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社会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刑法知识之刑法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者考试网

扫码了解本土考情、领免费资料、咨询课程

考试中,刑法一直是法律部分的考试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备考中要注重刑法部分的学习,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从刑法概述部分开始,看一看刑法的基本原则的主要考点。

(一)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三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平等适用刑法的具体要求是: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对于事实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认定犯罪;对于任何犯罪人,都必须根据其犯罪事实与法律规定量刑;对于被判处刑罚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刑罚。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罪:是否犯罪;责:承担什么责任;刑: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刑相称、罚当其罪。

【例题】

1.(单选题)“法无明文规定不定罪”属于刑法中的()原则。

A.罪刑法定

B.罪刑相适应

C.平等适用刑法

D.罪责自负

【答案】A【解析】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所以“法无明文规定不定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判断题)根据我国2021年版《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A.正确

B.错误

【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2021年版《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故本题判断正确。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在我们事业单位考试中属于高频考点,它是指刑法对地和人的效力,它是解决一个国家的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刑法的空间效力在理论上一般认为具有以下四个原则:

(一)属地管辖原则

一个国家的刑法在这个国家的领域范围之内它是有效的。

属地管辖原则包括船舶、航空器和使领馆。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折中主义:我国规定,以属地管辖原则为主,属人管辖原则和保护管辖原则相结合。

(二)属人管辖原则

即按照国籍的原则来管辖。

【特殊情况】

①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三)保护管辖原则

我国刑法第八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四)普遍管辖原则

这是对国际犯罪惩治的管辖原则,即所有国家都有管辖权,如反人类罪、海盗罪、战争罪、种族灭绝罪等等。

条件:①罪行属于我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规定;

②在我国承担的条约义务范围内。

国际犯罪:毒品犯罪、劫持民用航空器罪、恐怖主义犯罪、战争罪(发动侵略或违反战争规则、灭绝种族)。

特殊情况:①外交豁免原则肇始。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②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消极承认。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普遍主义

【答案】B【解析】属地主义,是指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是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六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加拿大人贩毒被中国法院判处死刑,故体现了属地主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判断题)犯罪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犯罪。()

【答案】B【解析】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六条第三款,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这在理论上称为“行为地兼结果地原则”。故本题判断错误。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①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2周岁的人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

2021年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18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③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年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刑事责任能力

①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②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③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单选题)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规定:()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已满十周岁不满十四周岁

B.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

C.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D.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答案】B【解析】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单选题)五周岁女孩李某无故暴打一周岁男孩,并将其从高楼扔下,造成小男孩儿生命垂危的严重后果。对此,案件应该如何处理()

A.李某负完全刑事责任

B.李某负相对刑事责任

C.李某监护人带负刑事责任

D.李某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D【解析】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由此可知,本案中李某五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单位

(一)单位犯罪的特征

①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②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主体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即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有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故意,并且做出犯罪决定的是单位集体或其负责人。

③必须实施犯罪行为。

④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如私分国有资产罪、逃汇罪、单位受贿罪等。

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罪具有法定性,如果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犯某种罪,即使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行为与法律规定犯罪行为相符,也不能给该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定这种罪。

(二)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

双罚制:既对单位判处罚金,又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单罚制:只处罚单位或只处罚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一般只处罚个人。

1.(单选题)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有()的故意。

A.为本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B.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C.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D.为其他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答案】C【解析】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给单位犯罪可以如下定义:即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单位谋取利益,经单位决策机构或者负责人决定实施的,法律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在主观方面要求,必须是为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而实施犯罪。如果不是为了单位的利益,而是为了谋取个人的利益,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行为,则不能构成单位犯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多选题)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位只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不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

B.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既可能判处罚金,也可能判处没收财产

C.单位犯罪时,单位本身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负责人员构成共同犯罪

D.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实行单罚制时,只对单位处以罚金,不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

【答案】ABCD【解析】A项,单位既可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也可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故A项错误,当选。B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对单位本身只能判处罚金,不能判处没收财产。故B项错误,当选。C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单位是一类单独的犯罪主体,不是和自然人共同犯罪。故C项错误,当选。D项,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实行单罚制时,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不处罚单位。故D项错误,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正当防卫

(一)概念

正当防卫就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自卫行为。

(二)构成要件

①起因条件:现实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

③主观条件:具有防卫的意图。保护非法利益、防卫挑拨、相互斗殴等不具有防卫意识。

④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对于多人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既可以针对直接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也可以针对在现场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

⑤限度条件: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防卫行为和侵害行为必须基本相适应。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1.(单选题)某日,小珍加班到深夜,回家时注意到有一彪形大汉跟在自己身后。在大汉从背后拍小珍的肩膀时,小珍立即掏出口袋里的水果刀将其刺伤。事后才知道大汉只是将小珍误认作自己的妹妹。小珍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假想防卫

