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选题一定要有突出的问题意识,提出一个好问题是研究的起点。“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可以称为“疑问”,侧重知识性,多为综述类或述评介绍性论文,学术贡献相对较小。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可以称为“缺陷、不足”,主要是指某项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这种论文多为对策性研究,通常的范式是发现不足和缺陷,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对策。第三个层次的问题可以称为“论题”,是指现有理论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这类选题如果能对某个理论有所创新和突破,那就达到了好选题的最高境界。
好的选题从哪里找?法学学科兼具学术性、政治性和实践性,作者既可以从大量学术文献、学术争鸣和会议议题的议程中发现好选题,又可以从党和国家的政治性文件、国家立法规划和中国本土司法实践中挖掘好选题。
创新性
首先,在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选题角度新、理论观点新、材料数据新、研究方法新四个方面,也就是说选题要新颖、理论上要有所提升、资料上要有所更新、方法上要有所突破等。而创新性不足往往是由于作者对学科领域内有价值问题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归根结底是对文献把握不足和前瞻性问题思考不足造成的。一般情况下,论文写作时,作者要在对前人研究成果了解、学习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和论证,或者对前人研究的不足加以补充,对错误加以纠正、摒弃;或者对一个大方向的某些细节进行深入研究;或者对现有立法或规则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几个方面做到了其中一点均可视为创新。
其次,提炼论文创新点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创新点的阐述在论文第一部分“引言”的结尾呈现,或者在最后一部分“研究结论”部分呈现,也有少部分论文将创新点安排在“文献综述”的最后部分。不管安排在哪个部分,提炼出来的创新点都要简洁明了,要让编辑最快捕捉到论文的创新点。
论证逻辑
不同的研究课题和论证方法,写作要求是不一样的。法学论文大概可分为三类:
文字表达
3.引言。引言部分的基本功能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界定问题,然后介绍既有研究及不足、明确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再说明论文主体的架构,即论证逻辑、思路,最后也可在引言结尾部分亮明论文的核心观点。
4.注释。注释既能反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又体现了作者对期刊的尊重。关于注释体例,在法学期刊界共同努力下,2020年推出了《法学引注手册》,目前很多法学期刊明确采用该体例。该引注体例符合法学学科特点,大家写作时可以参考使用。
总而言之,虽然论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材料的差异决定了法学论文不可能存在唯一的、定型化的写作方法,但一篇好的法学论文是有共同点的:首先是选题好,其次是创新性强,再次是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最后是表达流畅、符合学术规范。
有人把论文写作比作烹饪:就算食材完全相同,做法不同,菜品也大不相同,抑或同样的做法,也会滋味各异。写作技能是作者在长期写作练习中慢慢体悟的经验,其效果就像菜谱中的“白糖、食盐适量”一样,难以精准测量,唯有勤加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正如陆游所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