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单选题(整理好)

2.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此法律形式为(C.科)3.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A.魏律)。

5.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C..断例)。

6通过胡惟庸案,可以总结朱元璋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重典治吏)。

7.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B.鸦片战争后清朝)。

8.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主张发展近代经济、提倡修铁路、造轮船的法典是(B.《资政新篇》)。

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取的政体是(A.总统制)。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B.工农兵代表大会)。

2.商朝“立纣为太子案”进一步说明了王位继承实行严格的(c.嫡长继承)。

2.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A.质剂)。

3.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国的(D.子产)。

4.秦朝的判案成例叫做(B.廷行事)。

5.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核心是(C.儒家思想)。

6.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B.《开皇律》)。

7.典卖制度法律化的完备始于(C.宋朝)。

8.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C.《大明律》)。

”1.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B.三公九卿制)。

2.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B.汉朝)。

3.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C.唐律疏议)。

4.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A.《大唐六典》)。

5.宋代初年出现的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叫做(A.红契)。

6.采用“重典治乱世”的开国皇帝是(D.朱元璋)。

7.《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称为(A.君上大权)。

8.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是(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9.史书上记载:“吕命穆王,训夏(D.赎刑)。

”1.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C.廷尉)。

2.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B.唐律)。

3.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A.刑部)。

4.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A.21)条。

5.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6.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掸让制,确立了(A.王位世袭制)。

7.首次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下来的法律是(c.汉律).8.晋律的特点是纳礼入律,将儒家的(c.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9.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D.七十岁)。

1.宋朝将历史上最残酷的生命刑正式纳入法典,即(C.凌迟刑).2.明代刑罚除死刑外,以(D.充军)为最重。

3.我国古代赎刑最早出现在(A.夏朝)。

4.商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神权法)。

5.春秋时期叔向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铸刑书于鼎的人是(D.子产)。

6.“重罪十条”始于(D.北齐律)。

7.在中国历史上,将典卖制度化的朝代不是(A.西周)。

8.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及行政立法总汇的法典不包括(D.《崇德会典》)。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是(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为(D.比)。

2.宋朝将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叫做(C.申明)。

3.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B.《资政新篇》)。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取的政体是(B.责任内阁制)。

5.春秋时期继郑国公布成文法之后,又一个诸侯国公布成文法的是(B.晋国)。

6.战国时期在秦国变法时改“法”为“律”的是(C.商轶)。

7.晋武帝时颁布的晋律又称(D.泰始律)。

8.中国古代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D.宋刑统)。

9.成吉思汗时期将其训令写成的法规叫(C.大札撒)。

1.太平大国时期《资政新篇》的作者是(B.洪仁轩)。

2.抗战时期民主政权在监狱管理方面创造了丰富经验的是(A.党鸿奎)。

3.《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于(C.1947年)。

4.清末《内阁官制》公布于(A.1911年)。

5.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叫(B.廷理)。

6.中国古代中央司法机关设律博士始于(A.曹魏)。

7.典卖与买卖的严格区别在于典卖是(A.活卖)。

8.将《钦定律诰》附于律后的是(D.洪武三十三年律)。

9.清末政府1908年宣布立宪预备期为(C.九年)。

2.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主要有C.《中国土地法大纲》。

3.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帝王是(A.启)。

4.盗徒封罪规定在(B.秦律)。

5.元朝中央审判机关是(C.宗正府)。

6.汉朝的刑制改革始于(A.文帝)。

7.《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颁布于(C.1946年)。

8.西周的《吕刑》作于(D.穆王时期)。

9.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是(D.商鞅)。

1.唐宣宗时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D.121门)。

2.在西周有一种刑罚是把犯罪者捣成肉酱,这种刑罚叫做(b.醢)。

3.《唐律疏义》规定:债务人负债不偿时,债权人可以强制扣押债务人的财物。

这叫做(c.牵挚)。

4.《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颁布于(d.解放战争时期)5.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D.夏启)。

6.《吕刑》的制定者是(D.吕侯)。

7.《法经》共(C.六篇)。

8.春秋时期,郑国公布成文法,提出反对的是(D.叔向)。

9.汉朝把向当事人宣读判词叫做(C.读鞫)。

1.中国历史上,首先下诏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的皇帝是(C.汉文帝)。

2.在中国法制上,首次改具律为刑名并冠于律首的法律是(A.魏律)。

3.唐律对涉外案件处理原则的规定,两个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唐朝发生诉讼时,则按(C.唐朝法律)。

