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详解

对“扶不扶”“救不救”等问题亮明态度

突出强调权利保护

......

最高法出台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

自2022年3月1日起实施

一文了解这部

有温度有力量的司法解释!

《总则编司法解释》共39条,分为一般规定、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附则9个部分。

在理念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法典强调公平正义、倡导诚实守信的价值导向。特别是细化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见义勇为的制度规则,进一步在“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问题上亮明态度,坚决防止“和稀泥”,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

此外,内容上突出强调权利保护。将自然人的权利保护置于中心位置,从保护未成年人、胎儿利益,规范权利的行使,平衡失踪人与利害关系人利益等方面作出系统规定,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司法立场。

来看这部司法解释有哪些亮点

关于总则编与其他各编的适用关系。民法典其他各编主要围绕具体权利展开,相对于总则编的民事权利一章属于具体规定,应当适用各编规定;而总则编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等规定,其他各编并没有相应具体规定,此时总则编的规定具有直接适用的效力。有些规则虽然其他各编没有规定,但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则不得适用总则编的规定。

关于民法典与其他民事法律的适用关系。对于同一民事关系,其他民事法律的规定属于对民法典相应规定的细化,或者民法典明确规定适用其他法律的,应当适用该法律的规定。比如,民法典第1165条第2款规定:“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第1款明确规定了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对此类纠纷,就应当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

关于具体规定与基本原则之间的适用关系。民法典所规定的基本原则能否直接作为裁判规范以及如何作为裁判规范一直有争议。本解释第1条第3款明确,法律有具体规定的,“应当”适用该具体规定;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时“可以遵循”基本原则。采用“可以遵循”基本原则的表述,使得条文内容更具包容性,也与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时,运用法律解释方法确定适用或者参照适用其他具体规定的做法相一致。

完善监护制度维护家庭和谐

民法典完善了成年人监护制度,规定了遗嘱监护、意定监护、指定监护等制度,区分了未成年人监护和成年人监护,构设了“家庭监护为主体、社会监护作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监护体系。《总则编解释》针对民法典的这些新亮点,作出了细化规定:

明确监护能力的认定标准。该解释第6条明确了认定自然人的监护能力,应根据自然人的年龄、身心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认定有关组织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其资质、信用、财产状况等因素确定。

细化监护人确定的规则。关于遗嘱指定监护人,考虑到被监护人是未成年人的,担任被监护人的父母中的一方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遗嘱生效时是按照法定监护由有监护能力的另一方担任监护人,还是按照遗嘱确定监护人,实践中存有争议。为避免未成年子女面临监护真空,本解释第7条第2款明确此时父母中有监护能力的一方为当然的法定监护人。

关于协议确定监护人,本解释第8条第1款明确规定有监护能力的父母不得通过协议监护的方式,免除自身对于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

关于监护职责委托行使,为防止监护人逃避监护职责,本解释第13条明确受托人不因监护职责委托行使而成为监护人,强调监护人身份不因监护职责委托行使而改变。

完善法律行为制度

《总则编解释》在法律行为方面进行了几个重要完善:

对民法典总则编的法律行为制度中较为原则的规定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解释。例如,民法典第135条没有明确列举民事法律行为的其他形式,该解释对此进行了细化规定。

对民法典总则编的法律行为制度没有作出规定的,该解释作出了补充规定。例如,意思表示的误传等问题。

明确滥用民事权利的认定与法律后果

滥用民事权利的认定:

《总则编解释》第3条第2款明确了滥用权利的构成要件,结合民法典第132条的规定,具体包括以下三项:

权利人选择一种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的方式行使权利。这意味着滥用权利人具有损害他人的恶意。因此,该权利行使的行为虽然表面上看似合法,但却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为主要目的,且实际损害了这些权益,超出了正当的权利行使界限,故实际上是不法的滥用行为。

滥用民事权利的法律后果:

不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即滥用权利不应当产生行为人追求的后果。例如,在请求权的行使中,滥用请求权不能导致请求权的行使效果,其可以表现为提出请求不发生时效中断的效力,或者相对人不构成迟延履行等。

如果滥用权利造成他人损害,已经构成侵权的,应承担侵权责任。滥用权利可能产生损害后果,也可能并未产生损害后果,即便造成了损害,是否构成侵权,还需要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予以判断。如果权利人滥用权利的行为也满足了侵权责任的成立要件,受害人有权请求滥用权利人承担侵权责任。

