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自贡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大纲的公告自贡人事考试网

关于发布自贡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大纲的公告

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我局修订了《自贡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予以发布,供广大考生备考复习时参考。

自2017年5月起,我市经事业单位招考主管机关批准或核准面向社会公开考试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本《大纲》组织实施公共科目笔试。修订后的《大纲》内容为两个笔试科目,其中《卫生公共基础》为卫生类公共科目,主要适用于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综合知识》为综合类公共科目,主要适用于非教师岗位、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其他工作人员。

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的通知》(川人社发〔2012〕145号)的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公共科目笔试为《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大纲为《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一并附后以供参考。

原自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1年2月发布的《自贡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大纲》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予以废止。

附件:《自贡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大纲》

2017年5月12日

特别提示:我局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事业单位公招考试辅导培训班。目前社会上以各种名义举办的辅导(培训)班、辅导(培训)网站均与本局无关。敬请广大报考者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附件:

自贡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

《综合知识》包括法律、公民道德建设、国情省情、公文写作、事业单位基本常识、经济科技文化常识、职业能力测试部分和时事知识部分。主要适用于我市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非教师岗位、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公共科目笔试。

第一部分法律

一、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宪法监督

(二)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

(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

二、民法

(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有效要件,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代理的概念、特征、种类及代理权的行使,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四)物权与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所有权的内容,共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善意取得,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五)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债发生的原因,债的履行和终止,合同的概念、特征,合同的订立,格式合同,合同的效力,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以及合同的担保

(六)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著作权的概念、内容及保护,专利权的概念、客体、内容,专利申请原则及期限,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取得、期限和保护

(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

(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产的处理

(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民事责任方式,不承担民事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特殊侵权责任

(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

三、刑法

(一)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

(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三)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刑罚

(四)刑罚的种类

(五)犯罪的种类及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交通肇事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四、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的特别规定

(四)劳动争议的范围、处理原则和方式

五、劳动合同法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劳动合同法概述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劳动合同的种类、试用期和条款

(三)劳动合同的无效

(四)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五)集体合同、竞业限制、劳务派遣等特别规定

(六)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六、道路交通安全法

(一)道交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对象

(二)车辆和驾驶人(机动车登记制度、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特殊机动车的管理、禁止性行为、非机动车的管理,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证管理、驾驶要求)

(三)道路通行条件

(四)道路通行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规定,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

(五)交通事故处理方法,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事故争议的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付

七、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

(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具体适用

(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二部分公民道德建设

一、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二)公民道德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社会公德规范

(三)职业道德规范

(四)家庭美德规范

第三部分国情省情

一、国情知识

(一)国土与资源概况

(二)人口与民族概况、主要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政策

(三)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软实力

(四)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外交政策

二、省情知识

(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分布概况,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上的主要历史事件,科技教育优势与杰出人才

(二)四川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天府之国”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熊猫故乡,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川战胜了两次特大地震灾害

(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综合实力、区域经济、民营经济和人民生活概况

第四部分公文写作

一、公文的含义、种类和作用

(一)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

(二)通用公文的类型、用途及特点

(三)公文文种的涵义、作用、文种选择的依据,正确区分、选择和使用文种

(四)公文的主要作用

二、公文的格式规范

(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特点和作用

(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排列顺序、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

三、公文的撰写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

(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

(三)调查报告、简报、公务信息、总结等信息反馈文书的特点、作用、分类、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撰写要求

(三)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祝贺信、邀请信(请柬)、聘请书、倡议书等日常事务文书的基本结构及写法

第五部分事业单位基本常识

一、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的概念、内涵、作用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事业单位类别划分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内容及基本规定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三)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竞聘上岗制度、考核奖惩制度

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一)公开招聘的范围、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基本程序

(二)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三)回避制度和违纪处理

五、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

(二)聘用合同的主要内容、类型和期限

(三)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解除和争议处理

(四)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

六、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

(一)岗位的概念、特点、类别和设置原则

(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范围和人员范围

(三)可以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的情形

(四)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及内部结构比例

(五)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聘用条件

(六)聘用管理岗位的学历条件和年限规定

(七)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

(八)聘用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

(九)岗位设置的基本程序和作用

(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变更

(十一)岗位聘用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七、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

(一)考核的原则、对象、种类、档次

(二)考核结果的使用

八、事业单位的奖励

(一)奖励的原则、情形

(二)种类和对象范围

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

(一)给予处分的行为

(二)处分的原则、种类、权限、程序、期限和适用

(三)处分的解除及程序

十、人事争议处理

(一)人事争议的概念和分类

(二)人事争议处理的渠道和基本原则

(三)人事争议协商、人事争议调解的概念及特点

(四)人事争议仲裁的特点、原则、依据、受案范围、申请条件和时效

(五)人事争议诉讼的概念、特点和依据

第六部分经济、科技、文化常识

一、经济常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微观经济常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市场机制与竞争,收入分配