D.防卫挑拨

【答案】C【解析】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小珍就是误以为大汉是个不法犯罪分子,所以才将其刺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单选题)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B.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

C.正当防卫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

D.正当防卫只能是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而实行防卫

【答案】D【解析】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所以,正当防卫不只能保护本人的合法权利,还能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利,D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指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遭到危险而不可能采取用其他措施加以避免时,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而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

①起因条件: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

③对象条件:无辜第三者的权益

④主观条件:具有避险意图

⑤限度条件:损害的利益应当小于所保全的利益,生命权大于健康权,健康权大于财产权,财产权之间可以进行价值比较。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不适用的人群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即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负有特定职责的人,不能为了使自己避免这种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

1.(判断题)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紧急避险。()

【答案】B【解析】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突发性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就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自卫行为。故本题判断错误。

2.(单选题)甲购买乙的西瓜,二人因价格产生争议,乙拿西瓜刀要杀甲,吓得甲慌忙就跑碰倒了附近的2家水果摊,水果散落一地,造成许多水果毁坏,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毁坏财物罪

C.避险过当

D.紧急避险

【答案】D【解析】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种。特点是在两个合法权益发生冲突,为了保护某种较大的权益,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损害另一较小的权益。因而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也不负刑事责任。成立条件为:(1)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的损害。(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本题甲的行为符合紧急避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的含义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①二人:可以是两个以上自然人,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一方是自然人,另一方是单位均可以构成共同犯罪。同时,两个人都必须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

②共同:意思联络。

③故意:主观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二)共同犯罪的种类

(1)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种类:①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②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种类:①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从犯;

②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从犯。

(3)胁从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胁从犯是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加犯罪的,是在被威逼、胁迫之下参加犯罪的。

注意: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

对教唆犯的处罚:

①在共同犯罪中如果是起主要作用的,就应当按照主犯处罚,如果起次要作用的,就按照从犯处罚。

②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③对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1.(多选题)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由此可知,我国刑法按照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他们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

2.(单选题)根据2021年版《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B.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以共同犯罪论处

C.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D.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知识并选错误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所以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自首

(一)一般自首

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一般自首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犯罪以后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②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所犯的全部罪行。

特殊情形:

①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②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③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二)特别自首

特别自首,也称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特别自首的成立条件是:

①特别自首的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②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③自首的法律后果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辨析】自首VS坦白

坦白:

①被动归案;

②供述的是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罪行;

③坦白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1.(判断题)根据我国2021年版《刑法》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属于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A【解析】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故本题判断正确。

2.(多选题)根据我国2021年版《刑法》,下列人员中,以自首论的有()

B.乙,在取保候审期间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C.丙,在审判阶段向人民法院供述司法机关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D.丁,在服刑过程中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知识。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A项:可供自首对象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以上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员。A项中“告诉朋友”不以自首论。B项:坦白是犯罪分子在司法机关询问、传讯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后,对已被怀疑、发觉的犯罪事实供认交代的行为。坦白是被动交代罪行,即被司法机关怀疑、发觉其犯罪事实后,并在司法机关的审讯下如实交代其罪行,是犯罪分子一种认罪的表现。B项“已掌握”不以自首论,属于坦白。CD项:符合“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CD项正确。因此,选择CD选项。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济南历下经十路14380号海尔时代大厦西门华图教育

(燕山立交桥西南角)

客服热线:0531-557770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4380号海尔时代大厦西门华图教育(燕山立交桥西南角)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招生考试服务大厅西临(万达东1000米路北)

客服热线:0537-2317085、2317086

地址:泰安市万达南广场A区2楼211室

客服热线:0538-6301882

地址:聊城市兴华路与卫育路交叉口西行300米路南

客服热线:0635-8279891;0635-8279892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三八中路阳光国际新城4楼

客服热线:0534-2107000

地址:滨州市黄河八路渤海十路往南50米路东华图教育

客服热线:0543-2112988

地址:菏泽市牡丹区人民路龙燕阳光城西门南50米华图教育

客服热线:0530-5398886,5398887,5518887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南路5号(花园路与鲁中大街交叉口往南50米路西)

客服热线:0531-76299868,76260868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与金雀山路交汇西北角

客服热线:0539-3108068;0539-3108069

地址:日照市海曲路友谊医院东临(大润发西300米路南)

客服热线:0633-7798520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文化中路福华馨苑西门市16号(体育馆北门对过)

客服热线:0632-3889000;0632-3655518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州南路22号

客服热线:0532-85971558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东100米金宝水晶名城(原沃尔玛超市对面)

