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概念与特征本质试题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度的法律D.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C

)o

A.统治阶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B.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

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

.法的强制性

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o

A.统治阶级的意志B

.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历史传统

第二章法的概念

1.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属于(A)。

5.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

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这表明

法具有(A)。

A.规范性的属性BC.概括性的属性

6.法的规范性是指(ABC)。连续性的属性.效率性的属性

A.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评价是非的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A.社会生产力水平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全体社会的共冋意志D

.执政党的意志

9.“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句话的含义是指(

C)o

A.法是统治者团体意志的体现

B.法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C.法首先和主要是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国家政权意志的体现

10.法调整的对象是(A)o

A.行为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C.意志关系D

.各种社会资源

11.“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马克思

这句话的含义是(AB)o

A.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法不反应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

D.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2.法的形式特征包括(ABCD)o8.法的更为深层次的本质是(B)

A.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中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

B.在我国,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所制定的法律

23.法的统一性意味着(ABD)。通常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各个法律之间的根本原则是一致的

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都由中央立法予以调整

一国法律体系内部各个规范之间不能相互矛盾24.法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属于(范畴。

A.实然B

.应然

C.未然

实然是指客观条件存在时,某种结果就会出现。或然是有多种可能发生应然是指

C.法的现象体现法的外部联系,依靠感官就能感觉出来

D.法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表现,但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而是以社会为基础的A.法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以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D.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3.法所体现的意志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意味着(

法具有客观性

立法应注意现实的经济条件法应随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的

ABCD)。A.

B.C.

D.

14.国家通过制定、认可两种方式产生法,法在形式上表现为(

A.成文法BC.习惯法

习惯.判例法

AC)。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法B.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社会规范

C.法是所有社会规范的综合

D.法只是社会规范中的一种16.

法的强制力具有的特点是(

CD)。

A.直接性B.或然性间接性

.潜在性

17.一般而言,法产生的主要方式包括(BD)。C

A.生成18.下列诸项中属于法的非本质属性的是(

A.国家强制性B.规范性C.阶级性

19.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也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ABCD

A.宗教

B.道德

C

20.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是法的(

.制定

默许

认可

ABD)。预测性

.社会文化D)。

或然

O

二、名词解释

1.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

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和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

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规范性是指法属于社会规范范畴,法律规定了一种行为标准、模式、方向,以便人们

遵循。法的规范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第二,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第三,法是反复适用的。

3.法的统一性是指各个法律之间在根本原则上的一致,其次是指除极特殊的情况外,一个国

家只能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且该法律体系内部各规范之间不能相互矛盾。

4.法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有国家机

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任何人的合法行为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

的违法行为也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法律制裁。

5.法的国家强制性是指,从终极意义上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的。但是国家强制力并非保证法实施的惟一力量,法的每一个实施过程、每一个法律规范的

实施并非都要借助国家的系统化的暴力。

三、简答题

1.⑴在古代文献中,“法”除了与“刑”通用外,也往往与“律”通用。在秦汉时期,

“法”与“律”同义。清末以来,“法”与“法律”是并用的。在现代汉语中,法律有广、

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⑵在西方,广义的“法”和狭义的“法律”分别加以表达,“法”兼有“权利”、“公平”、“正义”的含义,指的是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而法律则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

具体行为规则。

2.⑴从立法者的角度定义,认为法是某种意志或命令。⑵从司法者的角度定义,认为

法是法官的判决。⑶从守法者的角度定义,认为法是约束行为的规范。⑷从法的作用的角度定义,着重说明法的工具性。

3.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定义为: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和条件

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

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上述定义揭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联系;法与国家之间的必然联系;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果联系;法的主要目的、作用和价值;法的主体内容和调整机制。

4.⑴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法是人们有意识活动的产物。⑵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统治阶级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⑶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法所

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代表着整个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⑷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意志本身不是法,只有被“奉为法律”才是法。“奉为法律”意即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客观化为法律规定。

5.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也可以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这两种说法意思是一致的,因为

THE END
1.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法理学原则,还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如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还能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提供依据。 三、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界定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2.法律推理范文7篇(全文)狭义的法律推理观念即认为法律推理主要指司法推理, 即在司法的判决中, 法官运用法律推理所得出的判决结论的过程。广义的法律推理观念则比较“泛化”, 认为法律推理就是各种逻辑的推理方法在法律活动中的运用, 是法律工作者们从已知的法律事实、法律规范、原则等法律材料前提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法律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w5ewp1l.html
3.科学网—法律与道德的精准定义法律与道德的精准定义 目前,社会科学领域许多的基本概念都没有一个简洁、清晰而精准的定义,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都是把“功能”当作“本质”来定义,把“非本质属性”当作“本质属性”来定义,把“局部特性”当作“整体特性”来定义,从而导致社会科学存在大量的争论与歧义,理论界许多的争论与歧义都起源于概念定义的模糊性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68-1182330.html
4.法理学第一章法的概念与本质.ppt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 (二)“应然法”和“实然法” 法指“应然法”,即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类普遍的理性要求;法指“实然法”,即国家制定的具体的法律规则。 从以上所引述的法律定义可以看出:虽然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也包含富有启迪的见解,但总体上说,它们不是真正科学的定义。非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09/8056044016004071.shtm
5.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一)防止狭义与广义的资产评估概念混用而引起更大混乱 资产评估法这个名称是立法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由于已有财政部门管理的资产评估,而其仅是资产评估法调整的六大类评估专业之一,以此作为法律名称不仅造成资产评估的定义难以在法律中科学界定,在实践中也会对委托人、评估从业人员、评估机构及社会大众造成困扰。资产评https://www.cirea.org.cn/content/6130
6.狭义的法律和广义的法律律师普法狭义的法律和广义的法律 普法内容 1、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2、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https://www.110ask.com/tuwen/12014981560953522156.html
7.蒋清华:党的领导法规之概念展开[13]所以,我国法学界惯用以揭示调整对象的方式来定义法律。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法定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又如,姜明安教授对行政法的界定: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14]白皮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1年10月)对于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这五个http://www.cicjc.com.cn/info/1040/13879.htm
8.就我国现行法律而言,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法律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就我国现行法律而言,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法律是指( ),狭义的法律仅指( )。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https://www.shuashuati.com/ti/d1fc9aea64ee4122adb1fe30ad5f3cc4.html
9.什么是权利重读霍菲尔德的《法律基本概念》布莱克斯通曾如此定义财产权:人们进行主张或行使的,对世上的外在物进行单独地、任意地支配的权利;这种权利完全排除任何他人。这种定义强调权利人可以单独地、随意地处置财产。由此形成了财产权是一种“对物权”的印象。 但是霍菲尔德恰恰认为,财产权的本质并不是人对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而且是由一系列http://www.legalweekly.cn/whlh/2022-01/13/content_865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