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法考必备考点:不当得利

1、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不当得利既可以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发生,如基于合同而占有另一方当事人的财产,合同被宣告无效或撤销后,依据合同而取得的财产权便成为不当得利;也可以基于自然事实而发生,如邻家池塘的鱼跳入己家池塘,这也构成不当得利。因此,不当得利本质上是一种事件。

2、不当得利是债的发生根据之一。不当得利成立后,即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产生不当得利之债,受益人应向受损人偿还其无法律根据而获得的利益。不当得利制度的宗旨是运用衡平观念来纠正这种不正当、不合理的财产损益变动。我国《民法总则》第122条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这是我国民法确立不当得利制度、民事审判机关解决不当得利问题的基本依据。

二、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

不当得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划分,最基本的划分是依据不当得利是否基于给付行为而发生,将其分为给付不当得利与非给付不当得利。

(一)给付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因欠缺给付目的而发生的不当得利。这种欠缺给付目的既可以是自始欠缺给付目的,也可以是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或者是给付目的不达。这里的给付目的,即给付的原因。给付者给予财产总有一定目的或原因,或为债务的消灭,或为债权的发生,或为赠与,这里的目的或原因就成了受领给付者受取利益的法律上的根据。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给付目的(原因)不存在或不能达到,那么受领给付者的受有利益便会因为无法律上的根据而成为不当得利。

1.自始欠缺给付目的

在以下情形中,虽没有给付原因,但排除不当得利的成立:

(1)履行道德义务而为给付。基于道德上的义务为给付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观念,一旦给付,即不得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如对无扶养义务的亲属误以为有扶养义务而予以扶养,对被扶养的亲属不得依据不当得利要求返还支出的扶养费。是否为道德上义务,应依一般社会观念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给付标的物的价值等情况认定。

(2)为履行未到期债务而清偿。清偿期到来之前,债务人并无清偿义务,此时债务人的清偿应是非债清偿,但债权人的受领并非无合法原因,此时的清偿也发生债务消灭的效果,故不发生不当得利。

(3)明知无债务而为清偿。给付人明知无给付义务而任意为给付,不发生不当得利。但给付时作出保留如附有条件,或给付不以给付人意志为转移的,仍成立不当得利。

(4)因不法原因而为给付。不法原因是指给付原因违反国家的强行法规范以及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如为清偿赌债而为的给付。但不法原因仅存在于受领人一方时,不阻却不当得利的发生。

2.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

是指给付时虽有法律上的原因,但其后该原因不存在,因一方的给付而发生不当得利。属于这种不当得利的主要有:附解除条件或终期的法律行为,条件成就或期限届满,当事人一方因该民事法律行为受有另一方的给付;依双务合同交付财产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一方不能为对待给付,该方所受的给付;合同解除后因先前生效合同而受领的给付。

3.给付目的不达

为实现将来某种目的而为给付,但因种种障碍,给付目的不能按照给付意图实现的,受领给付欠缺保有给付利益的正当性,因而构成不当得利。如预期条件的成就而为附条件债务的履行,结果条件不成就,因而不达给付的目的。

(二)非给付不当得利

非给付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以外的事由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包括人的行为、自然事件以及法律规定。人的行为,又可分为受益人的行为、受损人的行为和第三人的行为。基于这些事由构成不当得利的原因,是受益者无受其利益的权利,所以,非给付不当得利的“无法律上的原因”即为受益者无权利而受有利益。

1.基于受益人的行为

基于受益者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主要指侵害他人权益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受益者的行为可以是事实行为,也可以是法律行为。前者如侵夺他人所有物或擅自占有、使用、消费他人之物;后者如无权处分人将他人之物对于第三人为有效处分。在司法实践中,基于受益人的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主要有:

(1)无权处分他人之物。这又因无权处分是有偿处分与无偿处分、受让人是善意与恶意而有不同的效力:无权处分人为有偿处分,受让人于受让时为善意,受让人因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物之所有权。无权处分人因有偿的处分行为受有利益,构成不当得利。原所有人得就其所得利益请求不当得利返还。受让人于受让时为恶意,此时受让人不能取得物之所有权,原所有人得对其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因无权处分人受有利益,所有人也得不行使所有物返还请求权,而向其请求不当得利返还。

(3)擅自出租或转租他人之物。如甲与乙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到期后,承租人甲未返还房屋给出租人乙,而是将其转租给丙,由此获得的租金构成不当得利,乙可以向其主张不当得利的返还。

(4)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或人格权。如无权使用他人知识产权因使用而获得利益的,可以构成不当得利,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再如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姓名或名称而获得利益的,对权利人也构成不当得利。

受益者的上述行为在有故意或过失时通常也构成侵权行为,如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他人的名称构成了对权利人人格权的侵犯,受损者也由此享有对受益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产生了不当得利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受损者可择一行使。

