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校协作激活“家校共育”活力

开办家长学校,组建家委会,创办家长报、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家长助教入课堂、组织家长志愿者心得体会征文评选……如今在湛江各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校共育活动“花开遍地”,为学校和家长搭建起一座“连心桥”,让孩子在校园的沃土上芬芳绽放。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的两位重要“教育者”。近年来,我市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家校沟通的新方法,适时转换家、校角色,汇聚教育合力,合理利用家长的有效助力,为教育教学、提高质量呐喊助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打造家校合作共育的新生态,促进了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

架起“连心桥”家校共育聚合力

家校共育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让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更加密切,让家校共育主动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家长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主观能动性。

我市各地各校重视家校协作,积极搭建家校互动平台,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及发展建设,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为密切家校联系,促进民主管理,经开区第四中学通过组建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为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的育人体系提供了巨大帮助。通过报名筛选,从每个班级选择认真负责的家长朋友,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密切配合学校工作,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逐渐形成家校教育统一战线。家委会的成立为学校、家长、教师建筑起了沟通的桥梁,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凝聚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合力,已成为湛江教育人的共识。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家校共建共育作为重点工作,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普遍成立了校(园)级、年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制订完善家长委员会章程,规范家长委员会的运作。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和监督作用,家委会也成为沟通学校、家长和孩子的桥梁与纽带。

同时,全市各地各个中小学、幼儿园结合实际工作,定期召开家长会,有效促进家校间真诚协作,进一步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2021-2022学年以来,全市各校召开家委会3156次,通过家委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合作及亲子活动。我市学校家长委员会深度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形成学校与家庭合力育人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充分运用家长学校作为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平台,成功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16所,市级规范化家长学校262所。赤坎区被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授予“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湛江市港城中学被全国妇联、教育部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培育“引航人”家校共育强动力

随着家校合作的深入推进,该校不断创新方式,线上、线下开设多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围绕“好家风好家训”、“如何做好手机管理”等主题,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家长授课;为了增强家校教育的合力,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还在线上开设“家长云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对家长开展培训,还定期开展专题“心理营养”家长辅导课,让家长从中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技能,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吴川市中心幼儿园不仅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开设幼儿园各年龄段的家长课程,组织编写了小班至大班一系列的家长学校课程讲学教案,坚持基础理论课和教学实践课相结合,注重系统性、针对性地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更是创新性开办了“家长报”,通过幼儿园家长报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经验交流,提升家长学员的学习意识和家庭教育责任担当能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湛江市教育局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家长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按学年段编写《湛江市家长学校课程方案》,重点抓好课程建设、队伍培训、教研交流,组织家庭教育优秀案例评选。我市有10个案例入选广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征集家长学校教案600多篇,选评出123篇优秀教案汇编成《湛江市家长学校优秀教案集》向全市推广使用。

同时,我市各地各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广大师生、家长学习收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线上宣讲暨家庭教育公开课以及家庭教育名师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今年以来,全市组织市、县、镇三级家庭教育报告会和讲座136场,家长学校授课1560节,举办了2期共120余名教师参与的地市级家庭教育培训,12万余名家长和学生受益。

家长“请”进校家校共育添活力

除了家长会,各地各校还积极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家长走进校园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营造了“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每天早上,在湛江市第八小学的大门口,除了交警,还有几抹“志愿红”照护着孩子的上学路。这些“红马甲”就是“爱心护学”的家长志愿者,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坚守岗位,用爱心为孩子筑起了一道安全畅通的暖心通道。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讲怎么保护牙齿……”讲台上正在说话的不是老师,也不是幼儿园的医生,而是从事牙医工作的学生家长,这是麻章镇中心幼儿园“家长助教入课堂”活动的一幕。幼儿园充分发挥家长的职业资源优势,邀请医生、警察等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不仅丰富了学校教育元素,也为教育打开了另一扇窗。

麻章镇中心幼儿园则利用学校大型活动开展家长跟班服务,让家长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亲子运动会邀请家长共同策划,毕业典礼邀请家长出谋划策,通过家长体验教师工作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以上这些都是我市各地各校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的缩影。事实上,我市各地各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都能看到家长参与的身影。各所学校把家长“请”进学校,把家长资源引进课堂,发挥家长在各自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作为学校教育内涵的有效延伸,让家校互动的模式有了新的诠释。

家校合作是一种“跨界交流”,教师走出学校,父母迈进学校,双向交流了解孩子的成长动向,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家庭、学校的爱。

THE END
1.家校共育心得体会5篇(教师篇)家校共育促成长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已成为个人教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也是关乎到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坚信,一个孩子他只有内心是向上、向善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9040
2.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长心得体会8篇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长心得体会篇1 为解决家长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积极开展学校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近期,青岛上清路小学邀请了中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教育师,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郑喜峰教授,为学校家长带来了《家校共育赋能成长》的线上讲座。讲座引起了学校家长们的积极反响,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引力课https://www.newsipay.com/xindetihui/134891.html
3.家校共育学习心得体会8篇(全文)家校共育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 7月13日至17日,滑县致力于新教育的同行40余人远赴六朝古都南京,参加新教育第十七届年会。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家校共育”,三天的参观与学习,使我对家校共育作用有了飞跃性的认识。 通过听报告、观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实地查看,我认识到,要想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每一个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bacuq15.html
4.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五篇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1 转眼间,x xx已经7岁,步入朝凤路小学就读已满一个学期了。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这一课题前,初为父母的我们其实也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日常和孩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1/15/42438106_1117904063.shtml
5.以心换心智慧前行———家校共育的心得分享目前,在家长会中,我已经尝试让家长代表提前准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家长居然都是脱稿宣讲。连任课老师听了都受益匪浅。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组织了“线上家长大讲堂”活动之后,也有优秀家长代表在线分享教育心得,其用心与专业度让人赞叹不已。以后,将进一步完善“家长讲堂”的活动https://www.jianshu.com/p/c862e47d70f7
6.系列报道之二:线上家长会开创“家校合力共育”新模式高校学生的“家-校”有效联动一直是高校学生共育的重要延伸,“增强家校合力 共育时代英才”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坚守的理念。自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以来,学院已连续五年召开家长会。为取得家长会更好效果,每次会议均向全体家长发出参会邀请,保证了参会率。2020级新生线上家长会是特殊时期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有助于https://www.ahstu.edu.cn/info/1016/25700.htm
7.线上开课学习家长心得体会:家校合育共助成长在本学期线上开课期间,学校通过钉钉课堂、微信、线上家长会等形式,积极和家长沟通,征求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引导家长参与学校建设。作为学生家长,我们无论是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还是正式复课,都应该一如既往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理解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遇到事情及时沟通,正确处理好家校关系。 https://www.wydbw.com/info/8/241162.html
8.家校共育心理降讲座心得体会2022最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校共育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2022最新,欢迎大家来阅读。家校共育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2022最新篇1对方的感觉———决定着别人的感觉。决定别人的感觉,就要读出别人的感觉。作为一名教育者,领导的期望,社会、家长的期待,孩子发展的需求,更加上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匮乏,这些都感觉身心都是飘乎乎https://www.word77.com/view/115921.html
9.教育部“国培计划”有关项目实施指南3.跟岗学习。跟岗学习每学年一至二次,每年累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由培训指导团队成员与新教师进行结对指导。指导教师通过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班级管理实践、教学反思与问题探究意识等进行观察和诊断,及时反馈改进意见,并组织新教师开展专题研讨、观摩名优课堂、交流学习心得、参与家校共育等针对性实践活动。 http://www.zyedu.org/jxjyxy/info/1043/1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