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金项目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4、投资者缺乏相对应的投资理念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是由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组成,且以个人投资者居多,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状况容易受到个人的投资情绪和投资理念影响,且容易影响其他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情绪。一旦市场处于过度乐观或者过度悲观的状况时,投资市场将会出现羊群效应,市场将会出现大量的申购或者赎回,这样将会导致投资市场出现经济泡沫或者陷入低迷。
二、如何解决我国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状况
1、培养专业的投资人才,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必须要在公募基金机构内及时的补充投资人才,培养更多的优秀投资人才,设立一个由投资人才和基金经理所组成的投资小组,尽可能提高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技巧,尽可能减少更换基金经理带来的影响,使投资风格更为稳定,投资理念更为成熟。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设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把基金经理的收入与基金机构的业绩相挂钩,提高基金经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4、向投资者灌输专业的投资理念应该就投资的基础理论知识、风险意识和风险规避、投资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投资者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的灌输,让投资者有一定的专业投资理念,在投资前对基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投资者投资基金的耐性和信心,尽可能的减低“羊群效应”状况的出现。
2《阴山学刊》项目进度计划管理过程分析
2.1划分工作任务。
《阴山学刊》出版项目可分成几个子任务,并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具体工作方法,同时要监控每个子任务的落实情况。合理分配每个子任务的工作量,同时分配相应的工作人员,控制任务进度。划分子任务的作用,主要是合理分工,同时使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提高项目进度,缩减项目开发成本。具体的项目子任务见下图。
2.3合理分配每个子任务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1前期管理
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前期管理是前提性的基础工作,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能保证下一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前期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搜集信息;做好申报项目动员工作,让每一位有条件的研究人员都积极主动地申请资助项目;开展系统的申请书写作培训讲座,严格申请书的规范性审查;严格项目预审与评审制度,完善评审机制;注重依托优势学科,提高申请书的竞争力。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管理,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基金课题的中标率则是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对于科技人员而言,获得这一国内最高水平的科研基金的资助,更是其科研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客观体现。
2中期管理
3后期管理
(—)增加了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
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1998年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平均还贷400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50万,最少还20万,且一般都涉及6、7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2、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
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习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对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客观因素和非客观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2、研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变更前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此分析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是“善意”还是“恶意”以及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业绩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3、分析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引起的市场反应,检验公众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的反应以及影响这种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并对不同种类募集资金变更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否不同进行对比分析。
5、对上市公司面对的制度约束分析的较多,缺乏对这些制度约束的形成机制及其历史演变进行分析。
三、研究假设
张为国、翟春燕(2005)得出了因主观因素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比例大于因客观因素变更的比例。并进一步说明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现实因素所造成的。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需要改变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向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保荐机构、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使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手中的股票价值与小股东一样伴随着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大小股东的利益基础一致,这必然促使大股东关心公司二级市场的表现。段特奇(2003)认为上市公司发出的募集资金变更投向公告会在证券市场上产生传导效应金融论文,引起该公司股价下跌。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现象非常普遍。但在所有发生变更的行业中,以传统制造业所占比例最大,这是由于传统制造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和微利状态,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如果把募集的资金用于主业金融论文,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会很小,受高额利润的驱使,这就使得这些上市公司纷纷放弃原来拟投资项目,而改投其他收益率更高的项目或转向非实业投资领域以期获得高利润。而对于新兴行业来说本身主营业务具有很好的前景,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没有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因此,可以得出以下假设:
如果上市公司负债较多金融论文,很可能会盲目的拼凑一些项目,来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募集资金到手后,又找各种理由来说明原来的项目效益差,另外的项目好等来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同时,债较多、财务状况较恶劣的公司在遇到其他投资项目或是应对公司发展的其他需要时,没有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只好使用募集来的资金。也就是说为了“圈钱”欺骗广大投资者。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从以上假设定义本文的变量,如下表:
变量定义
变量
代码
变量说明
预计符号
因变量
1
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0
没有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解
释
变
量
FS
变更年末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
DS
变更年末独立董事比例
―
INS
传统行业为1,新兴行业为0
LnTA
变更年末资产总额对数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银行存在超资本金到位比例放款情况
(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项目贷款管理水平较差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难度较大
二、加强对项目资本金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加强可操作的政策指导
(二)各银行机构要不断加强项目资本金管理,防范风险
(三)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的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王学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风险及其审查[J].中国房地产评估师,2004(5).
