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增”、“井喷”、“几何式增长”……自去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之后,全国各地的劳动仲裁部门纷纷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大幅攀升的案件数量。
一年来,仲裁门槛降低、诉讼时效延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然而,资源有限的劳动仲裁机构却逐渐不堪重负,滥用诉权的现象也略显端倪——
17小时
集体争议案庭审到凌晨三点
4月23日下午一点半,彭硕准时走进了西城区社保大厦二楼的仲裁厅,这已经是他今天负责庭审的第三个案子了。在彭硕长达14年的仲裁员生涯中,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今天这样的局面——平均每个工作日都要处理两到三个案子。
“案件数量在两年之内翻了两番。”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仲裁处副处长沈哲恒说。在最近两份北京市仲裁委分派案件的表格上,记录着包括沈哲恒在内的14名仲裁员的“任务”:上周接手案件83个,前一周是87个……
熟悉案件、庭审、制作裁决书或进行调解……从几十块钱的小案子到数百万的巨额标的,每件案子都要这样循序进行。在沈哲恒桌上,一件案子的资料就有30厘米厚。
去年农历腊月二十六凌晨两点,西城区社保大厦仲裁厅灯火通明。这场庭审从前一天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