4.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B、鼎上)。

5.汉代对利率曾有明确规定,超过法定利率这叫做(A、取息过率)。

6、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处刑要加重(B、二等)。

7.《唐律疏议》第二篇的篇名是(B.卫禁)。

8,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卖的制度,叫做(D、禁榷制度)9.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是(D.《大清新刑律》)。

1.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C、法部)。

2.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A.赵鞅).3.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厩律、兴律三篇的是(C.察律)。

8.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B.汉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D.《大清新刑律》)。

1.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机关是(C立法院)。

2.1946年5月4日党中央发布指示,改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这个指示即为(C“五四指示”)3.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B.法经)。

4.清朝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A.秋审)。

5.《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D.臣民权利义务)。

6.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度》)。

7.北京政府主管行政诉讼的司法机关是(D.平政院)。

8、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C、卜者)9、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后,又逐渐实行了。

(A、嫡长继承制)1、商朝刑法的总称是。

(D、汤刑)2、把犯罪者晒成肉干的刑罚称作。

(A、脯)3、将“法”改为“律”,是在(C战国时期的秦)。

4、夏朝有五种刑罚,共(D三千)条。

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B战争动员令)。

6、“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D杀)。

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D圜土)”。

8、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C夏台)”。

9、西周时期,对公族试用的死刑方法为(B磬)。

1、西周早期,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所谓的(D田里不鬻)。

2、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A、孔子)反对。

3、“被庐之法”是(B、晋国)国制定的。

4、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严厉镇压盗贼犯罪的法典是(D、法经)。

5、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C、商鞅)6、秦朝的(B式),是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

7、秦朝的(C定杀)是将罪犯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罚。

8、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罚是(C定杀)。

9、秦朝的(C城旦)是一种刑名,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1、秦朝的鬼薪是(C三年)年刑。

2、在秦朝,多用于轻微犯罪的官吏的刑罚是(D谇)。

3、秦朝的(D以古非今罪),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4、汉朝以典型判例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称作(C、决事比)。

5、汉朝专门适用于女犯的徒刑称作(D、顾山)。

6、在汉朝,如为农民起义通风报信、提供饮食,则构成(D、通行饮食)罪。

7、两汉的立法活动始于汉朝建立前的(D、约法三章)。

8、汉朝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B、廷尉)。

9、“八议”最早规定在(A魏律)。

1、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A晋律),其中规定“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2、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C北齐律)。

3、中国古代设置“登闻鼓”始于(B西晋)。

4、封建法典的(A十恶)源于“重罪十条”。

5、蜀国诸葛亮等人制定了(A蜀科)。

6、魏律改具律为(D刑名)。

7、晋律规定“生罪不过(B十三)等,死刑不过三”。

8、《开皇律》规定“其在八一至科,及官品第七以上犯罪,皆例减一等”,属于(A例减)。

9、《开皇律》规定的笞刑分(C五)等。

1、隋朝以(B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

2、隋朝以(C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关。

3、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格敕令式,编成。

(B《大中刑律统类》)4、唐律关于户籍、赋役、田宅、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在。

(C《户婚篇》)5、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

(B三司推事)6、唐律规定,官吏向属下的人民借贷财物以及接受财物而为人请求者,以(C坐赃)论。

7、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C刑统)作为法律形式。

8、宋朝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出的指示或决定,叫做(B指挥)。

9、宋朝中央主管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叫做(D看详)。

1、《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

(A篇目改为七篇)2、集封建行政法典之大成的法典是。

(B清会典)3、清朝中央司法机关专掌复核的是。

(C大理寺)4、《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D洪武三十年)5、旧中国起草和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是(D《大清新刑律》)。

6、清政府从1906年开始,把原来的刑部改为(D法部),专门负责司法行政。

7、清末成立(B修订法律馆),进行大规模的修律。

8、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是(D《大清民律草案》)。

9、将民事条款分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别的法典是(D《大清现行刑律》)。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分总则和分则的刑法典是(C《大清新刑律》)。

2、鸦片战争后清朝最高审判机关是(D大理院)。

3、《天朝田亩制度》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废除了制度。

(C土地私有)4、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制定的刑事法典是。

(D天平刑律)5、“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规定在之中。

(A《天朝田亩制度》)6、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称作。

(D合挥)7、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是(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1911年全国各省依据(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C内阁制)。

1、北洋政府的司法审判制度采取(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2、北洋政府的审判机构除了有特别法院、普通法院外,还有(B兼理司法法院)3、1948年,国民党为配合想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重新设立(C特种刑事法庭)。