完善民事责任制度

《总则编解释》第30条和第32条明确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定义。同时,对防卫过当和避险不当的认定标准和责任承担作出规定,该解释第31条规定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应当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和防卫的时机、手段、强度、损害后果等因素来进行判断;该解释第33条规定紧急避险措施是否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制,应当综合考虑危险的性质、急迫程度、避险行为所保护的权益以及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因素判断。这也为法官在具体个案中准确认定防卫过当、避险不当及其法律后果提供了参考因素。

完善代理制度

完善了民法典共同代理中代理权的行使规则。为解决实践中共同代理情形下一人行使或数人行使代理权产生何种效力的问题,《总则编解释》第25条规定,在共同代理的情形下,擅自行使代理权应认定为无权代理。

完善诉讼时效制度

明确规定三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中止、中断,但不得延长;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不得中止、中断。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法定代理人以外的人侵害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作了规定,明确以法定代理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事实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补充民法典第190条关于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规则。根据该条款,对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但是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即在该法定代理终止时,遭受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其新的法定代理人均不知道损害事实和义务人。该解释第37条对此作出规定,即使原法定代理已经终止,诉讼时效期间也不当然自此起算,前述特殊情况应适用民法典第188条第2款的规定,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THE END
1.最高院关于民法典的解释有哪些?导读:最高院关于民法典的解释是非常多的,主要涉及到民法典时间效力的司法解释,担保制度的司法解释,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解释等,这些司法解释都是作为法律的配套文件,是具备法律效力的。 最高院关于民法典的解释有哪些? 一、最高院关于民法典的解释有哪些? https://www.64365.com/zs/1324418.aspx
2.民法典/278条司法解释律师普法主要是讲业主共同决定事项以及表决。向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的议事规则、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成员等都是共同决定的事项。关于本条当中“参与表决”的理解,目前民法典尚未出台对应的司法解释,目前至少有两种理解:一是投票表决才算参与表决,未投票不算参与表决;二是表决票送达后,无论是否投票都算参与表决。 https://www.110ask.com/tuwen/3702095713142207551.html
3.民法典时代民商法解释论的新发展——2020年第二届“全国民商法1号分会场:民法总论、物权 (京仪大酒店第一会议室) 10:10-11:30 1-1单元 主持人:李永军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专题报告(每人12分钟): 1.民法典内部体系的遁形与显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解释为视角 邢焱鹏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http://law.zuel.edu.cn/2020/1127/c3603a258044/page.htm
4.《民法典》全文+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三章 法人 第四章 非法人组织 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代理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11322_1128009758.html
5.《民法典》全文+司法解释附:《民法典》与相关规定--新旧逐条对照 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 一、单独发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法释〔2020〕1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法释〔2020〕22号】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5/10/4611322_1128009758.shtml
6.最高法发布首批民法典司法解释新闻频道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罗沙、刘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即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最高人民法院12月30日发布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7件司法解释,与民法典同步施行。 记者从最高法12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民法典颁布以来,最高法对591件现行司法解释及相关https://news.cctv.com/2020/12/31/ARTIPWzVdYSvrKWqep9e85ap201231.s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含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民事案件案由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http://yuntaigo.com/book.action?recordid=emhrb2hmZmM5Nzg3NTIxNjE1NjU0
8.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12月29日 法释〔2020〕24号 最高人民法院 https://www.guobianlvshi.com/flfg/sfjs/6854.html
9.最高法关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典法网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20-12-30 21:20:44字号:小大打印本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法释〔2020〕22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http://www.law8.org/wj/689328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为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所称的“虐待”。 http://lawdb.cncourt.org/show.php?fid=153332
11.五大要点解读《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本周我们跟随泗泾法庭练斌法官,总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以下简称“继承编司法解释一”)。本系列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学术观点,不应视作代表本单位立场,特此说明。 最高院公布的继承编司法解释一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相较于1985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16113425088573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为正确审理物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因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以及作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基础的买卖、赠与、抵押等产生争议,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依法受理。当事人已经在行政诉讼中申请一并解决上述民事争议,且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的除外http://m.dyzxw.org/?act=a&cid=2&aid=15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