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读最高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一)——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没有记载债权人名称,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此证明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解读一】本条系关于事实买卖合同成立证明问题的规定。

买卖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之分。对于事实买卖合同,当事人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极易产生纠纷。

在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成立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成立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于没有书面合同的事实买卖合同关系,司法实践中,可以通过提交一方已经履行交付标的物或者给付价款的义务并为对方所接受的证据,此等证据主要包括交货凭证(如收货单、送货单)、结算凭证(如结算单、发票)以及债权凭证(如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三类。

对于当事人以债权凭证主张买卖合同成立的情形,如果债权凭证已载明债权人名称,则可以直接认定买卖合同关系成立;如果债权凭证未记载债权人的名称,在无相反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可以推定凭证持有人为合法的债权人,进而认定买卖合同关系成立。若债务人欲否认债权凭证持有人系买卖合同相对方,则举证责任转移至债务人一方,债务人需另行举证证明债权凭证持有人并非该债权的合法债权人这一事实。从对买卖合同成立的证明力上来看,没有记载债权人名称的债权凭证对买卖合同成立的证明力要大于交货凭证和结算凭证。

司法实践中,被告通常以不认可签收人是其工作人员或者不认可签收人有权利代表其签字的方式,否认签字人与其有法律上的关联,从而否认买卖合同成立的事实。就签收人是否为被告的工作人员、是否有权代表其签字的事实而言,被告具有较强的举证责任能力,而原告方的举证能力较弱,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要求对签收人持有异议的当事人就否认的事实举证,或者要求其提交工作人员的花名册、工资表等文件。如果其拒绝提供或提供的文件有重大瑕疵,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法院亦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到劳动保障部门调取证据,进而认定签收人与被告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或代理关系。

第二条当事人签订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合同,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买卖合同,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义务,对方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预约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读二】本条系关于预约合同的效力及违约责任的规定。

预约合同,是相对于本约而言的一种特殊合同,其指向本约的缔结,“预约乃约定将来成立一定契约之契约”。预约合同有合意性、约束性、确定性和期限性四项基本特性。关于合意性,若预约内容是双方意思表示,则为预约,若为单方意思表示,则为要约。若双方意思表示或单方意思表示均不明确,则既不构成预约也不构成要约。关于约束性,当事人明示或者默示受其约束的意思表示,是预约合同的必要条件。比如,当事人双方在进行反复磋商后,就合同的部分内容初步达成共识,并签署了备忘录,为进一步的磋商提供参考,该备忘录因未体现双方必须依此缔结本约的义务,故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不能构成预约,仅属于缔约过程的一部分。关于确定性,预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以免当事人陷入本约谈判的僵局,致使预约丧失存在之必要。关于期限性,预约标的应当是在将来的某一期限内签订本约。

从法律性质来看,预约与本约虽然存在牵连关系,但并无主从关系,预约系独立的合同,其既有预设的本约合同中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有预约合同本身的标的即订立本约的权利义务关系。

从法律效力来看,预约订立后,预约双方须依诚信原则进行磋商,除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外,应当缔结本约,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读三】本条系关于无处安全分买卖合同效力及违约救济的规定。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此处的处分是指处分行为还是负担行为,理论界存在争议。最高院认为,前述规定中的“处分”应定位为处分行为,而不包括负担行为,此处的“处分”和“合同”仅指处分行为即标的物之物权的转移变更,而不包括负担行为即处分合同在内。在出卖他人之物的情形下,处分合同的效力并非未定,而是确定有效的;真正效力未定的应当是处分人履行合同的行为以及履行合同的结果,即无权处分行为效力未定。

【解读四】本条写关于电子交易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

电子交易合同是电子化的买卖合同,即在网络条件下,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通过数据电文形式签订的明确双方买卖交易关系的协议。根据合同主体的不同,电子交易合同主要分为:商业机构之间的电子合同(BtoB模式)、用户之间的电子合同(CtoC模式)、商业机构与用户之间的电子合同(BtoC模式)、商业机构与政府机构之间的电子合同(BtoG模式)、用户与政府机构之间的电子合同(CtoG模式)。

THE END
1.如何理解司法解释中“合法有效的书面买卖合同”大连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9条规定:“金钱债权执行中,买受人对登记在被执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名下的商品房提出异议,符合下列情形且其权利能够排除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买卖合同;(二)所购商品房系用于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713
2.评最高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无权处分合同为效力待定,但是此规定并没有使争议平息,仍然有人主张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有人主张无权处分合同有效,并且主张有效的呼声越来越大。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承认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围绕着该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625-1015659038.htm
3.买卖合同争议为给付货币的,可按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法院起诉!最高院判例:买卖合同争议为给付货币的,可按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法院起诉! 《民诉法解释》第18条特别是其第2款对“合同履行地”作出的进一步定义,由于各地、各级法院对该条款的适用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相向而行,在司法实务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再加上案多人少,很多法院对于买卖合同中货款纠纷案件,出卖方向其住所地人民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036093212&efid=4GdwMf8CDcMf1the67vkdg
4.最高院关于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二)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51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https://m.anyangls.com/h-nd-845.html
5.买卖合同司法解释(二)诉讼时效 第六条 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民法典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民法典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两年。 查看全文 最高院审理买卖合同司法解释 https://m.diyifanwen.com/w/maimaihetongsifajieshi/
6.最高院?裁判文书“以租抵债”的租赁合同是否适用“买卖不债务人以其房产抵偿债权人欠款的合同之债,不同于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签订的租赁合同,故不适用《合同法》(或《民法典)规定的“买卖不破租赁”原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裁定如下:https://www.0551law.com/display/39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