2.基于受损者行为

这种不当得利以受损人为他人支出费用最为典型,如误将他人的家畜当作自己的家畜饲养,误以他人事务为自己的事务而管理。

3.基于第三人行为

基于第三人行为的不当得利主要有:债务人对债权的准占有人(债权凭证持有人)清偿,使债权消灭,致真正的债权人受有损失;债权的让与人在让与通知前,债务人对让与人清偿,致债权的受让人有损害;第三人将甲的肥料施于乙的田地中等。

4.基于法律规定

基于法律规定的不当得利,是指在一定事实或行为发生时,法律不问当事人的意思,直接规定发生一定得利的效果。如在因附合、混合、加工而获取被添附物所有权时,允许被添附物原所有人向受益者依据不当得利请求权主张以被添附物价值相当的利益返还。

5.基于事件

如甲池塘的鱼因天降暴雨冲入乙池塘;甲饲养的家禽吃掉乙的饲料等,都是基于事件发生的不当得利。

三、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

(一)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善意受益人是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根据的受益人。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受益人受利益返还请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

(二)恶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根据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

恶意受益人负担较善意受益人更为严厉的返还义务,应当返还其初始所受的一切利益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若恶意受领的利益不存在,不论其不存在的原因如何,受益人都当如数偿还,不得主张因利益不存在而免除偿还义务。

(三)第三人的返还义务

不当得利受领人将其所受领的标的物无偿让与第三人,则于受领人因此免除返还义务的限度内,第三人对受损失者负返还责任,这就是不当得利制度下第三人的返还义务。因为第三人所受利益,是由于不当得利受领人的让与行为,第三人受有利益有法律上的根据,与受损者之间不成立不当得利义务,但第三人无偿取得利益,相对于受损者的受有损失,显失公平,故唯有赋予第三人返还的义务才能实现对受损者的保护。

【关联法条】《民法典合同编(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章不当得利

第七百六十八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获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了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第七百六十九条得利人不知道并且不应当知道获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获得的利益已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责任。

第七百七十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获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获得的利益并赔偿损失。

第七百七十一条得利人已经将获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责任。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政务文件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http://www.nxcity.gov.cn/zw229/bmxxgkml/zfgzbm85048504/7095/9381/zwwj/202412/t20241209_11681052.html
2.民法典繼承法第一編── 繼承總則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一千八百六十四條── 概念 第一千八百六十五條── (繼承標的 第一千八百六十六條── 賦予繼承權之依據 第一千八百六十七條── 依法繼承之種類 第一千八百六十八條── 合同繼承 第一千八百六十九條── 生前分割 第一千八百七十條── 繼受人之分類 https://bo.io.gov.mo/bo/i/99/31/codcivcn/indice_art.asp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633
4.民法通则全文20230411085812.pdf第一百五十三条 本法所称的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 客观情况。 第一百五十四条 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 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 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411/5031310240010140.shtm
5.民法典第1043条夫妻忠实义务立法者最高院法官权威学者立即下载 关键词: 民法典 第1043条 夫妻忠实义务 立法者、最高院法官、权威学者 详细解读、关联法条、相关案例裁判规则 夫妻 忠实 忠诚 义务 立法者 最高院 法官 权威 学者 详细 解读 关联 法条 相关 相干 案例 蚂蚁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https://www.mayiwenku.com/p-35186608.html
6.中国民法通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https://www.liuxue86.com/k_%E4%B8%AD%E5%9B%BD%E6%B0%91%E6%B3%95%E9%80%9A%E5%88%99/
7.头条文章我的真实感受是,法条背倒真的不用背,那么多呢,但你一定要熟悉法条位置,尤其是刑诉民诉这些诉讼法,背不下来的,而通过法条搜索直接抄法条拿分数难道不香吗,20年的刑诉题有好几问可以说只要找到法条,抄就对了(不过还抄不完,流泪),民法刑法等实体法倒是重在理解,写出构成要件就可以,不一定要把法条抄上去。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94706431475939
8.查法条的app哪个好用?法条查询软件下载可以查法条的app查法条的app哪个好用?法条查询软件下载-可以查法条的app查法条app是面向个人和律师用户整理的免费法律查询软件。内容覆盖了国际法、行政及行政诉讼、经济法、民法、民事诉讼及仲裁、商法、司法制度及法职、宪法、刑法、刑事诉讼等最新法律法规内容。在进行案列分析、进行案件诉讼时如果你需要找到对应的法律法规条例,http://www.downcc.com/k/fatiao/
9.法律法规单行本法条法律书籍mobiepubpdftxt电子书下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法律法规单行本法条法律书籍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图书大百科https://book.qciss.net/books/11605614757
10.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1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11.法律大数据研究服务中心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民法体系视角下《民间借贷规定》第24条的释意——兼论买卖合同担保入民法典被引量:1 作者:许中缘夏沁 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民法典体系司法解释《民间借贷规定》第24条买卖合同担保 https://la.swupl.edu.cn/writer/rw_zp.aspx?id=10000002056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