2、我国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资本金制度改革研究[J].新金融,2006(4).
Abstract: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problemsofChina'straditional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modelineachstage,andthenisfocusedonintheconstructionstage,howtodowelltheconstructionsitemanagement,toensuretheengineeringquality.
Keywords: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mode;sitemanagement
一、现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普遍的缺点,有的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型、复杂、现代化信息集成的工程项目需要。现有的项目管理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分离的合同构成的交易关系。主要参与者是业主、咨询专家、设计师、监理、施工单位等。他们之间的工作流动和信息传递采用的是一种“抛过墙”。在决策决断常常只有业主和咨询专家的参与,不能对项目实施以及运营阶段进行系统考虑。在实施阶段,业主倾向于主观的选择某一种项目采购方式,如CM模式管理,而不是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进行系统地考虑。设计与施工相分离,即当设计全部或部分完成之后,再选择承包商按照设计进行施工。项目的设计由设计师全权负责,项目的施工由施工单位全权负责,业主除了进行支付以外常常只是负责所谓的监督审查,这些分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导致了项目的实施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模式中业主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交付运行阶段分别进行管理,不能充分考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需求和限制;缺少对项目真正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分析,工程项目的决策方案缺乏系统性,无法实现全生命周期目标;
2在大多数项目中,项目参与方相互独立,各自以自身利益为目标参与项目,参与方各自完成其专业工作,在项目进程中充满了各种冲突和争执,他们的管理活动之间缺乏集成整合、协同工作;
3传统模式没有也不可能以建设项目的运营目标来导向决策和实施,最终用户需求往往自决策阶段开始就很难得到准确的定义,无法实现运营目标的优化;
4传统管理模式中不同阶段用于业主方管理的信息支离破碎,形成许多信息孤岛或自动化孤岛,决策和实施阶段生成的许多对物业管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能在运营阶段被直接、准确地使用,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5适用于分阶段管理的信息系统为各自管理目标服务,建立在不同的项目语言和工作平台之上,难以实现灵活、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
6设计、招标和施工中产生的信息传递不畅,某一阶段产生的信息无法在下游得到正确使用和增值,同时出现了大量的重复信息工作;
二、从施工阶段现场管理出发,提高工程质量
1、建筑施工现场达标
建筑施工现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安全、整洁、美观,在城市的施工工地,有围挡设施,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米;道路平整、畅通、不积水、材料堆放整齐有序,泥浆不外流;垃圾及时处理,不得就近乱堆乱倒;扰民的施工不得在夜间进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夜间施工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小噪声;符合卫生标准;作业人员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胸卡;作业人员临时宿舍牢固,宿舍内整洁通风,不得设通铺,不得乱拉乱接电线;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工地。施工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不得在建筑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等易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物质;不得从高处向下抛撒建筑垃圾;不得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2、追求高质量,严格按图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各方质量管理人员把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控制返工率。甲方代表应随时抽查施工方是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与监理单位一起,追究责任。及时检查是否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问题,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施工方应负责返工、修理。甲方应及时对隐蔽的工程进行检验。
3、确保工期,对施工单位奖惩分明
施工进度方面,甲方代表要注意查看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工期、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来。对于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的,发现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确实完不成的,要适当延长工期或者督促施工单位加人加班。对施工质量好坏及工期提前或拖延情况实施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施工方的积极性,在使施工单位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感到“干好干坏不一样”,促使其达到工程管理的理想境界。