4、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刑事法规是。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6、《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A、1947年)7、在政权组织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的宪法性文件是。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8、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工作的范围是。

(A、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9.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A.大辟)。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2.“被庐之法”是(B.晋国)国制定的。

3.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将刑罚条写在(A.竹简)上。

4.炮烙之刑出现于(D.商朝)。

5.商朝初期王位继承实行(B.兄终弟及),辅以父死子继。

6.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是(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

7.战国时期魏国制定了一部法典,其作者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这部法典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这部法典是(D.法经)。

8.子产是春秋时期(A.郑国)的贵族。

9.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A.孔子)的反对。

1.晋国的“常法”是(B.赵盾)制定的2.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A.邓析)。

3.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A.夏台)”。

4.西周的拘役来于(C.坐嘉石)。

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A.昏)”。

6.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D.殷彝)。

7.西周的判例叫(C.成)。

8.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

其中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的程序是(A.纳采)。

9.西周自后成王以后,王位继承开始实行(D.嫡长继承制)。

1.战国时期楚国在悼王时任用(B.吴起)任令尹,实行变法。

2.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C.贼)”。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D.《周礼》)。

4.“刑名从商”是(A.荀子)总结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

5.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C.周公)。

6.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B.《汤誓》)。

7.炮烙之刑出现于(D.商朝)。

8.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是(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

9赎刑最早出现于(夏朝)。

6夏朝“贪以败官为(墨)”。

1商朝末年王位继承最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2西周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大司寇)。

3西周直辖地区的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小司寇)。

4西周“惟终”是指(惯犯)。

5赎刑作为制度始于(西周)。

6我国对上诉期限作出规定始于(西周)。

7周穆王曾制定了一部法律《吕刑》,其作者是(吕侯)8西周时称故意为(非眚)。

9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允许买卖,这就是(田里不鬻)。

1西周时期刑事案件的书状(剂)。

2西周的(九刑)为周公所作,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增加四刑。

3西周规定了“寇攘于杀人越于货”罪,即后世的(强盗)罪4西周法律形式中是商朝中有利于周统治者的某些内容,称为(殷彝)。

5我国首次颁布的成文法是写在(铜鼎)。

6春秋时期孔子反对晋国(范宣子)铸刑鼎。

7楚国在悼王时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

8春秋时期,晋国铸刑书于鼎公布成文法,首先提出反对的是(孔子)9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

1我国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法经)。

2《法经》共有(6)篇。

3西周把刑诉称为(狱)。

4《法经》的作者是(李悝)。

5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进行法制改革。

6廷行事是秦朝的法律形式之一,指的是(法廷成例)。

7秦在战国时就设有(廷尉)最高司法审判机关。

8秦以(身高)作为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界限是。

9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是(秦律)。

1秦云梦竹简共有简(1155)枚。

2“诬告反坐”的原则最早出现于(秦朝)。

3春秋经义作为断案的依据是在(汉朝)最先开始适用的。

5汉律把当事人上书请求复审称为(乞鞫)。

6中国法制史上,“户律”最早确立于(汉律)。

7汉朝在断案时如果,如遇到律无正条,又无适当判例可依的情况下,便以(春秋经义)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依据。

8汉把对被告人进行的审讯称为(鞫狱)。

9曾为《泰始律》作注的除张斐外还有(杜预)。

1北周的中央司法机关是(秋官大司寇)。

2“登闻鼓”设立于(西晋)。

3隋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大理寺)。

4《唐律疏议》规定:债务人负债不偿时,债权人可以强制扣押债务人的财物,即(牵掣)。

5唐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大理寺)。

6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最早规定在(开皇律)。

7《永徽律疏》颁布于(永徽四年)年。

8封建五刑制最早确定的是(北齐律)。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行政立法总汇是(唐六典)。

1义绝作为离婚条件最早出现在(唐律)中2编敕和以敕代律作为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在(宋朝)。

3典卖与买卖的严格区别在于典卖是(活卖)。

4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凤宪官”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员加重(二)等处罚。

5将《钦定律诰》附于律后的是(洪武三十年律)。

6每年霜降后十日进行的对刑部判决案件或京师附近的斩、绞监候案件重审的程序是(秋审)。

7中法史,六科给事中制度开始于(明)8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制度,即(禁榷制度)。

9明清时期专掌复核,不再主管审判的司法机关是(大理寺)。

1清负责复核重大案件的司法机构是(大理寺)。

2《大清民律草案》的总则、债权与物权三篇由(日本)法学家起草。

3旧中国的第一部半殖民半封建的民法典是(大清民律草案)。

4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独立的诉讼法典是(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5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的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法部)。

