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欺凌者为学生的案件中,欺凌者及其监护人承担的法律责任可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三类。

1、学生作为欺凌者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从刑事责任的角度出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但是,大部分校园欺凌,都是发生在高三之前的行为,绝大部分人并未成年。欺凌者的行为从客观上符合刑法对于以上罪名的规定,但是因为行为人为未成年而不能承担刑事责任,所以,才出现“掌掴女生100秒32次”的行为人仅仅是被学校批评教育而已。

受欺凌者因欺凌而身心受害,而施暴者表面接受批评,但是心中或许会自鸣得意,对于此种恶行不以为然。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对当事人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助长校园欺凌之风,这也是此新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所在。有人大代表提出“未成年人触犯刑法也要适用刑法处罚”,这种观点当然是缺乏法理根据的,但是她想表达的态度是值得法律人深思的。如果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无严厉威慑,则未来社会上同类行为有不断增长的危险。

从民事责任角度出发

其次是民事责任,在欺凌案件中,尽管大部分施害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但他们的行为造成了受害者的财产和人身损失,必然会产生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我国民法规定,该赔偿责任应该由他们的监护人承担。

从行政责任角度出发

最后是行政责任。为加强对校园欺凌的防治,行政法律法规中可以规定,对欺凌者的监护人进行行政罚款。在现实中,许多家长放松对于子女的管教,或者明知子女有欺凌行为而放任不管,这种行为看似伤害他人,实则对于欺凌者与受害者都有危害。若有证据表明家长管教不力,则应追究其责任,以此督促家长为防治欺凌把好第一道关口。

2、教师作为欺凌者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教师对学生进行欺凌的案件也不鲜见,媒体上经常出现教师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威胁、性侵的新闻报道,同时还有类似于浙江温岭颜艳红“虐童案”等恶性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中,由于行为人已经是成年人,都可以依照刑法规定之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制猥亵罪、强奸罪、虐待罪加以惩处。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凡是在幼儿园、中小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虐待行为都可以定“虐待罪”。

还有一类教师从事的欺凌现象较容易被忽视,但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非常严重。比如老师经常对某一些学生进行辱骂、踢打、侮辱等,这虽然没有造成身体伤害,但是已经让学生在伙伴面前丢尽脸面,对孩子自尊心是严重打击,对他们的心理伤害严重。教师所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应有益于学生人格之完善、心理之健康、人生之美满,若教师对学生进行欺凌,就已经与其职责相违背,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此外,因欺凌行为而给学生带来财产、人身损害的,除了承担以上责任外,还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对校园欺凌管理不力的法律责任

对于那些对校园欺凌行为管理不力者也应当追究相应责任。从一些新闻报道来看,学校和施暴学生的家长经常会隐瞒校园欺凌行为。

如果教师故意隐瞒欺凌行为,则应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7条第一款之规定“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情形,应予以解聘。教师的“教育任务”自然包括合理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矛盾,如果情节严重无法处理,理应上报,不能故意隐瞒。如果校长、主管校领导、主任等人故意隐瞒欺凌行为,轻则应予以批评教育,如果严重则应该撤职或者解聘。

许多欺凌行为的成因与家庭环境有关,因此父母对于子女如果有放纵欺凌或者故意隐瞒、逃避责任等情形存在,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一点尚无具体法律条文依据,但是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也应成为今后我国法律修改的内容之一。

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应属家庭生活的“私领域”,国家不应过多干涉,但是如果父母所做的行为已经侵害到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其情形严重时,则国家必须予以介入。欺凌行为不独对受欺凌学生有害,对于欺凌者本身也有害。父母出于自身的无知、溺爱而导致孩子产生欺凌他人的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制止。若父母放任子女行为甚至是在欺凌发生后采取隐瞒、逃避措施,不仅伤害受欺凌孩子,同时也伤害了自己的子女。

这类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设定“亲权”的价值目标,法律必须予以纠正。比如,法律可以做出规定,责令此类家长进入“父母学习班”进行学习,或者采取罚款和批评教育等措施。这类规定虽尚未出现于法律条文之中,但是未来应在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进行规定。

THE END
1.关于校园霸凌我国主要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吉林省生命与安全1、学者则将校园霸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一般认为是霸凌者(一个或一群人)对被霸凌者进行重复的伤害行为。 2、目前我国并未设立专门调整校园霸凌的法律,处理校园霸凌只能援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如https://www.smyaqjy.cn/zxfw/2024/0927/35937.html
2.校园霸凌法制讲座.pptx校园霸凌法制讲座演讲人:日期:目录校园霸凌现象概述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预防措施与机制建设应对策略与处理方法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跨领域合作共同治理探讨01校园霸凌现象概述校园霸凌是指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对象,采取语言、行为、网络等手段,实施的恶意伤害、侮辱、排挤等行为。包括身体上的殴打、推搡、抢夺财物等行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28172476.html
3.校园欺凌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校园欺凌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https://zhuanlan.zhihu.com/p/489029524
4.校园霸凌怎么定性校园霸凌定性标准法律没有规定,一般会被认定为故意伤害、侮辱或寻衅滋事。遇到校园凌霸处理方法是,当事人可以向父母、学校请求帮助;或者直接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 一、 校园霸凌怎么定性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校园欺凌并无明显的界定,更多的是将欺凌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侮辱或寻衅滋事,对欺凌者的处罚也是比照这https://china.findlaw.cn/zhishi/a2060757.html
5.校园欺凌的刑法规制(精选5篇)未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相当的责任能力,同时校园霸凌通常符合法律责任的其他构成要件,行为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上的空缺,现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校园暴力加以规制,笔者建议尽快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一部反校园霸凌法,或者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调整https://www.1mishu.com/haowen/33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