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与道德的内在联系

一、两种道德: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

(一)两种道德的内涵

富勒首先对两种道德,即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做出区分。“愿望的道德在古希腊哲学中得到了最明显的暗示。它是善的生活的道德、卓越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量的道德”。愿望的道德体现了对于人类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的追求。对于个体的人而言,有时可能无法实现自己全面的能力,虽然并不是由于自己犯错,也不是因为疏于履行义务,而是因为自身固有的缺点,但往往此种情况下仍然会遭受谴责。

“如果说愿望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的话,那么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点出发”。义务的道德旨在确立一些列基本规则以使整个社会有秩序的运转或是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义务的道德并不会因为人没有充分实现潜能而受到责备,但会因为未能遵守基本的社会生活要求而遭受责备。法律道德性在实践运用中有“义务德”和“愿望德”两种形式,前者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法律的创造和管理过程,后者则作为法律创制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道德发挥作用。法律道德性在性质上既是法律,又是道德,在法律实践中它同样既以法律又以道德的形式规范着法律的创造和管理过程。

(二)两种道德的分析

1、两种道德的伦理学分析

富勒认为,“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之间的区分之所以未能在现代思想中生根发芽,一个原因是我们的伦理学语汇自身错过并遮蔽这一区分”。他通过以“价值判断”一词为例说明,“价值”是一个近似于愿望的道德的概念,但是“判断”则是一项关于义务的结论。二者的结合把原本应该指引人们到达人生之卓越境界的思想指向拉回到了基本的现实义务中来。这是人类主观主义扩展到道德话语的语言系统中的结果,但是如果人类偏好的而是另外一种搭配,比如说“价值感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形。

在伦理学视阈下,“在我们得出结论说某项义务应当存在之前,似乎仍然需要一项立法性判断的介入。这种立法性的判断行为可能不难做出,但从原则上讲它总摆在那里”。义务很难通过某种方式从事实情境中直接推倒出来,义务的道德需要以立法性的判断为前提,与义务的道德不同,愿望的道德显示出与美学的联系,而不需要中间步骤的介入。人们在理解艺术品的时候,会竭尽全力去探寻艺术家所表达的目的,但是我们是否理解和是否喜欢该艺术品之间,没有介入因子的预判。因此富勒得出的结论是,“法律是义务的道德最近的表亲,而美学则是愿望的道德的最近的亲属”。说明理由的话语是义务的判断所特有的情形,并不适用于愿望的道德。

2、两种道德的经济学分析

(三)道德的标尺与指针的位置

在考虑道德问题的时候,可以设想出道德标尺的模型,在起点(社会生活的最低要求)到终点(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指针。在这里“义务的压力消失,而追求卓越的挑战开始发挥作用”。关于道德的论争总是围绕如何确定指针位置进行,指针位置过低,人人都能达到,标准将会变得毫无意义;指针位置过高,又会把义务的领地扩展太广而使人们失去追求的信心。

富勒批判了这样一种观点,“为了判断人类行为中哪些是坏的方面,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完美的,每一项行动都必须根据它对完美生活的贡献来裁断。”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富勒认为并不是除非先知道“什么是好的”,才能知道“什么是坏的”。人类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并不需要一幅完美的图景为前提。比如“不能杀人”,依据的是人类普遍的经验,人与人之间相互残杀必然会对无一幸免地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灾难,这是自然真理而非人类借以描绘美好生活的图景提出的要求。随后富勒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无需尝试断然宣布完美的正义是什么样子,也可以知道什么是显失公允的。”由此可见,在道德的标尺上指针的位置是模糊的,如何确定指针的位置也为多数人争论不休,但是区分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虽然是困难的,但确实是有必要的。在义务到最高愿望的阶梯向上爬的过程中,我们试图保存的是语言、思想和艺术遗产之间的联系。

二、道德使法律成为可能

(一)造法失败的八种情形

单条路径所通达的不一定是整套完备的法律体系,但可以明确的是,每条路径所代表的典型的问题都对应着造法事业所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即便这八条路径上都不发生疏漏,也并不必然指向完备的法律体系,因为法律本身的合法性也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偏移,比如纳粹时期的立法。实际上,公民对当政权威的尊重并不等于尊重法律。如果政府制定的规则不是指导性的而是恐吓性的,公民也会迫于压力而遵守,但这事法律本身的合法性是应受到质疑的。政府与公民之间应当遵循互惠互利的关系,公民被要求遵循政府制定的规则,同时政府需要保证所要求公民遵守的规则是值得遵守的。如果政府造法失败,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就会被打破,守法也就变得徒劳无益了。

