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清李正凝:促进法治和德治互嵌融合

现代法治是治国之策,也是社会追求的重要价值,具有鲜明的权利和应然属性。法治在维护公民权益、惩处违法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坚持制度价值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确保价值观的落实。司法作为法治的基石,其能力直接影响国家治理水平。其中,民事司法裁判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占据基础地位。民事活动的核心是意思自治,实现权利的平等保护是民事司法裁判的核心功能。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往往需要权衡各方利益、遵循价值导向,这使得法院在释法说理时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行,彰显了两者的内在契合性。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发挥民事司法裁判功能提供思想观念基础。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维护着裁判的权威性,提高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也指引着裁判功能的具体发挥向度。首先,司法为处理纠纷提供了有效对话的平台。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价值观成分在司法维护过程中具有阻却“司法与民意背离”的直接效果。在司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释和适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回应民众对于司法机关价值取向的关切,妥善处理因价值冲突而可能导致司法机关的判断违背社会公众一般情感的问题。因此,民事裁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彰显了对司法权威的维护,有利于充分发挥司法功能。最后,在民事裁判中,价值冲突问题无法回避,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恰当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价值判断,能够提高民事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

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发挥民事裁判功能,能够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通过民事裁判过程的适用,能够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发挥民事裁判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其次,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组成部分间可能存在冲突,在裁判时需要通过解释性理论进行调和,从而使得具体价值之间的一体性得以证成。最后,法律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但法官有时需要把法律话语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以便考察其实践效果。裁判活动不仅是解释和适用法律的活动,同时也是通过有力证据说服和言语说服,使得诉讼参与人和社会公众信服的过程,通过司法来引领、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

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的现实图景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发现,自2012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的现象开始出现。但是,每年融入裁判的案件仅占全国同期案件总数的0.02%,其中民事裁判融入比例最大,占97%以上,不过其总体融入比例低。

深入剖析民事裁判融入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发现主要源自三个方面。其一,法官对民事裁判说理援引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同和能力不足。在民事裁判过程中,有的法官未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未能正确把握司法裁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功能,未能正确认识最高院在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指导意见中要求在法律框架内释法说理的深刻内涵,造成民事裁判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流于形式。

其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方法不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释法说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但是多数案件说理缺乏恰当方法论的指引,因此有时出现融入的简陋化,如整体援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没有进行充分的说理;融入的模板化,对不同案件裁判文书说理,缺乏个案分析,说理方式的大量适用,让人产生格式化和雷同感;融入的碎片化,在裁判说理援引时存在逻辑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布局不合理等现象。为此,需要寻求纾困途径,规范地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的问题及成因,应从切实增强法官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和能力方面,建立健全民事裁判释法说理的配套机制,根据不同法源性质采用不同融入方式,注重综合运用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修饰等手段,加强释法说理,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的效果。

第一,法官需要转变裁判说理思维,学习掌握民事司法裁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贯之道,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增强民事审判法官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意愿上,需要在思想上提高法官对核心价值观融入的积极性,将裁决文书释法说理水平作为考核法官的重要指标。提升法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增强法官在民事裁判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和阐释能力,提升法官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的方法论。关键在于综合运用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修饰等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释法说理,以提升民事司法裁判说理的合理性,增强逻辑推理的充分性,提高裁判结论的可接受性。面对说理不充分问题,要运用妥适的法律解释方法,廓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规范之间的意义联结,增强逻辑推理的充分性,约束随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风险。针对释法说理的模板化和碎片化问题,一方面,要注意增强说理依据和推理过程的层次性,采用传统三段论逻辑推理时,避免价值导向的裁判路径;另一方面,采用合理法律修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行充分说理,运用恰当的法律修辞方式,在保持基本共性的基础上,呈现不同的风格特点,增强裁判文书融入的说理效果,提高裁判结论的可接受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算法风险侵权责任研究”(23BFX030)、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事裁判融入研究”(FJ2022B100)阶段性成果)

