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实务:冻结执行被执行人对外到期债权的10个常见问题|iCourt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8.17上海

被执行人对第三方所享有的到期债权属于被执行人的责任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修正)》(下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499条概括规定了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冻结、执行被执行人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制度。近些年,随着执行到期债权类案件的增多,有关执行到期债权类案件所产生的各类争议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法院执行被执行人对第三方到期债权应该发什么文书、第三方如何进行救济、执行到期债权与诉讼代位权行使如何衔接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方主体。本文梳理了冻结、执行被执行人对外到期债权的10个常见实务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解决建议,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冻结、执行到期债权的法律规定

冻结、执行被执行人对外到期债权的法律规定,主要为《民事诉讼法解释》第499条。该条主要有三款,第一款为人民法院执行被执行人对他人的到期债权,可以作出冻结债权的裁定,并通知该他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第二款为该他人对到期债权有异议,申请执行人请求对异议部分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利害关系人对到期债权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第234条规定处理。第三款为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到期债权,该他人予以否认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45条对此进行了细化规定,即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本案以外的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向第三人发出履行到期债务的通知(以下简称履行通知)。履行通知必须直接送达第三人。履行通知应当包含四项内容。该规定第46、47、48、49条均为处理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的规定。

二、到期债权的类型和查询方式

关于到期债权的种类有哪些,可以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9〕第4号)。该登记办法第2条规定了应收账款的类型:“本办法所称应收账款是指权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货物、服务或设施而获得的要求义务人付款的权利以及依法享有的其他付款请求权,包括现有的和未来的金钱债权,但不包括因票据或其他有价证券而产生的付款请求权,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转让的付款请求权。本办法所称的应收账款包括下列权利:(一)销售、出租产生的债权,包括销售货物,供应水、电、气、暖,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出租动产或不动产等;(二)提供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或劳务产生的债权;(三)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收益权;(四)提供贷款或其他信用活动产生的债权;(五)其他以合同为基础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债权。”

三、法院冻结、执行到期债权需具备的条件

对于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被执行人对第三方享有金钱债权,即具备强制执行的给付内容;二是该债权已届清偿期,否则第三人可以被执行人债权未到期为由进行抗辩;三是第三人对该债务未提出异议。申请执行人在执行程序中根据到期债权执行制度对第三人申请执行,前提是第三人对债务并未提出异议,一旦提出异议,则不得对第三人强制执行,且对异议不进行审查,这是现行法律对限缩执行裁量权的制度要求。具体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执监25号执行裁定书。

四、法院冻结、执行到期债权发送的文书

执行法院冻结、执行到期债权需要发送两个文书,即冻结裁定书与履行到期债权通知书。《民事诉讼法解释》第499条第一款规定了人民法院执行被执行人对他人的到期债权,可以作出冻结债权的裁定,并通知该他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

冻结裁定已经作出并送达被执行人后,即具有法律拘束力。被执行人擅自进行转让等处分债权的行为属于恶意逃避执行,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五、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

不同主体提异议时的处理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499条第二款规定了该他人对到期债权有异议,申请执行人请求对异议部分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利害关系人对到期债权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第234条规定处理。这里“该他人”为次债务人,其提起异议后,执行法院即不能对到期债权进行执行。而此时申请执行人若想继续执行,只能通过代位诉讼救济其权利。这里的“利害关系人”为《民事诉讼法》第324条规定的案外人,即针对“对他人的到期债权”享有执行异议之诉起诉主体资格的,须是针对执行标的“对他人的到期债权”享有实体权利的人。其提起执行异议后,不服法院裁定,还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详见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民再3号裁定】

六、执行收入与到期债权的区别

被执行人的收入和对外债权如何区分及如何执行,司法实践中对此的处理比较混乱。《民事诉讼法》第250条规定了收入的执行方法,即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因此关于执行被执行人收入的方法为执行法院作出冻结裁定+协助执行通知书。而执行到期债权的方法则为冻结裁定+履行到期债权通知书。收入属于广义的债权,但执行收入与到期债权的方法有别,因此在狭义的司法实践中需要对二者进行区分。因为法律、司法解释并未对二者进行详细的界定,很多法院在执行收入与到期债权时往往比较混乱。

七、关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

到期债权的执行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499条第三款规定了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到期债权的执行,即次债务人(第三人)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到期债权,该他人予以否认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结合最新的《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的细化规定,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理解该规则:第一,执行法院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到期债权,直接执行次债务人(第三人)。第二,对经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到期债权,次债务人以债权消灭、债权相互抵销、丧失强制执行效力等实体理由提出异议的,执行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232条规定的“执行异议-复议”规则进行处理。第三,若被执行人与次债务人的债权也已经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应按照执行到期债权的方式进行执行,而非过去的“已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该到期债权的执行法院协助冻结、提取被执行人的应得款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当下的执行法规体系中,即便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扣划至执行法院,该财产只要尚未发放至申请执行人手中,仍然属于被执行人的财产;其次,被执行人非常容易与次债务人恶意串通借执行法院的“合法程序”达成执行和解,使得债权人针对到期债权的执行陷入僵局。

八、执行到期债权时,

次债务人善意履行的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24条第一款规定了被执行人就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所作的移转、设定权利负担或者其他有碍执行的行为,不得对抗申请执行人。根据该规定,冻结到期债权的裁定具有固定被执行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效力,在冻结到期债权裁定作出及履行到期债权通知书送达各方主体后,债权人(被执行人)不得进行债权转让等处分行为;次债务人不得私自将款项支付至被执行人或其他第三方。否则,申请执行人仍然可以通过执行法院向次债务人进行继续执行。在冻结裁定作出后,次债务人若想清偿债务,只能根据要求向作出冻结裁定的执行法院或者其指定的申请执行人支付,向其他主体支付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九、指定期限内未提异议,