(二)造法事业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首要原则:追求内在的合法性。

法律的内在道德也包含着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同样面临着一个问题“要知道在哪里划出一条分界线,在其下,人们将因失败受到谴责,却不因成功受到褒奖;在其上,人们会因成功而受到嘉许,而失败却顶多导致怜悯”。但是义务往往只要求自我克制,我们可以对其提出一些相对准确的标准。但对于法律的内在道德而言,却不仅仅要求自我克制,更希望法律为众人所知,而且其自身的逻辑更加清晰明了,以及官员的决策符合法律的规定等其他要求。因为有这些要求的存在,法律的内在道德很难通过义务来实现。比如立法者有义务使制定的法律清晰易懂,但是这种义务是无法量化的,义务无法量化的话,则不能评判是否违反了义务,也无法根据违法义务的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使法律清晰易懂”不能成为立法者的义务,只能让立法者尽量去符合这项要求。从这个层面上看,法律的内在道德更符合愿望的道德,而非义务的道德。在保证法律内在的合法性原则之后,还应当遵循其他原则,以确保所制定和遵守的法律能够得到贯彻实施。

2、其他原则:与造法的八个失败情形相对应。

在合法性之外,与造法的八个失败情形相对应,还存在八项原则以尽可能减少避免失败的情形。

(1)必须有规则存在。为了使人类行为服从于规则的控制,首先必须要有规则。使人类服从法律的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有规则的存在,这是法律的一般性要求,这样的规则是针对于一般阶层而非特殊群体的。

(2)规则必需颁布。规则颁布的必要性在于一是让公民有权了解法律,并不能因为公民不去了解而丧失这项权利;二是只有公布法律才能让人们监督制定和执行法律的人是否忽视了这些规范。

(3)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及其例外。溯及既往型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合法性相违背的,它减轻了此前践行合法性的另外两项基本要求——法律应当为受其影响的人们所知以及他们应当能够被遵守。因为先前行为在先前的时空不具有违法性,但是溯及既往型法律又有存在的必要。

(4)法律的清晰性。法律不等于一套权利或者命令系统,立法者不能免除尊重法律内在道德的责任。因此,重视法律的清晰性不是借助于诚实信用等标准来产生法律的后果的规则,而是将常识生活的标准带入立法。立法者在没有把法律转化为清晰的规则时,如例外情况下才能把这项任务交给法院和其他裁判场所。

(5)法律中的矛盾及解决。处理法律中显著矛盾公认原则之一便是看能不能找到办法来协调看起来相互矛盾的条款。一般人们最先联想起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但是适用新法对旧法做出重新解释,又会回复到法律溯及既往的问题。此外,要确定规则之间是否协调,往往必须考虑除了规则本身语言以外的其他因素。

(6)法律不可能要求公民为不可能之事。如果法律规定公民为不可能之事,那么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做出严重不义之事接受惩罚,要么是稍微偏离法律的要求却未有任何惩戒行动。后一种情形下得到的结果则是人们不再尊重法律,损害法律的权威,使法律流于形式。同时,我们所确定的“可能”或者“不可能”的界定都局限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

(8)官方行动与公布的规则之间的一致性。官方行动与法律规则间的一致性容易遭受各种因素的破坏,比如法律不易理解、解释错误、偏见、腐败、漠不关心等。这种一致性要求“法律不应当变成那些不可能像法官一样充分了解立法理由的人们设置的陷阱”。

三、富勒与反对者关于法律概念之论争

(一)第一种反对意见

富勒认为反对其观点的意见首先可以从这里提出,“把一套法律制度说成是一项‘事业’,意味着它可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便意味着一套法律制度的存在是一个程度问题”。的确,法律规则或法律制度的“半存在”状态会影响到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但是法律规则或者法律制度能否不完全地存在着呢?富勒对此回应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可能而且不完全地存在着”。在对于复杂的人类事业来说,不完善的灰色地带通常是允许承认的,比如文学、艺术、教育领域。然而涉及法律领域,现代法哲学的思维认为必须非黑即白,不允许有灰色地带存在。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于非常时期所制定的“恶法”也会被认为是法律,而这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所以,否定法律事业的非完成状态的存在只会造成更多的理论纷争,承认非量化和绝对化的评估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第二种反对意见

(三)第三种反对意见

(四)第四种反对意见

四、小结

富勒所坚持认为法律应当被视为一项有目的的事业,而且这项事业的成功取决于人们的力量、见识、智力和良知。而且由于这种依赖性,注定无法完全实现既定的目标。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法律是社会权威的表现,研究法律应当将重点放在法律是什么、已经做了什么,而不是侧重于它在试图做什么或者正在改变成什么。尽管“法律的内在道德”引起了颇多争议,也遭致了包括哈特在内的许多法学家的批判,但这一观念的提出无论是对于法律本身的理解抑或是对于法学理论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理论的争鸣是有必要的,富勒所坚持的法律观,更能体现出丰富的人文道德关怀。