6清末《十九信条》公布于(1911)年。

7《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臣民权利与义务)。

9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民初清末)。

1鸦片战争后,清末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法部)。

2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大清律例)3“五四指示”颁布于(解放战争)时期。

THE END
1.“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今天要怎么读《诗经》被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吟诵,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为海外读者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苏联汉学家费德林就曾高度评价《诗经》,说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 自孔子以来,对《诗经》的研读与阐释历久不衰,两千多年积累下来的成果,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诗经》不可或缺的宝贵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6708
2.以物述史三次起稿,三次命名,这份文件为何如此重要?10月27日,在李维汉主持下,共同纲领形成第一稿,命名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稿》。该文稿除简短的序言外,分为10部分,共46条,其中很多内容反映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的建国思想,大都为后来各个稿本所采纳。 11月,经过各方面的修改,《中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ODg0MDM0NA==&mid=2247580483&idx=2&sn=51952cf469b51b9a366562c8b8995886&chksm=fc239434cb541d22a4993c43c09e3c78cf633114091b1f85f6fffe9f0cef089bbfe0fa682b64&scene=27
3.《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法典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 举一反三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我市城乡教育统筹的重要力量。正确57、教师https://www.shuashuati.com/ti/e5ba08840b8f4c7f90859c22adf04709.html?fm=bdbds44f1169db2629e76087a3c388846807d
4.《宋刑统》:北宋及历史上首部刊印颁行的法典看看头条《宋刑统》:北宋及历史上首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宋朝沿用该立法模式,颁布了《宋刑统》,并由大理寺刻板印刷发行全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 《宋刑统》和唐律一样也是十二篇,除https://kan.china.com/article/996686_2.html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 A : 《开皇律》 B : 《大明律》 C : 《宋刑统》 D : 《开元律》https://jixun.iqihang.com/zixun/shiti/202383539.html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单项选择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 ) A.《永徽律疏》 B.《宋刑统》 C.《元典章》 D.《大清律例》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延伸阅读http://www.ppkao.com/shiti/bb56e4365b5d4944a4a4efb0b9258576/
7.20022012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选项B错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律》在法典体例(将刑名和法例律合为名例律)、法律形式和法律内容(如“重罪十条”等)上均有重大发展变化,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 选项C错误。《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在具体编纂上,其以传统刑律为主,同时将有https://www.lawpa.cn/changshi/880448.html
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 以下确定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 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 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现的母系氏族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是 最早期的佛教印刷品是将佛像雕刻在 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材 我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 中国古代https://wenda.so.com/q/1679556443217417
9.《宋刑统》:北宋及历史上首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大中刑律统类》的立法模式为后世效法,五代至宋,“刑统”取代“律”,成为主要的法典,如《同光刑律统类》《大周刑统》。 宋朝沿用该立法模式,颁布了《宋刑统》,并由大理寺刻板印刷发行全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 《宋刑统》和唐律一样也是十二篇,除了个别要避讳的字外,内容和唐律基本一致http://www.littlewriter.org/mobile/news/index/id/5679.html
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合测试题(二)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资政新篇》 D、《天朝田亩制度》 17、标志中国延续两千余年封建帝制覆灭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http://marx.yzu.edu.cn/gangyao/info/1111/1082.htm
11.现今中国民法典编纂借鉴德国民法典的几点思考一、现代中国民法与德国民法的历史关联 当代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在谈到德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时认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进程”,“即一个伟大的民族为了一个外国的、异国语言的、千年之久的法典而放弃了她的祖国的法律”〔1〕(P.60)。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也许还不知道,另一个伟大的、历史更悠久的民族正https://china.findlaw.cn/info/minshang/minfa/minfalunwen/368305.html
12.论日本历史上的三次法律移植该部法典成为日本法制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民法典(是为“旧民法典”,也叫“保阿索那特民法典”)。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所有权的绝对性、契约自由、过失责任在“旧民法典”中得到明确的贯彻,财产及财产交易在各方面都受到充分的保护。⑽“旧民法典”的编别体例采取的自然是《法国民法典》的体例格式,但在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17.html
13.法学到战国时期,魏国执政李悝在各诸侯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封建社会的法典《法经》。这部《法经》虽早已失传,但在一些历史著作中载有其篇目。《法经》开创了中华法系独树一帜的立法先河,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典的基本体系,以后的《秦律》、《九章律》、《曹魏律》、《泰始律》、《开皇律》、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