(三)宏观经济常识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

二、科学技术及环保常识

(一)科技概论科学与技术,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的技术革命,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二)科学前沿物质的构成,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人的智能,人工智能

(三)高新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

(四)农业农村和农业科技农业基础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技术革命,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细农业

(五)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

三、文化常识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与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和谐文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经史子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传播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城市文化,城乡文化一体化

第七部分职业能力测试部分

通过对应考者的常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测试,考察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据判断与分析能力。

第八部分时事知识部分

通过对一年来国内国际时事知识及国策和四川省策的测试,了解应考者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卫生公共基础》

(一)基本概念

1、国体

2、政体

3、公民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疫点、疫区

4.菌种、毒种

5.医院感染

6.医源性感染

7.消毒

(二)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和分类

(四)疫情控制

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1.卫生技术人员

2.诊疗活动

3.医疗技术

4.技术规范

5.医疗美容

6.处方

7.病历

(二)医疗机构的管理

1.医疗机构执业的规定

2.医疗技术的分类分级管理的规定

3.处方权获得的规定

4.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3.《处方管理办法》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5.《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一)基本概念

1.医师

2.护士

3.执业地点

(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的管理

1.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

2.医师资格考试的类别

3.医师执业注册的条件

4.医师执业不予注册、注销注册的情形规定

5.护士执业注册的条件

(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行为的管理

1.医师的权利和义务

2.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护士条例》

3.《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4.《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

1.突发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分级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血液制品

2.原料血浆

(二)医疗机构接收血站发送的血液后,对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一)产前诊断的概念

(二)婚前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

(三)孕产期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

(二)医疗事故的分级

(三)医疗事故的处置、鉴定和赔偿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一)中医医疗机构的概念

(二)中医从业人员的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一)基本药物的概念

(二)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的药品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

(一)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尽的义务

(二)患者有损害,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规定

(三)患者有损害,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公民道德的概念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的概念

2.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三)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的概念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十三、职业能力与时事知识

通过对应考者的知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测试,考察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据判断与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医学基本知识

十四、人体解剖学知识

(一)概述

1.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人体的轴与面

2.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二)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的分类、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3.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组成

4.骨连接的分类,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关节的分类

5.肌的构造、形态和分群

(三)内脏系统

1.内脏的组成,胸部的主要表面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组成

(四)脉管系统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2.心的位置、外形和构造

3.动脉的特点

4.静脉的特点

5.淋巴系统的组成

(五)感觉器

1.感觉器的概念和分类

2.视器的组成和构造

3.耳的分部和构造

(六)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分区和组成,反射弧的基本组成

2.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束和网状结构的概念

3.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别

4.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的区别

(七)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腺的概念

2.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十五、组织学知识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二)上皮组织

1.上皮组织的分类

2.上皮组织的结构特征

3.上皮组织的分布和功能

(三)结缔组织

1.结缔组织的分类

2.结缔组织的结构特征

3.结缔组织的分布和功能

(四)血液

1.血液的组成

2.血细胞的分类、形态、结构和功能

(五)软骨和骨

1.软骨的结构和功能

2.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六)肌组织

1.肌组织的分类

2.各类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七)神经组织

1.神经组织的组成、结构特征和功能

2.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八)循环系统

1.心脏的传导系统

2.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3.各类血管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九)皮肤

1.皮肤的分层

2.皮肤的结构

(十)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2.主要免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十一)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腺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意义

2.甲状腺、肾上腺和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十二)消化管

1.胃的结构和功能

2.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3.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4.肝的结构和功能

(十三)呼吸系统

1.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2.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3.气血屏障的组成

(十四)泌尿系统

1.肾的结构和分部

2.肾实质的组成

(十五)生殖系统

1.睾丸的一般结构,睾丸各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卵巢的周期性和年龄变化

十六、生理学知识

(一)生理学概述

1.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2.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3.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2.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3.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三)血液的功能

1.血液的基本组成和理化特性

2.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3.血型的概念和分型依据,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原理

2.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

3.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的原理

4.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

(五)呼吸

1.呼吸和呼吸各环节的概念

2.肺通气的原理

3.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

4.气体运输的形式

(六)消化和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各种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3.各段消化道运动的形式和作用

4.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

1.能量代谢和基础代谢的概念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体温的概念和生理变动

(八)肾的尿生成功能

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2.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眼的折光功能和感光功能

3.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内耳的感音功能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