4、以科学管理促进协调
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明显的问题要及时协调,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个管理环节,不走过场,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体系结构上建立更加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5、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协调作用
6、明确责任,综合管理
成本管理方面,现场管理人员应实行归口管理,管好项目控制投入,降低消耗,提高工效,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深入挖掘各分项工程中存在的降低成本利润点,降低成本。作为项目经理,要在充分分析施工合同和投标报价的基础上,建立项目部成本控制体系,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编制成本控制计划,形成成本控制全员、全过程参与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局面。
7、动态控制,分析成本,控制成本
成本分析既要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服务于成本形成的过程。预算员根据本项目的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清单报价表,进行综合单价分析,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目的。在这过程中,分项管理,节约成本。主要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间接费及其它费用。项目部定期定阶段进行成本分析,根据清单报价为综合单价法,对每道工序施工完后都要进行成本分析,明确赢利了多少,亏损了多少,找出亏损的原因,制订补救和改进措施,控制成本支出加强成本管理。
结语: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主战场,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加强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必须紧密围绕着建筑所包含的施工内容的多样性和繁复性进行管理,系统合理地控制施工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分类号G250.73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体系中的重要传播媒介,为记录、传播、累积人类已有的知识、信息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学术期刊危机”的出现,学术期刊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基于传统出版模式的学术期刊由于其自身出版流程及运作成本上的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术交流。基于开放存取(OpenAccess,缩写为OA)出版模式的学术期刊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术期刊危机”,给学术交流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1我国医学领域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遴选
依据《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中对开放存取的界定,开放存取期刊是指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免费获取,并允许用户进行阅读、下载、复制、分发、打印、检索、链接全文、用于编制索引、作为软件数据使用,或用于任何其他法律允许的,而没有任何经费、法律或技术方面障碍的,经过同行专家评阅的高质量全文电子期刊。
依此标准,笔者以CNKI所收录的1094种医学期刊为范围,从中遴选我国医学领域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
2我国医学领域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现状
依据上述标准及范围,笔者分别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3月,以百度和Coogle两大搜索引擎为检索工具,以期刊名为检索词,对CNKI所收录1094种医学期刊逐一进行搜索调查。经两轮逐一访问,笔者确定国内医学领域共有开放存取期刊85种,占国内医学领域期刊总数的8%(注:至第二次检索未更新的期刊不计算在内)。
85种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上网形式有两种:①单刊上网,有37种,占总数的44%;②集刊上网,有48种,占总数的56%。其中,45种均依托中华首席医学网进行开放存取出版,约占总数的53%。
北京、上海、山东、重庆四省市的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共44种,约占总数的52%,如图1所示:
在85种期刊中,有73种(占总数的86%)追溯年代在2000年以后。追溯年代较长的为:《遗传学报》(1974年)、《ActaPharmacologicaSinica》(1980年)、《临床儿科杂志》(1983年)、《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89年)。
开放期数总体偏少。截至2008年3月,85种期刊中开放期数在50期以下的有63种,开放期数在100期以上的仅10种。开放期数在前5位的分别为:《遗传学报》、《世界华人消化杂志》、《ActaPhamlacologicaSinica》、《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在85种期刊中,49种(占总数的58%)提供HT―ML格式全文,25种(占总数的29%)提供PDF格式全文,10种同时提供PDF和HTML格式全文,另有1种提供DOC格式全文。
图2为我国医学领域开放存取期刊学科分布。学科1-5分别为内科,外科、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肿瘤学及特种医学,医科大学学报与院刊,其他学科。
