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何谓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刑法法律渎职罪立法罗翔

原题目《法治的细节|何谓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非一个独立的原则,它本身就是宪法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领域中的体现,只是因为在刑事领域,对于平等的追求如此重要和迫切才为刑法所明确规定。

平等可以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前者是指根据每个人的功绩、价值来分配财富、官职、荣誉等,相同之人给予相同东西,不同的人给予不同东西。后者是指当分配的正义遭到破坏时,按照均等的原则予以重建或恢复。比如某人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或财产,矫正正义就要求侵害者偿还属于受害者的财产、权利。

刑法上的平等属于“矫正正义”。矫正正义主要是在物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契约式的正义原则,因此它又称为交换正义。

可见,只有在契约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矫正正义才能真正实现。在19世纪英国法学家梅因看来,进步社会的运动,到现在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这一运动仍方兴未艾。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首先要反对的是特权。

我国古代长期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契约文化不发达,虽然也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典故,但总的说来,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则相当淡薄。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刑不上大夫”。这一原则最初由西汉名臣贾谊提出,贾谊认为,虽然大臣有罪,但鉴于其身份、地位,不能像对布衣百姓一样实施刺字、割鼻、弃市等侮辱性刑罚,否则会有损皇帝的尊严。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贾谊举了个“投鼠忌器”的例子,“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打老鼠时都怕弄坏旁边的贵重物品,对于皇帝身边的臣子,在处罚时就更要慎重了。

这一思想极大影响了后世的刑法观念。

从官僚特权又衍生出“官本位”意识,和对权力的普遍倾慕。在传统社会,往往由一个大家族合力供养一个读书人,以便日后考取功名,庇护全族,也就是所谓的“朝中有人”。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道,“做官是得到安全和保障的必要手续”,直到今天在许多地方仍然如此,即使当不了官,也想方设法托庇官府,以实现安全和利益的最大化。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还要反对歧视,这是反对特权的另一面。

只要一方有特权,另一方就必然被歧视;反之,一方被歧视,另一方也就必然享有特权。特权侧重于权利的不当膨胀,它是处处高人一等,歧视是权利的不当剥夺,处处低人一等。

许多人往往只注重对特权的批评,而对歧视问题重视不够。和特权一样,歧视源于对人的不尊重,既损害生而为人的尊严,也妨碍人作为主体性地位的实现。

正如美国法律学者埃德加·博登海默所说,“当那些认为自己同他人是平等的人在法律上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卑微感,亦即产生一种他们的人格与共同的人性受到侵损的感觉。”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应贯彻在刑事立法、司法和行刑的全过程。

试想两个正常人赛跑,如果让一人先跑,一人后跑,那么无论过程中竞赛规则如何平等,其结果也必然是不平等的。起点的不平等必然导致结果的不平等。

作为矫正正义的刑事立法,在分配刑罚的时候,最起码的就是要做到起点的尽量公平。这也是为什么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全面提高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的法定刑,以倡导公私财产平等保护的理念。

其次是司法上的平等,无论是定罪还是量刑都应反对特权与歧视,行为人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财富的多寡都不能影响定罪与量刑。这里尤其值得反思的是对渎职罪的处理。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渎职类犯罪,罪名多达四十几个,几乎涵盖所有领域的渎职行为,但在司法实践中,此罪很少被使用,以致有些罪名几乎成为摆设。比如刑法第四百一十六条规定了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但是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的判例数为零。

十年之后,也就是2019年渎职罪的立案数不升反减。统计数据显示,渎职罪的收案数为2059起,结案数为2240起,同期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侵犯财产罪,收案数分别为166237起和315482起,结案数分别为167820和314302起。

渎职罪包括故意的滥用职权型和过失的玩忽职守型。前者的典型特点是跋扈,超越职权胡搞乱搞,后者则是怠惰,疏于职守无所作为。最高司法机关针对渎职罪出台了专门的司法解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入罪标准既包括实害结果,如人员伤亡、经济损失(30万以上),还包括恶劣社会影响。

权力的乱作为和权力的不作为是权力任性的一体两面,冲动性执法和选择性执法都是法治大忌。

可能有人认为,渎职的公职人员动机是好的,只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但是在刑法理论中,动机不影响犯罪的定性:高质量男性张三想多为人类繁衍后代性侵他人,同样是强奸罪;为了让人好好学习,剥夺其人身自由,并不影响非法拘禁罪的成立。

刑法上的平等还必须体现在刑罚执行上,在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诸多执行制度上,都不因权势地位而区别对待。如果前提平等、过程平等,而最后的结局不平等,那么这种平等也只是一种走过场。

执行制度本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但在具体操作上,在此环节上的徇私舞弊,权力寻租并不少见。这也是为什么最高司法机关对于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罪犯的减刑、假释做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

法治一方面要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异化成社会秩序的破坏力量。

影片《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提醒我们,不要把执法机关的光环投射到执法人员的身上,作为个体的执法人员,他们内心依然有幽暗的成分。一个人并不会因为从事正义职业就自然变得正义,情况可能恰好相反,人性的幽暗往往会使正义的事业蒙上灰尘。

