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网

依宪立法作为一项立法原则,包含如下方面的原理和内涵。第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赋予国家机关治理国家事务的各种权力。2023年修改的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立法机关开展的立法活动必须严格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力性质和范围来进行。

第二,宪法确定了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依宪立法要求任何立法活动都必须根据宪法所确定的国家指导思想以及根本任务的要求,且部门立法或者领域立法的目的也应当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第三,宪法是国家法治秩序的总纲和框架。我国宪法总纲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依宪立法要求立法活动都要根据总纲的规定来确定具体的原则和内容,保证宪法的原则性规定得以实施。

第四,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依宪立法要求立法在设定公民具体权利和义务的时候,应当充分体现这些权利内容和保障原则,如尊重和保障人权、权利平等原则等。

第五,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冲突、相抵触。依宪立法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一切违背宪法规定、原则、精神的法律和法规的内容,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必须予以纠正。

正确理解和运用依宪立法原则

在我国当前的立法理论和实践中,对依宪立法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些误解以及模糊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人认为,凡是在法律文本中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就属于确定并坚持了依宪立法原则,没有明确的,就不属于依宪立法。这种判断是不准确的。例如,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条规定中并没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明确表述,但如果我们据此认为其没有坚持依宪立法原则,肯定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是因为,我国宪法第28条明确规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宪法的这一规定当然可以视作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宪法依据。

第二种情况,有人从文本内容上分析,认为宪法中如果规定了某些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和调整对象,这些领域就需要依宪立法,否则无须贯彻依宪立法原则。这种认识是对依宪立法原则的片面理解。我国宪法的内容不仅包括宪法规定的具体条文,而且包括宪法原则、宪法精神等构成要素。具体而言,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是指在宪法的条文当中包含着有国家机构体系的基本职权和职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立法必须符合这些规定,不能违背这些规定。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原则,是指宪法本身规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包含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和监督原则等,它是宪法规定背后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对于宪法的规定具有指导性、决定性意义。宪法精神是指宪法序言的叙述性内容、宪法条文的规定内容中所包含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容,它们也属于宪法的组成部分。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精神,就是要求立法能够体现宪法所蕴含的精神要素。所以,在立法技术表达的依宪立法分析当中,认定具体立法是否坚持了依宪立法原则,不能仅仅结合宪法的明文规定来认定,还需要结合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来认定。

第三种情况,有人认为依宪立法是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或者作出法律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对于地方立法,只要做到了“不抵触”,就是符合依宪立法。这种理解也是不正确的。依宪立法是立法法确定的立法根本原则,是一切立法活动的共同原则,无论中央立法还是地方立法,都必须恪守这一原则。

抓住重点环节保障依宪立法

依宪立法原则在立法实践中有效落实有赖于立法制度的完善。2023年修改的立法法已经从实体制度上完善了依宪立法原则。保证依宪立法原则的有效实施,关键是要完善立法的工作制度、程序制度以及监督制度。

在完善立法的工作制度方面,应紧紧抓住立法前法律案的立项以及起草环节。在起草过程中,对于法律案可能涉及的宪法问题,包括涉及宪法序言的内容、总纲中确定的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问题,或者涉及可能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限制问题,都要进行严谨的论证、作出明确的界定,确保不违背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

在完善立法的程序制度方面,应注重在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等环节当中贯彻依宪立法的要求。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在法律案起草说明中应当包含所涉及的合宪性问题。同时,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应当在法律草案修改情况报告和审议结果报告中必须包含涉及合宪性问题的意见。立法法明确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有权对所有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和决定、决议草案进行合宪性审查,并区分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这也属于在程序制度上的完善。

THE END
1.立法的基本要求问题描述: 立法的基本要求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067876 人·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立法的基本要求包括宪法原则、法治原则和民主原则。立法应以宪法为根据,不得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5989429.html
2.我国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的立法必须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衡量立法质量的最根本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提高立法质量方面,不断探索和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立法法总结我国立法的基本经验,把它作为立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立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代表审议法律案必http://www.npc.gov.cn/zgrdw/pc/XWZX_1/6/200702/t20070225_3180.htm
3.立法有哪些基本要求立法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宪性原则 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因此,在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时,必须严格遵循宪法的规定,确保立法活动的合宪性。法规 二、法治原则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8c14954360950f001030
4.2020年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法学基础》考试大纲(一)立法概述 1.立法的概念 2.立法的特征 3. 立法体制 4. 立法原则 (二)依法立法 1.依法立法原则的意义 2.依法立法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三)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原则的意义 2.科学立法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四)民主立法 1.民主立法原则的意义 https://www.offcn.com/kaoyan/2019/0716/151263_2.html
5.法治建设基本原则赏析八篇当今我国社会行政事务复杂多变,无论立法者多么高明,也不可能事先预见今后所有的问题,无论法条制定得多么精细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通过立法者事后补充立法漏洞或者修改法律去平衡个案中的不公由于过于迟钝而显得不切实际。⑤另一方面,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对弥补法律漏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基本原则就是法官用https://mzyl.fabiao.com/haowen/10068.html
6.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2018年人大法学考研法理学真题解析(二)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原则要求,立法要反映和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立法要与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立法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立法原则体现在立法体制机制、立法理念、立法内容、立法方法等多个方面。 二、科学立法的要求 (一)立法应立足基本国情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7692445
7.2024年深圳大学法学703法学基醇研大纲及参考书目!13、了解立法的基本含义,掌握立法的特征,掌握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的特点及立法的基本程序,理解立法的基本原则与立法指导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14、了解司法的概念,掌握司法的特征,了解我国的司法体系及司法职权,理解司法的基本要求,掌握司法的基本原则。 15、了解法律技术方法的概念,掌握法律推理的基本涵义及方法,理解法律解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20006.html
8.2010年7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自考试题39.论述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0.甲市出租车司机刘某应一位乘客要求送其到乙市。到达乙市乘客下车后刘某即在当地拉 了一位乘客欲去B市。这一行为被正在执法的乙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发现并报告了乙市交通局。乙市交通局执法人员到达现场查明情况后,依据乙市https://www.hbzkw.com/exam/20120225155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