3.1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消除指标间的效果叠加,笔者采用了德尔菲专家法明确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归属。因该指标体系的构建涉及情报学、传播学、心理学三个学科,为此,笔者分别邀请了情报学、心理学、传播学三个学科共17位研究生作为调查组成员。
3.2指标阐释
一级指标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
态度效果指信息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进而产生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传播效果。即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度、赞同度。这里以期刊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基金项目论文比为评价指标。
4我国医学领域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传播效果定量分析
依据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参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2005版、2006版、2007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并利用百度、Google两大搜索引擎以及AltaVista获得的检索结果,获取关于85种医学领域开放存取期刊传播效果评价的指标数据。藉此对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依次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讨论。
4.1认知效果
国内对开放存取出版较为了解的学科为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其领域科研人员对开放存取“非常了解”的比例分别为14.6%、15%。
我国用户对国内外运行较成功的开放存取资源系统,如开放存取期刊名录(DOA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奇迹文库等,了解其中1个及1个以上的占53%。
上述数据表明,国内用户对开放存取期刊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调查组的调查结果相符。但调查组还发现,国内开放存取期刊国际知名度较低,表现为国际著者数量较少。具体指标数据分析如下:
4.1.1网站被链接情况Altaista检索功能强,检索
途径较多,且检索结果较为稳定,因此,笔者以Alta-Vista为采集开放存取期刊网站链接量数据的工具。
结果表明,期刊网站首页链接量在100以上的有25种,占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总数的29%。85种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总链接量平均值为488。
4.1.2国际著者论文比
国内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国际著者论文比例较低。85种期刊中,国际著者论文比为0的有38种,占总数的45%;在0至0.1之间的共有37种,占总数的44%;大于等于0.1的共有7种,占总数的8%。表2为国内医学领域开放存取期刊国际著者论文比情况,其中因有3种无法获得国际著者论文比数据,故表2中未将其统计在内:
4.2态度效果
目前,国内医学领域用户对开放存取期刊的接受程度超过50%;20.08%的用户在选择自己成果出版模式时选择开放存取期刊;如用户单位将开放存取期刊与传统期刊同等看待,则有12.6%的用户优先选择开放存取期刊,有55.12%的用户认为开放存取期刊与传统期刊均可。
因此,国内用户对开放存取期刊在态度上已有很大程度的认可,调查组对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及基金项目论文比情况的统计分析也进一步说明了这点。
4.2.1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
统计表明,85种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中,34种为中文核心期刊(被2004年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或被列为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占总数的40%;被国外著名检索系统SCI、CA、《哥白尼索引》(Ic)、《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Elsevier数据库、Medline、PubMed等收录的有18种,占总数的21.2%。
国内医学领域开放存取期刊各刊国际化程度不一,且总体国际影响力较低。同时被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国外检索系统收录的仅有6种,占总数的7%;而未被任何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则占总数的78.8%。
在85种期刊中,基金项目论文比较高的期刊依次为《遗传学报》(0.93)、《生理学报》(0.84)、《AetaPharmacologicaSinica》(0.79)。其中,大于等于0.5的共12种,占总数的14%。表3说明了医学领域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基金项目论文比分布情况。
4.3行为效果
用户在对开放存取期刊了解、认可的基础上,表现出的行为效果,就是引用开放存取期刊的论文及将论文刊发于此。具体指标数据分析如下:
发文机构数最大的三种期刊及发文机构数依次为:《实用医技杂志》(1228个)、《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1014个)、《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970个)。其中发文机构数在100个以上的期刊为43种,占总数的51%。85种期刊平均发文机构数为169个。
4.3.2被引频次从所刊论文传播的角度看,论文所载成果对他人的影响,即论文的传播效果,可以从被引频次来反映;同时,被引频次也反映了用户对某刊物学术行为上的认可度,体现了开放存取期刊传播的行为效果。