也正因为如此,执法人员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严格的约束——权力假使不关进法治的笼子里,它必然会放大人的自欺与幽暗,假正义之名行邪恶之事。在人类历史上,这并不鲜见。

人类对于平等的追求正如不平等的历史一样漫长,但是法律必须有所作为。对于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都应适用相同的入罪标准,否则必将动摇法治的基石。

THE END
1.刑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刑法对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公正的要求。法律一经公布、生效,对全社会就产生普遍的约束力,这是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刑法中说的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就是要求http://www.npc.gov.cn/zgrdw/npc/flsyywd/flwd/2002-04/17/content_292704.htm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问法百科指法作为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不仅人人权利平等,而且义务平等。 一、基本概念 新刑法规定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的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适用法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无疑是一个重要准则,但在司法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并非易事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6815
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要求:(1)在定罪时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身份、财产等不同而有的定轻罪,有的定重罪;(2)在量刑时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的地位不同而有的判重刑,有的判轻刑;(3)在刑罚执行时要平等,不能因犯罪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待遇。http://www.110.com/info/baike/xf/591.html
4.浅谈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浅谈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浅谈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 尽管现行刑法明文规定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但学界对该原则是否是基本原则,人人平等是单纯的司法平等还是立法与司法上的统一等问题争议很大,相关学者如张明楷、赖早兴、刘树德等也提出了不同见解,笔者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拟对如何正确理解并https://doc.mbalib.com/m/view/0b07fa37a3ef889331ece3dd8109481d.html
5.如何理解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由此可见,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不是孤立地、机械地调节刑法适用的,它要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相互配合起来,按照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和精神,合理地调节刑法的适用。 以上就是律霸网小编对于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仍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律霸网专业律师。https://wap.lawpa.cn/changshi/654632.html
6.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三大原则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刑法面前无论什么人犯罪,无论身份、地位、功劳、性别、职业等等有什么不同,都一律平等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应一律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任何人由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 要求:定罪平等、量刑平等和行刑平等 https://blog.csdn.net/weiweixiam/article/details/134683203
7.刑法面前人人平等5篇(全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第1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1]这思想虽然很好, 但却无法实施, 因为它的平等是以维护等级制度为前提的, 与现代所提倡平等原则的精髓所背离。近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随着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卢梭说:“每个人都生而自由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ypjkc2y.html
8.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包括立法平等吗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刑法对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公正的要求.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闫璨律师 执业5年 资质认证 2022-01-25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11482210140985965.html
9.2020甘肃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基知识点:刑法的基本原则考点汇总具体要求为:(1)对刑法保护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保护;(2)于实施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须依照法律认定犯罪;(3)对于任何犯罪人都必须根据犯罪事实与法律规定量刑处罚;(4)对于判处刑法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刑罚。 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http://m.lanzhou.offcn.com/html/2020/04/16777.html
10.刍议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此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事诉讼法第6条后段也规定: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这两个条文告诉我们,超越法律的权力即特权,是平等的对立 https://china.findlaw.cn/bianhu/xingfazhishi/xingfazhishi/74625.html
11.刑法学讲义(2021.11007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非多余的重复 1.平等可以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分配正义遭到破坏时,按照均等的原则予以重建或恢复)。 2.刑法的平等是矫正正义的平等。 3.首先,刑法上的平等一定不是结果上的平等。结果平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反映了弱者对强者的嫉妒。这种平等只是为了把强者拉到与弱者同等的程度,而不https://m.douban.com/note/821192364/
1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对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延伸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判断题醉酒的成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对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2.判断题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和普通法一样都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http://www.ppkao.com/shiti/9616385/
13.我国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表明,对于所有的犯罪人,在()一律【题目】 我国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表明,对于所有的犯罪人,在()一律平等。A.制定刑法上B.解释刑法上C.执行刑罚时D.适用刑法上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助考班推荐 HOT:整专业保障班 全专业资料、题库、学位、网课 最高直省2344元 超值精品网课 剖析考点 上千+科次精品网课 买网课即送全真https://www.zikaosw.cn/daan/15363229.html
1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精选六篇)其次刑法分则的规定也体现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分则共十章, 每一章中的每一种犯罪都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化表现。此外, 刑法所增设罪名亦体现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精神。例如, 《刑法》第276条规定的破坏生产经营罪是对1979年刑法典第126条破坏集体生产罪修改而成。该罪名的创设, 体现了刑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v8squl.html
15.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 我国刑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容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就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1)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 (2)任何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规定的特权; https://www.66law.cn/laws/387381.aspx
16.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等。 4.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7.刑法的原则有哪些张烜墚律师精选解答刑法的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罪行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条文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https://m.64365.com/tuwen/aabmlua/
18.刑法基本原则刑法有三大基本原则,分别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主要目的是控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其在形式层面主要有4大小原则,第一是制定法原则,刑法之所以适用是因为其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无权制定刑法,司法机关所做司法解释并不能称为法律,效率低于刑法;第二是https://www.jianshu.com/p/301d2b16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