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B.

A.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B.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C.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之中

D.要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第1题

A.德治是目的,法治是手段

B.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为重要

C.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D.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更为重要

第2题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

D.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

第3题

A.完善法律控制

B.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C.强化规范意识并自我约束

D.提高经济能力

第4题

A.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C.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地位

D.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第5题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6题

A.仅仅依法治国

B.仅仅以德治国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普世价值

第7题

A.依法行政

B.依宪治国

C.以德治国

D.人才治国

第9题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D.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第10题

A.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B.以德治国、以德执政、以德行政

C.严格执法、公正立法、全民守法

D.严谨立法、严格司法、公正执法

第11题

A.依规治党

B.依法治党

C.以规治党

D.以法治党

1.搜题次数扣减规则: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3.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THE END
1.从法“科”学到法“诗”学如古希腊语的“nomos”(习惯)一词,既指法律,又指道德,还指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正因如此,在古希腊初期,法律与习惯是不分的。也正因如此,最早产生的是习惯法。只是到了后来,有了人定法之后,特别是有了成文制定法之后,法律才从其中分化出来,也才有专门的用语和其他表现形式。但在成文法中仍然不缺少“诗”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4-12/11/content_9096664.html
2.得法2单选题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首要任务是( )。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 )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单选题 青春是用来( )的。 单选题 没有崇高的( ),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 单选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 ) 单选题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https://www.kaoshibao.com/online/paper/detail/?paperid=18735337
3.法律和道德,社会行为的双重守护规范文书下载在社会行为中,法律与道德共同构成了双重规范,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底线保障,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道德则通过引导人们的内心,使人们在行为前进行道德判断,提高社会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法律与道德在社会行为中发挥着双重规范的作用,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底线保障https://m.kanfawang.com/post/19283.html
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共同点在于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共同点在于( )。A.都发挥引领和教化作用B.都发挥规范和强制作用C.都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D.都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答案解析,刷https://www.shuashuati.com/ti/361a160dfaf44a23b4207208f77c125e.html
5.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国家治理需要道德和法律协同√对 ×错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对 ×错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以下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原则的有( ) https://www.12tiku.com/newtiku/201173/12210903.html
6.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说明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对立的。 () 参考答案:错误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用“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这句话来表达法律与自由的一般关系。 A.康德 B.黑格尔 C.洛克 D.亚理士多德 重点推荐指数: https://www.shangxueba.cn/zj21415.html
7.2015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之《法治热点面对面》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良法和美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法律强制力来确保道德底线,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http://xcb.xhu.edu.cn/da/38/c1156a55864/page.psp
8.“明刑弼教”,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明刑弼教”最早出自《尚书·大禹谟》,该篇中记载,禹帝对皋陶说道:“你掌管着国家的刑狱之事,以五刑作为辅助,教化民众懂得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伦理道德,这才是治理国家之道。”后世将这句话归纳为“明刑弼教”。古代的“刑”不仅指刑罚,也指法律,因此“明刑弼教”的意思是以法律晓谕民众,辅助教https://culture.southcn.com/node_fa91463dd3/5a9bd72560.shtml
9.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A 对 B 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 A . 法律和道德都是上https://www.diandahome.com/83847.html
10.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实际上强调光明日报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实际上强调了法治与德治的密切关联。表现在(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强化道德对法律建设的促进作用③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2185220
11.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 参考答案:对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多项选择题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A.?智力因素? B.?知识因素 C.?心理环境 D.?心理素质 E.?人格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9799282.html
12.不关乎伦理吗——法律与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尤其是德国纳粹的原因,奥斯丁的法律实证主义遭到了诘难,尤其是当法律的道德分离被看作是“削弱对专制和独裁的抵抗”的原因,从而使得“法律实证主义”成为“形形色色对多种不同罪恶的代名词”。 面对这种责难,哈特一方面修正奥斯丁的法律实证主义立场中倍受批判的https://dy.163.com/article/EDDDB0F90521CN10.html;NTESwebSI=31E22F34F8F5552ED34DA73D151B2738.hz-subscribe-web-docker-cm-online-rpqqn-8gfzd-rivim-6668fc2g65d-8081
13.法制文化论文范文11篇(全文)社会生活本身也就会失去活力和情趣。这正是西方的法治在后现代社会中显露出来的重要缺陷之一。这一缺陷的弥补,有赖于道德等社会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新定位。只有道德与法律的结合,才能创造出一个既合理合情又合法的有机社会。 阅读史书,对古代法律体系有一个全面认识。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律典是国家的刑法典,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v60v1ia.html
14.道德与法治辩论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与法治辩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合作学习模式,即指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促进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使初中学生的合作能力https://www.gwyoo.com/haowen/168319.html
15.实证主义和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实证主义和法律与道德的分离 法律实证主义认为应当在"实际是之法"和"应该是之法"间作出区分,该主张招致了许多批评。哈特教授在此为法律实证主义进行辩护。他认为,诚然,法律实证主义理论的其它部分应该受到批评,但是,这与它所主张的"实际是之法"和"应该是之法"的区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批评者则把两者给混淆了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3579
16.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