被引频次较高的几种期刊及被引频次依次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6950次)、《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4551次)、《中国针灸》杂志网络普及版(3234次)、《中国矫形外科杂志》(3065次)、《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053次)。85种期刊平均被引频次为927次。
4.3.3期刊他引率期刊他引率最高的为《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和《中国处方药》,他引率均为1。他引率达到0.9及以上的共49种,占开放存取期刊总数的58%。他引率平均值为0.88。
4.3.4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大于1的有7种,占总数的8%。图3为85种医学类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分布:
85种期刊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45441,且其影响因子在子学科中的排名均靠前,如表4所示:
5数据分析
调查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在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均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具体效果及其成因分析如下:
5.1认知效果及成因
但由于语言障碍及国内期刊自身条件的限制,国内开放存取期刊国际影响力较低,表现为国际著者数普遍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5.2态度效果及成因
首先,国内开放存取期刊实施严格的同行评议,论文质量较高,其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比例也较高;其次,国内开放存取期刊多由传统期刊演变而来,在采用开放存取出版方式的同时,仍延用传统出版模式,这在我国目前的成果认定体系下显得尤合时宜。这些促使用户对国内开放存取期刊的赞同度较好。开放存取期刊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及其基金项目论文比例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其被国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比例已达21.2%。
5.3行为效果及成因
期刊机构数、被引频次、他引率、影响因子均表明了用户对开放存取期刊行为上的认可度。国内开放存取期刊对传统期刊的继承性,使用户更倾向于在其上;开放存取期刊获取的便利性,加速了期刊及论文的有效传播;同时,开放存取期刊论文时效性及质量较高,这些都提高了用户对开放存取期刊的行为效果。
1引言
2统计分析方法
3载文统计分析
3.2.1作者发文数量。最多的发文6篇,共两人,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共12人(“+”后为第二作者发文数),另有马帅章等28人发文2篇(含非第一作者)。
3.2.2第一作者地域分布。以第一作者发文最多的为河南作者(168篇),其次是北京(9篇)、山东和上海(各8篇),发文作者涵盖了19个省市。河南省又以郑州、开封、濮阳作者发文数量居多(105篇)。
3.4基金论文。2012年基金项目论文共25篇,基金论文占比超过10%。其中,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研究》、《档案执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各发文3篇,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档案立法技术研究》发文2篇,基金发文量如表4所示。
引用文献中的期刊论文共涉及期刊139种,其中以档案类期刊为主,排在前9位的都是档案核心期刊,其次是非核心档案类期刊和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
3.6被引统计。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截至2013年4月23日,2012年《档案管理》刊发的被引论文达25篇,其中《中部六省市级档案网站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结果分析》被引3次,《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等两篇各被引2次。表6列示了十种档案学期刊2012年发文及被引情况。
4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4.1从栏目发文分布看,“工作园地”、“业务研究”、“调查报告”和“理论探讨”四个栏目是发文主体,“工作园地”和“业务研究”两栏目的发文量超过发文总数的一半,表明《档案管理》特别注重结合工作实际,与其“以业务指导为主,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1]的定位是一致的。
“卷首语”是许多档案刊物共有的栏目,但《档案管理》六篇卷首语的内容均为“档案依法行政管理”,对做好档案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发文作者的地域和机构数据表明,《档案管理》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注重反映本省的研究成果,注重各级各类档案馆(局)的业务交流,不断传播和促进学术研究。发文作者集中在各级各类档案馆(局)和各类高校,反映了这两个系统科研能力较强[3]。
4.3从关键词的词频可以看出,《档案管理》2012年特别注重刊载“档案执法”、“档案法规”和“立法”方面的文献,同卷首语的内容相呼应。此外,“档案馆”、“档案”、“档案管理”、“档案鉴定”、“档案服务”等也是刊载的重点,有很强的实际工作指导价值。但列有关键词的论文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题统计结论的准确性。
4.5引用文献表现出期刊论文多、核心期刊论文比重大、引用年代新的特点,表明刊载的论文注重高水平档案学研究成果的吸收,注重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成果的借鉴,同时广泛吸纳其他学科的成果。但列有引文的论文偏少,有些著录不准确,外文引文较少。
参考文献:
[2]倪丽娟,于淑丽.档案学研究热点分析——基于2004~2008年《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论文关键词的词频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0(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