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2章经济法的沿革和主要学说,重点问题,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法,中国经济法的由来和现状德国的主要经济法学说,日本的主要经济法学说两成分法说,苏联战前经济法说纵横统一说,学科经济法说综合(部门)经济法说,经济行政法说“大经济法”说,经济法规说企业法说,宏观调控法说经济管理法说或“纵向关系”说,国家干预说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说,公私融合说,第一节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美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普尔”,铁路垄断和反
2、铁路垄断的“农会运动”出现。,1879年“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起,托拉斯逐渐盛行。,美国联邦于1887年制定有关铁路管理的州际商务法,1890年通过参议院约翰谢尔曼提出的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和垄断侵害法案(,谢尔曼法,)。,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美国谢尔曼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该法奠定了反垄断法的坚实基础,至今仍然是美国反垄断的基本准则。,(二)德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卡
3、特尔得到广泛发展。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战期间德国推行经济管制,出台一系列法规。如钾盐经济法、煤炭经济法。,1871年德国统一后,经济迅猛发展。进入20世纪,德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1913年,德国的工业生产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高度集中,经济垄断组织大量产生。不到全国企业数1的大企业,拥有占全国3/4的汽力和电力。一批国家所有的企业和国家与私人合营的企业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渐成规模,并最终导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主导性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政府拥有全国44个最大的矿山、12个钢铁企业、2
5、法1919年制订,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经济法命名的法规。,二、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法,苏联于1918年和1920年实行国有化和“战时共产主义”,高度集中管理,最纯粹的计划经济形式。,自1921年起实施新经济政策,但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未能进行到底,确立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法在经济体制中的作用远不及行政指令,也没有真正的经济法。,前南斯拉夫:原循苏联道路,但看到其行政社会主义弊端后,走向另一个极端。,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在社会所有制理论下建立自治“联合劳动制度”,最终失败。因其否定国家和计划,过于超前。,三、中国经济法的由来和现状,中国经济法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经济法学相伴
6、而生,进行了初步立法实践。,改革开放至今,基本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较完整的经济法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公共经济管理方面、企业和投资方面、经济活动和维护公平竞争方面等多部法律法规。,四、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基础,市场失灵,政府失灵,要点,市场失灵,计划,市场,是主观的资源配置形式,动力,来自于人的功利心以及对权威,和权力的服从。,资源配置,是客观的资源配置形式,动力,来自于经济人的私利,是人性,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的最集中,体现,。,资源浪费和低效率,能激励市场主体创造财富,更具有信,息优势,因而能产生更高的效率。,我不管有多少蛋糕,只要,我拿着分蛋糕的刀叉就行!,经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
7、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约束,往往会不择手段,如果他们不能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就会力图实施成本的最小化,比,如“搭便车”、转嫁成本乃至侵权等,这几乎成了经,济人的一种天性偏好。这种偏好集中表现为他们的,本性并不追求生产性努力,而只追求分配性努力。,在经济活动中,并不力图把蛋糕做得更大,而只会,力图在有限的蛋糕中尽量得到最大的份额。,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或者不完全而造成的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形。,垄断尤其是自然垄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公共产品,外部性,现代学者对市场失灵表现形式的概括,市场的不完全,市场的不普遍,信息失灵,外部性问题,公
8、共产品,存在经济周期,市场是一个没有,大脑和心脏的机体,政府失灵,从理论渊源上讲,比较明确地提出,“政府失灵”的问题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倡导者,该理论的杰出代表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指出:,政府的缺陷至少与市场一样严重。,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政府在试,图矫正市场失灵时,往往又导致,“管制失灵。,美布坎南著: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政府运行效率低下,过度干预,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政府不受产权约束,预算分配偏离社会需要,权力寻租。个人或者利益集团为了牟取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采取行贿等不正当手段对权力执掌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政府失灵的表现,“政府失灵”是“看
9、得见的手”难以,发挥作用,包括政府干预不到位、,政府干预错位、政府干预不起作,用等。,思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殊途同归。,第二节经济法的主要学说一、德国的主要经济法学说,集成说,对象说,机能说,世界观说,方法论说,关于经济法之法说,二、日本的主要经济法学说,社会调节法说,市场规制法说,经济法否定说,三、苏联东欧的主要经济法学说,1.两成分法说:将,苏维埃民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调整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组织技术性质的规范;另一部分是以个人意志自由为出发点、贯穿资产阶级原则,调整逐渐消失着的私人成分的规范。后一种成分是民法的本质所在,随着它的消亡,经济法将取而代之。,2.纵横统一说:认为
10、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领导管理和经济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经济活动是统一的,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将计划组织因素和财产价值因素融为一体,故有关社会主义经营管理和经济合同的内容应当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由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调整。,3.民法学者关于经济法的理论:,将经济法等同于社会本位的民法,以综合法律部门说或经济行政法说否定经济法,将经济法等同于商法,四、中国经济法诸说(一)经济法否定说,学科经济法说:认为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缺陷是对学科与部门的关系未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综合经济法说:认为经济法是多种基本法律部门的规范之“集合”或“
11、综合”。缺陷是对法律部门划分采取双重标准或多种标准。,经济行政法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关系的行政法,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缺陷是与实际情况不符。,(二)经济法肯定说,大经济法说: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各种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随指令性计划范围缩小而渐失客观基础。,经济法规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一定经济关系的部门法,其存在形式为各种经济法规的总和。未合理解释法规与法的部门的关系。,企业法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与经济法调整范围不符。,国民经济运行说:认为经济法是关于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法。忽视经济法调整的具体经济关系。,宏观调控法说:认为经济法的调
12、整对象是国家作为经济管理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间接宏观调控性经济关系。无法将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相区别。,经济管理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体现在民法通则的立法说明中。与经济法调整范围不符。,国家干预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忽视经济法平等和“私”的一面。,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说:认为经济法调整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纵横统一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过程中和计划指导下的经营协作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思考题(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法是如何产生、发展的?,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法发展情况如何?其借鉴意义
13、有哪些?,中国经济法是怎样产生的?其现状如何?,德国有哪些主要的经济法学说?,日本有哪些主要的经济法学说?,“两成分法”学说与经济法的关系如何?,什么是苏联战前经济法学说?,“纵横统一说”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对其应作何基本评价?,学科经济法说的含义和意义如何?,思考题(二),什么是综合(部门)经济法学说?,经济行政法学说的产生背景如何?对其应作何评价?,“大经济法学说”的产生背景及其意义如何?,“企业法说”的含义及对其应作何评价?,“宏观调控法说”的含义及对其应作何评价?,什么是经济管理法学说活“纵向关系说”?对其应作何评价?,“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说”的含义及对其应作何评价?,如何理解“公私融合”经济法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