THE END
1.法律是对人最低道德要求法律是对人最低道德要求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西莫的艺术宫殿 辽宁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封禁近三十年,港式描写变态电影的巅峰之作,无数人的童年阴影 续哥聊电影 8590跟贴 打开APP 一人一部高分反战,你的影子过界了 黑巴电影 1.6万跟贴 打开APP 带着彩礼给儿子去订婚,没想到儿子突然返回了,这是怎么https://m.163.com/v/video/VKI794843.html
2.许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叫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许多人也信以为许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叫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许多人也信以为真,朗朗上口,还经常喜欢搬出来引用一下。其实这句话是大错特错的。法律与道德,他们的弧线或许有交叉,但绝对不是一个包含另一个的关系。举个例子就能证伪这个说法,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可能构成包庇罪,但一点都不违反道德与公序良俗。 https://xueqiu.com/9598793634/315995203
3.法律和道德,社会行为的双重守护规范文书下载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行为的双重规范,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法律是明确的行为准则,具有强制力,通过国家机器保障实施;道德则是社会伦理的反映,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来维系。二者相辅相成,法律为道德提供底线,道德为法律提供更高标准的行为引导。在社会生活中,二者共同作用于个体行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https://m.kanfawang.com/post/19283.html
4.法律是不是道德的最低底线法律是不是道德的最低底线笑看人生 精选回答 “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句名言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出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fPRTndH5X7.html
5.罗翔老师的这两句话有没有逻辑问题?普罗泰尔的回答罗翔老师说过,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又说过法律是入罪的标准,伦理是出罪的标准。 显然按照第一句话,任何一个行为,只要违反了法律必定违反道德。同时按照第二句话,一个行为,如果违反了法律,仍然有可能通过伦理道德的因素定义其不是犯罪。 显然第二句话是第一句话的例外,两句话不能同时为真。 这个时候可能得引入第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3958316/answer/2933827608?utm_id=0
6.罗翔: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00:00/00:00 罗翔: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 搜狐滚动发布于:北京市2021.07.19 01:00 分享到 罗翔: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http://mt.sohu.com/a/478448156_121019331
7.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理解“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阐述: 一、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法律的社会功能:法律是社会规范的基石,它明确界定了公民行为的最低标准。这些标准体现了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秩序等核心价值的共同追求。通过法律的强制实施,社会秩序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16d0d69da63b54000612
8.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句名言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出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一书。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法律是的道德的底线。(这是简言之):违反了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但违反法律一定违背了道德。违反道德不一定有强制力约束你的行为,或为此行为作出赔偿,但违反了法律就一定有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806/13/8378385_989764479.shtml
9.“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人眼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6309311bac4f44a380580b4f6b09c8.html?fm=bdbds3d73df7776c78346a8bca19c83d72e16
10.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七、部门法:(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可称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八、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 九、法律部门:是由一个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由法律规范构成的. 十、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1.法律乃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乃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摘要 富勒的理论中认为道德分为两种:分别是愿望的道德(morality of aspiration)和义务的道德(morality of duty)。他将道德看作是可分层次的标尺,也就是愿望的道德是最顶层的,而义务的道德则是最底层。本文认为最底层的道德则类似于法律,一旦公民突破了最底层法律就会找来控诉和法律上的不https://www.fx361.com/page/2016/1226/430148.shtml
12.谈谈你对"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一观点的认识。运用法理学有关理论,谈谈你对"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一观点的认识。 人力行政 人力资源初级职称 人力资源中级职称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行政管理专科 行政管理本科 管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 考研 101考研政治 201考研英语一 204考研英语二https://www.koolearn.com/shiti/dx-st-7758.html
13.20年考了一模一样的话“法律是最低限度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只有一个社会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才适合用法律来强制人们遵守。最低限度的道德指的是维系一个社会存在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主要指的是不伤害他人、不冒犯他人等道德要求。但是对见义勇为等高尚性的道德标准,则不适宜用法律来强制推行。因为法律是针对“常人”的社会规范,法律只应当把“常人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9908348/240329791
14.道德法律素养(精选十篇)但是, 由于很多课程由非专业的教师或者辅导员老师负责, 导致在具体的课程开展中, 经常出现重道德教育, 轻法律教育的现象。究其原因, 就是由于很多法律知识如果不经历专业培养不可能完善的掌握。因此, 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专业学生道德法律素养教育中, 首先要解决的是部分教师自身道德法律素养较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emw1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