2.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

3.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

4.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十一)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3.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功能

十七、生物化学知识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分类、化学组成和结构

2.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三)酶

1.酶的分子结构

2.酶促反应的特点

3.酶活性的调节

(四)糖代谢

1.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过程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4.血糖的相对恒定及其调节

(五)脂类代谢

1.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的代谢

2.血浆脂蛋白代谢

十八、病理生理学知识

(一)疾病概述

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基本规律、基本机制和转归

(二)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脱水的概念和类型

2.水肿的概念和分类

3.低钾、高钾血症的概念和对机体的影响

(三)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2.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3.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4.代谢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5.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四)缺氧

1.缺氧的概念和分类

2.常用的血氧指标

(五)发热

1.发热的概念

2.发热激活物的概念和种类

3.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和种类

(六)应激

1.应激的概念

2.应激原的概念和分类

3.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4.细胞应激反应

(七)疼痛

1.疼痛的概念

2.疼痛的效应

3.疼痛的分类

4.疼痛的生物学意义

(八)休克

1.休克的概念

2.休克的病因

3.休克的分类

十九、医学微生物学知识

(一)细菌学

1.细菌的分类、大小、形态和结构

2.细菌的致病性、毒力和侵袭力

3.常用灭菌方法

(二)病毒学

1.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2.干扰素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三)真菌学

1.真菌的形态和结构

2.真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二十、人体寄生虫学知识

(一)寄生虫的分类、宿主、生活史和致病作用

1.寄生虫的分类

2.寄生虫的宿主

3.寄生虫的生活史

4.寄生虫的致病作用

(二)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2.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3.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二十一、医学免疫学知识

(一)免疫细胞

1.免疫细胞的概念和种类

2.T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功能

(二)免疫球蛋白

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和区别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和水解片段

(三)补体系统

1.补体的概念、特点、组成和生物学作用

2.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

(四)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分类

2.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和特点

二十二、药理学知识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

2.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3.药物作用的机制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的跨膜转运

2.药物的体内过程

3.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

(三)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的因素

2.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方面的因素

二十三、病理学知识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3.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和结局

(二)损伤的修复

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

2.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

2.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改变和结局

(四)炎症

1.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过程和结局

2.炎症的常见类型

3.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五)肿瘤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3.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4.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二十四、医学心理学知识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范围、性质和目的

2.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心理评估

1.心理评估的概念和作用

2.心理评估的方法

3.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

(三)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1.应激与心理应激的概念

2.应激源(生活事件)的分类

3.应激的反应

4.心身疾病

(四)健康行为

1.健康行为的概念

2.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3.改变损害健康行为

4.促进健康行为的医疗政策与社会健康计划

(五)病人心理

1.病人与病人角色

2.病人心理

(六)医患关系

1.医生的角色与心理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十五、医学伦理学知识

(一)医学道德

1.医学道德的内涵

2.医学道德的特点

3.医学道德的作用

(二)医学伦理学

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二十六、循证医学知识

1.循证医学的定义

2.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

3.循证医学的特点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条件、步骤和方法

1.基本条件

2.基本步骤

3.基本方法

(三)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分级和推荐

1.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

2.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

3.循证医学证据的推荐

2.循证医学证据的检索

《教育公共基础》

《教育公共基础》包括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和教师职业道德等4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

(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三、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

(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

(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五、课程

(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

(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

(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六、课堂教学

(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七、学校德育

(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

(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

(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

(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一、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

(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二、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