而后能否再提异议进行救济

关于第三人在履行债务通知指定的期限内未提出异议,但在执行法院对其强制执行后又提出异议的,应如何处理?山东高院执行局给的处理意见可以作为参考。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关于到期债权执行中第三人超过法定期限提出异议等问题如何处理的请示的答复》的规定,第三人在履行债务通知指定的期限内未提出异议,并不发生承认债务存在的实体法效力。第三人在法院强制执行后提出异议的,应当得到司法救济。

这和最高法院的典型案例处理意见是一致的。关于XX公司超过法定期限后又向执行法院提出被执行人对其到期债权不存在的异议应当如何救济的问题。本院认为第三人在收到履行到期债务通知后,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并不发生承认债务存在的实体法效力。因此,第三人在法定期限之后,又提出到期债务不存在的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债务是否存在进行实质审查。【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执监234号执行裁定书】

十、执行到期债权与代位诉讼的衔接

法院冻结被执行人对次债务人的到期债权后,若次债务人提出异议的,法院不得继续强制强制执行。此时申请执行人如想继续进行权利救济,只能提起债权人代位权诉讼。当然作为债权人的申请执行人也可以不经执行到期债权程序直接启动代位诉讼。

关于代位权诉讼,规定在《民法典》第535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相对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结语

对外到期债权是被执行人的责任财产,通过查询、冻结和执行到期债权破解执行难问题,是律师所必须熟练掌握的专业技能。因此,本文为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并使用该项执行制度,梳理了冻结、执行被执行人对外到期债权的10个常见实务问题,并结合法律规定及司法实务的做法给出笔者的处理建议,以期提升对该问题的规范化理解。

THE END
1.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这是因为,这些领域或为时代变迁中尚待确定的主要领域,或为复杂重大利益关系领域,或为我国改革开放深水区。此外,当今民事主体权利之保护有时需要由行政法相配合,才能最终形成对私权利全面且完善的保护,为此授权为部分公法规范创设了进入民法典的连接通道。 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对后续法律适用的积极效应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2.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四、如何有效实施法律法规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渠道提高公众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在学校教育中融入法律知识,使新一代更早接触并理解这些概念。 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察体系,对执行力度不足或者存在违反规定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3.《法学》2024年第11期《法学》实践中,人大内部各类主体协调立法的事由多、事项多,又存在主体不清晰、内容不确定、过程不公开、法律依据不明确等瑕疵。对于立法中的重大问题、意见分歧和重大利益调整等事项,《立法法》已规定了完整的解决程序。人大内部有关主体在大会及常委会会议之外协调相关重要事项,实际扮演了立法居间人的角色,会使重大问题通过隐性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27718
4.不属于狭义的法的执行主体的是()。公共行政主体是()。 A.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 B.行政机关 C.狭义的政府 D.广义的政府 E.国家权力机关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狭义上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称为行政执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民主党派属于() A.广义的行政伦理主体 B.狭义的行政伦理主体 C.特殊的行政伦理主体 D.以上https://m.ycpai.cn/souti/48I8P2LB.html
5.狭义上的法律的执行是指()执行法律的活动广义上是制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狭义的法律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称为行政执法法律执行,简称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执法指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狭义的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505012369509448019.html
6.论被执行主体的变更与追加广义的解释,包括被执行主体追加的概念,即指人民法院在执行中依法对被执行主体进行变更、追加的司法活动。狭义的解释仅指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当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主体消亡时,人民法院裁定其权利义务继受人为新的被执行主体的一种司法活动。其适用情况包括:1、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变更死亡的被执行人的遗产继承人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0/10/id/433150.shtml
7.民事执行程序范文12篇(全文)从程序法上而言, 执行程序追求在维护各方当事人公平正义的基础上, 效率的实现债权人的权益。由执行实施机构, 对需要承担责任的民事主体, 予以追加, 直接追索其财产, 从而实现债权人的权益, 符合效率原则。而且, 民诉法的相关规定, 已经为执行机构在执行过程中追加执行主体提供了法律的直接支持。就公司人格否认制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3vymbe0.html
8.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这两者的区别是哪些?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的区别是主体、性质、价值取向不同。法律执行,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法律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https://mip.66law.cn/question/answer/28229101.html
9.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有何区别律师普法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的区别是主体、性质、价值取向不同。法律执行,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法律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https://www.110ask.com/tuwen/7208542589098499033.html
10.方式与流程方案制定及清收技巧暨常见法律问题详解专题研修班8、主合同展期,未征得第三人抵押人同意的法律后果。 六、换主体贷款重组之路径选择与风险控制; 1、新主体从哪来? 2、如何换主体重组? (1)债务转移(加入);(2)担保代偿;(3)债权转让。 七、合同做出有利于债务人的调整的常见情形及操作要点。 专题9:诉讼与执行中的法律问题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9528719.html
11.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 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12.思修学习笔记记录纵向三德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行。 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 https://blog.csdn.net/qq_50218610/article/details/125730961
13.李俊峰:法律实施中的私人监督在法律实证主义看来,法律是国家垄断的行为规则,私人不可能在法律执行中发挥主体作用,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执法权究竟属于国家抑或私人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何种模式能够使执法的效益最大化(24)。他们研究认为,公共机构执行法律之所以经常缺乏效率,归根到底是因为公共机构的自身利益与执行法律的社会成本和收益不相关。也就是说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