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治之美|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道德法治之美|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贵州教育大讲堂|2023-11-2209:00“对于法治,我们在尊重并且赞美的同时,也应看到这样的事实: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调整社会关系,除了法律之外,就是加强道德建设,还有经济、政治、行政、思想道德、纪律、舆论等多种手段。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是具体和不断变化的,不可能制定出一部包罗万象,永久适用的法律。因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都匀市第四小学党总支书记陈美玲在节目中说道。

法律是规范我们行为处事的重要方式,道德亦是如此。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把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引领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既要立意高远,从大局出发,又要立足平时从细处着手,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

“大德”,就是家国之德,天下之德,是我们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真挚情感。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就是大德。

培育大理想。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成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内核,从而以实际行动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

树立大情怀。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明辨大是非。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青少年们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面对这样的现状,就要深刻理解知识就是力量,需要勤学、苦学、真学、博学来明辨是非,把握准自己的定位,一定要知道自己这个年龄段需要干什么。

守公德:遵守新时代公序良俗

守公德,就是尊崇公序良俗、懂文明、讲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法纪和规则,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素养,形成崇尚公德、遵守公德、维护公德的美好局面,进而孕育出向上、向善的力量。

青少年要在内心深处播下“善”念,用“善”念激发心中的热爱,热爱生活、热爱同胞、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热爱生命,带着对更大的“善”的追求,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并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不断向上向善发展。

青少年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增强对“善”的真心向往,从社会主旋律、时代最强音中充分感受到中国人民是多么朴素、可爱、真诚、善良。

严私德:保持修身律己的作风

什么是私德?梁启超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

所谓严私德,就是个人要锤炼品德,恪守正确的道德认知,培育善良的道德情感,塑造坚定的道德意志,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将自身的道德素养汇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做严私德的自律君子,就是要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价值内涵,坚持慎独而自律、慎初而敬终、慎微而杜渐,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慎独而自律。这要求我们要“正心”“诚信”“克己”,不断地“自省”于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自觉加强自我约束,自珍自爱,锤炼品德修为,勒紧道德的“缰绳”,从而通过自省自律,固本守心,修身养德,成就理想。

慎初而敬终。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在成长拨穗期扣好自律的“人生第一粒扣子”,不存侥幸之心,避免误入歧途,学会时刻保持警惕,修好私德,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坚持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善始善终。

慎微而杜渐。我们青少年要加强自身修养,勤于打扫思想尘埃,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同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警自励,防微杜渐,打牢道德根基,让我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THE END
1.儒家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爱民意蕴东汉以后,儒家学者转而直接以经立法,即制定反映儒家民本思想的法律,以经立法把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直接规定到法律中,使之能够更好地借助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表达和实施,如北魏时期存留养亲制度的创立,将符合儒家民本要求的养亲孝道由道德准则升格为法律义务,体现出了以民本思想立法的特点。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1051331/index.html
2.从法“科”学到法“诗”学如古希腊语的“nomos”(习惯)一词,既指法律,又指道德,还指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正因如此,在古希腊初期,法律与习惯是不分的。也正因如此,最早产生的是习惯法。只是到了后来,有了人定法之后,特别是有了成文制定法之后,法律才从其中分化出来,也才有专门的用语和其他表现形式。但在成文法中仍然不缺少“诗”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4-12/11/content_9096664.html
3.得法2单选题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首要任务是( )。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 )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单选题 青春是用来( )的。 单选题 没有崇高的( ),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 单选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 ) 单选题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https://www.kaoshibao.com/online/paper/detail/?paperid=18735337
4.法律和道德,社会行为的双重守护规范文书下载在社会行为中,法律与道德共同构成了双重规范,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底线保障,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道德则通过引导人们的内心,使人们在行为前进行道德判断,提高社会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法律与道德在社会行为中发挥着双重规范的作用,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底线保障https://m.kanfawang.com/post/19283.html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成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https://zhuanlan.zhihu.com/p/344740191
6.“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A.调节的领域相同B.实现的方式相同C.实施的载体相同D.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作用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6309311bac4f44a380580b4f6b09c8.html?fm=bdbds3d73df7776c78346a8bca19c83d72e16
7.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说明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对立的。 () 参考答案:错误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用“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这句话来表达法律与自由的一般关系。 A.康德 B.黑格尔 C.洛克 D.亚理士多德 重点推荐指数: https://www.shangxueba.cn/zj21415.html
8.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a法律和百度贴吧 聊兴趣,上贴吧 立即打开 打开百度贴吧 继续访问 百度贴吧 聊兴趣 上贴吧 打开 chrome浏览器 继续 综合 贴 吧 人 直播 兰资环吧 aqua榛子84fa6 求助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对吗 分享1赞 终极boss吧 19861363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https://tieba.baidu.com/mo/q/hybrid/search?keyword=%E6%B3%95%E5%BE%8B%E6%98%AF%E6%88%90%E6%96%87%E7%9A%84%E9%81%93%E5%BE%B7,%E9%81%93%E5%BE%B7%E6%98%AF%E5%86%85%E5%BF%83%E7%9A%84%E6%B3%95%E5%BE%8B%E3%80%82%E8%BF%99%E5%8F%A5%E8%AF%9D%E6%98%AF%E8%A6%81%E5%BC%BA%E8%B0%83(%20)%20a%20%E6%B3%95%E5%BE%8B%E5%92%8C%E9%81%93
9.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实际上强调光明日报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实际上强调了法治与德治的密切关联。表现在(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强化道德对法律建设的促进作用③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2185220
10.道德是约束自己的,法律才是约束世人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是为了审判他人。 在这里,笔者想澄清两个概念:道德与法律,辞海上对道德的定义如下,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或借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https://m.douban.com/note/685376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