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霸凌,我们需掌握的“常识”

原标题:关于校园霸凌,我们需掌握的“常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2.46亿青少年遭遇校园霸凌。几年前的一份《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个别地区,校园欺凌的发生率高达46%。

该怎样采取措施防治校园霸凌?需要深入思考。

图源|摄图网

要预防校园霸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校园霸凌。

一般来说,校园霸凌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肢体欺凌,包括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二是语言欺凌,主要指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三是社交欺凌,包括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等。

再就是网络欺凌,指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行为。

人们往往认为校园霸凌是一种身体上的暴力伤害行为。实际上,这只是表现比较明显的一种。通过语言、网络的辱骂、恐吓、造谣,或排挤、孤立等方式造成当事人身心伤害和财物损失,也属于校园霸凌,只不过表现更隐蔽罢了。

校园霸凌行为的隐蔽性还表现在,霸凌者通常会选择隐蔽的地点实施霸凌,而且有些校园霸凌行为很细微,除当事人外很难察觉。

遇到校园霸凌,家长该如何应对?

比如,情绪发生变化:孩子脾气变差,喜欢无缘无故发脾气,或变得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沉默寡言、不愿社交,或突然产生厌学念头,不愿上学。

身体状况异常:孩子突然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或者过度疲劳等身体不适状况,或出现身上淤青、擦伤、头发凌乱等情况。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家长要警惕,核实孩子是否遭受了霸凌。

二是要准确区别异同。校园霸凌发生时,有的家长和老师认为是同学之间的正常打闹,事实上,校园霸凌与玩笑、打闹、争执有着明显区别。

发现孩子遭遇霸凌后,家长一定要及时介入处理,把伤害降低到最小,决不能轻视以待,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保持冷静,充分安抚。家长在得知孩子遭受校园霸凌时,首要任务是安抚孩子,对孩子的安抚越到位,孩子受到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就能越小,这甚至比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评估伤害,及时保护。家长要认真评估霸凌事件对孩子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如果孩子心理创伤较大,可以让孩子离开不安全的环境,并协助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克服心理障碍,恢复自信和勇气。

采取措施,合理应对。在了解事件真相后,家长要与霸凌者家长、学校沟通,制定道歉、赔偿等解决方案,恢复孩子自尊。如果学校无法解决,可以通过教育管理部门介入或报警处理。

滋生校园霸凌的因素复杂多样,与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学校德育工作不充分、社会监管力度不到位,等等,都有关系。所以防范和治理校园霸凌也需要各方“齐抓共管”。

被欺凌者第一次的态度很重要。很多孩子被欺凌后选择忍气吞声,这无疑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个人如果遭遇校园欺凌,不要惊慌,也不要激怒对方,可以向路人求救,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必要时采取正当防卫。不要沉默,要把事情告诉父母和老师。

欺凌者第一次受到的惩罚也很重要。欺凌者若第一次欺凌别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就可能变本加厉。不要轻易原谅,要让孩子明白欺凌的严重后果。同时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找出欺凌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只有让欺凌者付出代价,才能遏制欺凌行为的发生。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关爱。首先,家长不能一味溺爱纵容,让孩子变成“校园小霸王”。其次,父母应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信任,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让未成年人拥有健全的人格。

如果孩子受到欺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能随意被欺负,你的善良要有锋芒。这是原则,也是底线,是教会孩子为人处事的第一步——你可以不惹事,但是绝不能怕事。

学校要强化法治教育与心理辅导。一是认真做好防范校园霸凌教育,开展抵制校园霸凌专项教育课,让学生认识到校园霸凌的危害,自觉抵制校园霸凌行为;二是老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对于校园霸凌的行为决不能姑息纵容,要营造融洽公平的班内氛围,消除霸凌滋生土壤;三是健全校园防霸凌体系,比如设置学生欺凌举报箱、AI报警系统等。

此外,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妇联等单位组织,也应当积极发挥作用。

预防校园霸凌,每个人都需有“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思维,每一名社会公众都应该参与其中。不能平时对霸凌行为视而不见,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等到流了血、出了事,再去痛惜一番。须知,校园霸凌就像火灾一样,防范甚至比救治更加重要。

THE END
1.校园暴力涉及的法律有哪些?校园暴力涉及的法律有:1、《未成年人保护法》2、《民法》3、《刑法》4、《治安管理法》、5、《民事诉讼法》。 校园暴力涉及的法律有哪些? 校园暴力案件近年来层出不穷,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电视报道上看到这一系列的案件,施暴者对同学施以暴力,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未成年人。在我国,对于校园暴力案件,法律https://www.64365.com/zs/813189.aspx
2.校园法律知识(精选8篇)“恶意补足年龄原则”使得刑事责任年龄的适用有了弹性,既有利于保持法律政策的稳定性,又解决了部分未成年人利用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逃避法律制裁的问题,比如针对不满十四周岁的儿童故意杀人、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群殴、霸凌等轻伤害的行为,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制度可以改变之前难以追究刑事责任的局面。针对校园暴力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5v5ti0q.html
3.校园霸凌行为现状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关键词校园霸凌 现状 法律规制 未成年人 一、我国校园霸凌行为的现状及其分析 (一)我国校园霸凌行为發生的现状 根据2017年5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约有25.80%的中小学生遭遇校园霸凌的危害。而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青少年和儿童“早熟化”的成长趋势,我国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424/6600695.shtml
4.扫黑除恶知识点,了解涉及黑恶势力的校园犯罪行为校园欺凌:向霸凌说NO! 最近关于校园霸凌的讨论再度引起热议,做出这种行为的学生,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被欺凌者是忍气吞声还是通过法律的途径保护自己?为什么最后会发展成欺负人的跟被欺负的?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校园欺凌的特点 https://bwc.qhnu.edu.cn/info/1048/1339.htm
5.校园霸凌事件法律怎样处理校园霸凌。相关的法律法规 作为家长,预防孩子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或加害者,首先要加强孩子的法治教育,让他们明白校园霸凌的严重性和法律后果。其次,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 全部3个答案 > 1.65万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小学生校园霸凌事件怎么处理 遇到校园霸凌,应迅速采取措施。首先,向老师和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6973269.html
6.“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从电影《第二十条》看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在电影中,有些学生在面对霸凌时选择了反抗,但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学生们的法律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在面对霸凌时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在面对校园霸凌这样的违法行为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205/2024-02-19/4X7kRQYInULaDu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