的倾听、维权、护航,有效化解少年儿童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思维,帮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法护“青苗”成长
实施单位:江苏讯德律师事务所扬中市麦田慈善基金会
本项目旨在为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青少年提供公益法律服务,通过常态化走访、开展普法宣传营、结对共建关爱等方式,以实际行动点亮困境青少年的法治希望与法治梦想。
项目计划组织30名青少年开展为期两天一晚的“青苗追光”普法宣传营活动,利用团体活动开展法律小课堂,帮助青苗学子从小树立法治思想和法治理念。同时,对纳入本项目的42名贫困学生发放“青苗助学”讯德奖学金,为学子“守法”“用法”提供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量身指导,鼓励其成长为新时代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青年。
惠民未成年人工作站
惠民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于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由6名律师组成专业团队,面向南京市未成年人群体提供案件办理、法律咨询等法律援助服务。
本项目累计接待咨询近千人,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90件,用法律和爱心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2022年,工作站被南京市建邺区政府列为惠民生项目工程。
小上堭法治园
实施单位:镇江市京口区法律援助中心
上堭村地处镇江市京口工业园区中部,下辖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约1550人。本项目旨在通过建设趣味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法治文化园,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小上堭法治园集法治教育、法治文化、法律宣传等功能于一体,实现法治文化与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新的去处,更为宣传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开辟了新的阵地,让基层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法治文化养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人人可慈善、慈善为人人,法援惠民生,温暖千万家。诚挚邀请、热忱期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扫描二维码捐赠支持“法援惠民生”项目。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