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重点知识总结及热点话题—思想道德与法治重要考点预测(选择题篇)

1.德法关系:思想道德和法律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思想

道德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法治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法

律保障。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3.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决定人生态度

和价值选择,“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4.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

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

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5.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

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完善、

全面发展的保障。

6.理想划分标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主体),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时序),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内容),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性质),崇高理想和一

般理想(层次)

7.信念体系: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信仰是最

高层次的信念。

8.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9.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0.爱国主义的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领土完整、统一;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试金石;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是灵魂、精神基因、摇篮;④爱自己的国家。

11.做新时代的爱国者: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高

度统一。

1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①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②要牢固树立正

确的祖国观、民族观,③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④要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

习惯和宗教信仰。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

最大公约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道德专题

14.道德起源: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②社会关系

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③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

思想认识前提。

15.社会主义道德: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

16.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循的最基本行为准则。

17.职业道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幸福源自奋斗,

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18.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

态和行为习惯。

法治专题

19.法律: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强制性是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

个重要特征。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法律是统

治阶级意识的体现,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20.法律运行:法律制定(立法)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龙头环节),法律执

行(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法律适用(司法)是最后防线,法律遵守(守法)

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建设法治中国,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体系为总抓手。(2)构成内容: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的前提和制度基础,②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③严密

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④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全面依法治

国的重要依托,⑤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

容。

23.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

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24.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始终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障,是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

人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

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5.权利与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不可分割,相互依存。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

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依据。有些法律权

利与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二者相一致

的情况下,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THE END
1.学田宣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继承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NDM3OTk1Nw==&mid=2247507161&idx=2&sn=05bc87ea38f3cada4740aa564420f730&chksm=fb333fe13d68246aab218f9b0f0fbdc7eae07433793902348ef3acb341200c7b70640dc4878e&scene=27
2.道德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在谋取个人利益的同时,如何处理他人利益和[判断题] 道德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在谋取个人利益的同时,如何处理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答案 查看答案发布时间:2024-03-04 更多“道德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在谋取个人利益的同时,如何处理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为了使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尽可能协调一致,道德充当了利益和矛盾纠纷()的作用https://m.yourbin.com/jtnw7l7x.html
3.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核辅导教材通知公告新闻中心利为民所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写入党章,并在原有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增写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生死存亡的腐败问题的充分http://jsydjw.gov.cn/xwzx/tzgg/content_695
4.打印朱继东:青年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支配作用,是人生的方向盘。 我们常讲,人为什么活着?人为谁活着?人应该怎样为人?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下面,我准备从8个小方面跟大家一起交流。1、全球化的全面渗透和对“三观”的冲击;2、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对“三观”的冲击http://app.71.cn/print.php?contentid=812522
5.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C.由于个人观念不同,在节约问题上不存在共识 D.节用有度是节约的本质要求 A B C D 3. 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违法行为会受到强制制裁,但违背道德却不然,因此法律比道德威力大 B.法律的规定明确而具体,道德规范的界定总是含糊其辞的 C.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道德相比于法律始终处于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0&ex_Id=10492
6.郭锐:《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治理》人工智能的出现,也给人们带来了同样的困惑。人工智能会不会有一天取代人而存在?人是不是会有一天受制于自己创造的机器人?这是异化的问题。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大的潜力?到底能不能出现所谓的通用的人工智能或超级人工智能?无论人工智能有什么样的潜力,有些商家总是会拿捉摸不定的未来说事,以谋取利润。他们总是会以http://www.cn-e.cn/newsinfo/2254796.html
7.四川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核心内容四川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核心内容 第一章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__丘层建筑,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等力量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https://sc.huatu.com/2013/0306/48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