THE END
1.法律是对人最低道德要求法律是对人最低道德要求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西莫的艺术宫殿 辽宁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封禁近三十年,港式描写变态电影的巅峰之作,无数人的童年阴影 续哥聊电影 8590跟贴 打开APP 一人一部高分反战,你的影子过界了 黑巴电影 1.6万跟贴 打开APP 带着彩礼给儿子去订婚,没想到儿子突然返回了,这是怎么https://m.163.com/v/video/VKI794843.html
2.许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叫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许多人也信以为许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叫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许多人也信以为真,朗朗上口,还经常喜欢搬出来引用一下。其实这句话是大错特错的。法律与道德,他们的弧线或许有交叉,但绝对不是一个包含另一个的关系。举个例子就能证伪这个说法,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可能构成包庇罪,但一点都不违反道德与公序良俗。 https://xueqiu.com/9598793634/315995203
3.法律和道德,社会行为的双重守护规范文书下载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行为的双重规范,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法律是明确的行为准则,具有强制力,通过国家机器保障实施;道德则是社会伦理的反映,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来维系。二者相辅相成,法律为道德提供底线,道德为法律提供更高标准的行为引导。在社会生活中,二者共同作用于个体行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https://m.kanfawang.com/post/19283.html
4.法律是不是道德的最低底线法律是不是道德的最低底线笑看人生 精选回答 “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句名言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出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fPRTndH5X7.html
5.罗翔老师的这两句话有没有逻辑问题?普罗泰尔的回答罗翔老师说过,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又说过法律是入罪的标准,伦理是出罪的标准。 显然按照第一句话,任何一个行为,只要违反了法律必定违反道德。同时按照第二句话,一个行为,如果违反了法律,仍然有可能通过伦理道德的因素定义其不是犯罪。 显然第二句话是第一句话的例外,两句话不能同时为真。 这个时候可能得引入第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3958316/answer/2933827608?utm_id=0
6.罗翔: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00:00/00:00 罗翔: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 搜狐滚动发布于:北京市2021.07.19 01:00 分享到 罗翔: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http://mt.sohu.com/a/478448156_121019331
7.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理解“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阐述: 一、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法律的社会功能:法律是社会规范的基石,它明确界定了公民行为的最低标准。这些标准体现了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秩序等核心价值的共同追求。通过法律的强制实施,社会秩序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16d0d69da63b54000612
8.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句名言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出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法律是的道德的底线。(这是简言之):违反了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但违反法律一定违背了道德。违反道德不一定有强制力约束你的行为,或为此行为作出赔偿,但违反了法律就一定有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806/13/8378385_989764479.shtml
9.“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人眼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6309311bac4f44a380580b4f6b09c8.html?fm=bdbds3d73df7776c78346a8bca19c83d72e16
10.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七、部门法:(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可称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八、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 九、法律部门:是由一个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由法律规范构成的. 十、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1.法律乃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乃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摘要 富勒的理论中认为道德分为两种:分别是愿望的道德(morality of aspiration)和义务的道德(morality of duty)。他将道德看作是可分层次的标尺,也就是愿望的道德是最顶层的,而义务的道德则是最底层。本文认为最底层的道德则类似于法律,一旦公民突破了最底层法律就会找来控诉和法律上的不https://www.fx361.com/page/2016/1226/430148.shtml
12.谈谈你对"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一观点的认识。运用法理学有关理论,谈谈你对"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一观点的认识。 人力行政 人力资源初级职称 人力资源中级职称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行政管理专科 行政管理本科 管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 考研 101考研政治 201考研英语一 204考研英语二https://www.koolearn.com/shiti/dx-st-7758.html
13.20年考了一模一样的话“法律是最低限度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只有一个社会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才适合用法律来强制人们遵守。最低限度的道德指的是维系一个社会存在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主要指的是不伤害他人、不冒犯他人等道德要求。但是对见义勇为等高尚性的道德标准,则不适宜用法律来强制推行。因为法律是针对“常人”的社会规范,法律只应当把“常人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9908348/240329791
14.道德法律素养(精选十篇)但是, 由于很多课程由非专业的教师或者辅导员老师负责, 导致在具体的课程开展中, 经常出现重道德教育, 轻法律教育的现象。究其原因, 就是由于很多法律知识如果不经历专业培养不可能完善的掌握。因此, 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专业学生道德法律素养教育中, 首先要解决的是部分教师自身道德法律素养较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emw1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