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支一扶笔试备考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律行为的分类山东三支一扶考试

2024三支一扶笔试备考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律行为的分类

笔试备考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律行为的分类

有关法律行为分类的理论构成法律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行为细化技术功能的表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梳理了法律行为的几个基本分类。

一、以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区分:①单方行为,是指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遗嘱、行政命令等;②多方行为,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方法律主体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等。

二、根据法律行为是否合法,其可分为两类:①合法行为。即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由此而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非常广泛。例如,职工的录用、买卖合同的缔结等等。②违法行为。即违反现行法律的行为,既包括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包括不作法律所要求的行为。违法行为,根据其违法的性质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可以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两类:严重违法行为,通常指触犯刑法的行为,这种行为构成犯罪,属于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是指犯罪以外的违法行为,例如:违反民事法律应受到民事制裁的,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经济法规应依法追究其经济法上的责任的,属于经济法的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规应受行政处罚的,属于行政法的违法行为。

三、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区分:①积极行为,又称作为,是指以积极、主动作用于客体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②消极行为,又称不作为,则是指以消极的、抑制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四、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区分:①意思表示行为,又称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意思表示而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②非表示行为,是指非经行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

五、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区分:①要式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②非要式行为,是指无需特定形式或程序即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七、根据行为的公法性质或私法性质区分:①公法行为,是指具有公法效力、能够产生公法效果的行为,如审判行为、行政处罚行为、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②私法行为,是指具有私法性质和效力、产生私法效果的行为,如结婚、签订合同、赠与等行为。

THE END
1.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我国民法典编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必须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的独特性以及兼顾改革实践的发展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另一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继续破除体制机制的发展障碍,更加有力地催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 (二)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的主要体现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2.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法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武器,然来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
3.《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4.法理学导论要点(中国政法大学)9篇(全文)所谓“多重”,乃是说,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立法及于多个层面:在中央,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立其他普通法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创制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署办制定行政规章。在地方,又分三种情形,即特别行政区立法、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区域自治立法、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icf9mbb.html
5.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6)C、英美法系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 D、从一定意义上讲,法的历史类型、法的渊源和法系等都可以看作是对法的分类 【答案】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的重要的分类方式和分类标准,以及法的级别效力适用原则。 【考点分析】根据法律规范内容的不同分类标准,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http://www.yuloo.com/news/219146.shtml
6.国际经济法网在中国古代民事法律的构成中,习惯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户婚田土钱债之类的法律纠纷多以民事习惯为法律依据。对此,中外法学研究者均有论述。戴炎辉先生认为:各朝代的实体法偏重于刑事法,其关于民事法的部分甚少,大率委于年间习惯法。[11]著名比较法学家勒内?达维德也认为自汉朝以来,历代虽制定过许多法典,但都只包括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fxjyyj/10662.htm
7.民法(第4版)最新章节魏振瀛著民法典的规定涵盖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内容,属于民事基本法。按照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分类,民法典属于一般法,专门针对某个方面制定的民事单行法,为特别法。 有学者称法典化的成文民法为形式的民法(又称形式意义的民法),与形式的民法对应的是实质的民法(又称实质意义的民法)。实质的民法是指不论是否标明“民法”二字,凡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0144070/7.html
8.2018年自考《婚姻家庭法》模拟试题(含答案)A.实现人口再生产 B.组织经济生活 C.维护社会治安 D.文化教育 3.我国《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 A.互相爱护 B.互敬互爱 C.互相尊重 D.互相敬重 4.“法律视婚姻仅为民事契约”这一说法出自1791年的哪一国宪法? A.法国 B.德国 https://zikao.eol.cn/a/5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