客服热线:0536-2228800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北马路与海港路交汇处阳光100大厦A座505室

THE END
1.刑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刑法对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公正的要求。法律一经公布、生效,对全社会就产生普遍的约束力,这是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刑法中说的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就是要求http://www.npc.gov.cn/zgrdw/npc/flsyywd/flwd/2002-04/17/content_292704.htm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问法百科指法作为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不仅人人权利平等,而且义务平等。 一、基本概念 新刑法规定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的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适用法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无疑是一个重要准则,但在司法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并非易事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6815
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要求:(1)在定罪时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身份、财产等不同而有的定轻罪,有的定重罪;(2)在量刑时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的地位不同而有的判重刑,有的判轻刑;(3)在刑罚执行时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待遇。http://www.110.com/info/baike/xf/591.html
4.浅谈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浅谈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浅谈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 尽管现行刑法明文规定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但学界对该原则是否是基本原则,人人平等是单纯的司法平等还是立法与司法上的统一等问题争议很大,相关学者如张明楷、赖早兴、刘树德等也提出了不同见解,笔者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拟对如何正确理解并https://doc.mbalib.com/m/view/0b07fa37a3ef889331ece3dd8109481d.html
5.如何理解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由此可见,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不是孤立地、机械地调节刑法适用的,它要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相互配合起来,按照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和精神,合理地调节刑法的适用。 以上就是律霸网小编对于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仍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律霸网专业律师。https://wap.lawpa.cn/changshi/654632.html
6.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三大原则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刑法面前无论什么人犯罪,无论身份、地位、功劳、性别、职业等等有什么不同,都一律平等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应一律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任何人由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 要求:定罪平等、量刑平等和行刑平等 https://blog.csdn.net/weiweixiam/article/details/134683203
7.刑法面前人人平等5篇(全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第1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1]这思想虽然很好, 但却无法实施, 因为它的平等是以维护等级制度为前提的, 与现代所提倡平等原则的精髓所背离。近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随着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卢梭说:“每个人都生而自由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ypjkc2y.html
8.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包括立法平等吗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刑法对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公正的要求.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闫璨律师 执业5年 资质认证 2022-01-25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11482210140985965.html
9.2020甘肃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基知识点:刑法的基本原则考点汇总具体要求为:(1)对刑法保护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保护;(2)于实施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须依照法律认定犯罪;(3)对于任何犯罪人都必须根据犯罪事实与法律规定量刑处罚;(4)对于判处刑法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刑罚。 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http://m.lanzhou.offcn.com/html/2020/04/16777.html
10.刍议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此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事诉讼法第6条后段也规定: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这两个条文告诉我们,超越法律的权力即特权,是平等的对立 https://china.findlaw.cn/bianhu/xingfazhishi/xingfazhishi/74625.html
11.刑法学讲义(2021.11007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非多余的重复 1.平等可以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分配正义遭到破坏时,按照均等的原则予以重建或恢复)。 2.刑法的平等是矫正正义的平等。 3.首先,刑法上的平等一定不是结果上的平等。结果平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反映了弱者对强者的嫉妒。这种平等只是为了把强者拉到与弱者同等的程度,而不https://m.douban.com/note/821192364/
1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对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延伸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判断题醉酒的成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对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2.判断题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和普通法一样都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http://www.ppkao.com/shiti/9616385/
13.我国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表明,对于所有的犯罪人,在()一律【题目】 我国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表明,对于所有的犯罪人,在()一律平等。A.制定刑法上B.解释刑法上C.执行刑罚时D.适用刑法上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助考班推荐 HOT:整专业保障班 全专业资料、题库、学位、网课 最高直省2344元 超值精品网课 剖析考点 上千+科次精品网课 买网课即送全真https://www.zikaosw.cn/daan/15363229.html
1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精选六篇)其次刑法分则的规定也体现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分则共十章, 每一章中的每一种犯罪都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化表现。此外, 刑法所增设罪名亦体现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精神。例如, 《刑法》第276条规定的破坏生产经营罪是对1979年刑法典第126条破坏集体生产罪修改而成。该罪名的创设, 体现了刑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v8squl.html
15.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 我国刑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容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就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1)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 (2)任何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规定的特权; https://www.66law.cn/laws/387381.aspx
16.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等。 4.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7.刑法的原则有哪些张烜墚律师精选解答刑法的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罪行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条文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https://m.64365.com/tuwen/aabmlua/
18.刑法基本原则刑法有三大基本原则,分别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主要目的是控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其在形式层面主要有4大小原则,第一是制定法原则,刑法之所以适用是因为其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无权制定刑法,司法机关所做司法解释并不能称为法律,效率低于刑法;第二是https://www.jianshu.com/p/301d2b16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