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

(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

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

(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

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

(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

六、个别差异与教育

(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

(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

(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

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一、法与教育法

(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

(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

二、教育法律关系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

三、教育法律规范

(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

(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

(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四、教育法制过程

(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

(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

(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

(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

五、教育法律责任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

(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

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

(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

(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

(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

(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

(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

(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

八、教育法律救济

(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

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

(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THE END
1.4.2法律规范(二):法律规则法的内容是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概念是所有法学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的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 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两者都是针对特定情况下有关法律责任的特定的决定。 这就是说法律规范是法律规则的上位概念,法律规则只是法律规范的类型之一。https://zhuanlan.zhihu.com/p/688612596
2.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第一步了解基本法律概念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第一步了解基本法律概念 法律基础知识概述 在进入法律学习的深层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法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范,它通过国家机关制定、公布并施行,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至关重要。https://www.pketxmddia.cn/jun-lei-cai-pu/383805.html
3.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法律基础知识体系概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离不开法律的影子。无论是购物、出行还是工作,法律都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走向合法和正义的道路。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了解法律基本知识仍然是一项挑战。那么,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学习这些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以及如何通过一些真实案例加深理解。 https://www.f3kg3td6j.cn/jun-lei-zi-xun/435486.html
4.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之网民生之舵一、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法律基本知识,并探讨其内容。 二、法理学基础 作为研究法律的科学理论基础,法理学涉及到对法律本质、性质、目的等方面的分析。这包括对正义原则、平等原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3619.html
5.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常识法规理解合同法基础刑法要义民法要闻什么是法律基本知识? 法律基本知识指的是公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了解的最基础的法律概念、原则和法规。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能提高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能力。 法律常识有哪些内容? 首先,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术语如“合同”、“诉讼”、“证据”等,这些都是构建起整个司法体系的基https://www.vydtlwhhp.com/jun-lei-zuo-fa/402716.html
6.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我该先学什么法律基础入门指南在我们踏入法律领域的旅程之前,首先要了解的是法律基本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就像是一个大门,它能引导我们走进一个充满规则和规范的世界。那么,你可能会问,这些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呢? 一、法理学基础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本质和原则的科学,它为我们的法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你需要理解什么是权力、义务以及正义https://www.lboclvlct.cn/nong-ye-zi-xun/456687.html
7.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理学视角下的日常问题探究简介一、法律小常识百问的必要性与意义 法律小常识,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更是增强公民意识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100条问答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基本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什么是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受哪些限制https://www.rvxnxpann.cn/jun-lei-zhi-shi/398656.html
8.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什么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在探讨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法律的基础和核心。这些基础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决定了该体系如何运行和发展。因此,在深入研究具体的法规和条文之前,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至关重要。 一、定义与含义 所谓“基本原则”,指的是那些指导整个法律系统运作的一系列普遍适用的准则。这些原则不仅对立法者https://www.3svb9bc3.cn/ke-yan-cheng-guo/307224.html
9.法硕热点之法律的基本常识复习经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那么我们需要对基础部分查漏补缺,扫除我们复习备考过程中的蚁穴!让我们从以下再来回顾下法律的基础常识!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主要介绍了法律的一般含义和历史发展。两个知识点都很重要,可以出选择题。对于法律的含义,要理解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jingyan/567772bb8e4c1.html
10.司法之门刑事法律常识指南一、刑事法律常识的重要性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刑事法律常识对于公民和司法机关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也能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秩序。因此,掌握刑事法律常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二、了解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犯罪类型、证据规则以及侦查程序等。这是构建整个刑事法https://www.yebtzbalg.cn/xue-shu-huo-dong/358723.html
11.王振宇:行政审判中解释法律的五种基本方法法律是有机整体,过于强调法条,难免削足适履,体系解释可补此弊。其在整体中把握局部,既有助于条旨把握,也有助于体系一致。体系解释是文义解释的自然延伸,文义解释以特定法条为文本,体系解释则把文本扩大到(同一或不同法律的)相关法条。体系解释可能扩张或限缩概念字义,也可能进行类推或反推的操作,由此引出以下四种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8/7213.htm
12.2020—2022年度宁波市社科普及讲座选题提纲2.香港问题:坚持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的统一,严守“一国两制”的底线 3.台湾问题:严守“九二共识”的底线 十、党支部工作实务 授课人:葛宇乾 宁波市委党校 副教授 1.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意义,党支部的功能定位和遵循的原则 2.党支部的设置规定和党支部的基本任务 http://www.nbssa.org.cn/art/2020/8/5/art_1229619689_19238.html
13.法律基础知识体系理解法律常识的关键要素简介法律基础知识体系:理解法律常识的关键要素 法律定义与分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规范社会行为而制定的规则。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可以将法律分为宪法、行政法、民商事法、刑事法等多个领域。 法律原则与基本原理 在构建和运用法律时,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如平等前提下的平等、正义、合理https://www.n9xnw0daq.cn/jun-lei-jia-ge/323236.html
14.考前必看系列之法律常识汇总常识财产犯罪1.概念和特征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特征: (1)法人是社会组织; (2)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 (3)法人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 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https://spa.fenbi.com/page/fenxiaozixundetail/9/58/407716640632832
15.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法律基础理解法律常识的关键要素法理学是研究法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它为整个司法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学习任何具体的法律规定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权利与义务、责任原则、正当程序等。 二、民事诉讼过程 民事诉讼是指因争议产生的一系列活动,以请求法院判决或调解解决争议。这包括起诉书的提起、证据收集、一审、二审及最高院复核等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jia-ge/377174.html
16.常用法律法规知识(通用6篇)“模拟法庭训练”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 但对教师的司法实务能力要求较高, 每次训练的参与人数受到一定的限制。 (五)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运用具体案例来分析、说明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具体说, 就是设定代表一定已经确立的法律理论和原则的典型案例, 通过分析, 使学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fop9j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