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分类有哪些?

(二)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三)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四)依据其行为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诺成行为自当事人达成合意时成立,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为履行其义务;而实践性行为自当事人交付标的物时成立,交付标的物为行为成立的要件。

(五)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从行为依赖于主行为。

(六)根据行为人实施行为所要发生法律后果的性质,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财产行为和人身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主张的分类,包括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双务行为和单务行为,等等。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须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为前提和基础。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

(四)形式合乎法律要求。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需要注意法律规定的几种特殊情形: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报酬、赠与、奖励的行为有效;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细小民事行为有效;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其他民事行为无效;

(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报酬、赠与、奖励的行为有效;

(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有效;

(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合同行为效力待定;

(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单方行为、身份行为无效。

此外,还有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定登记才能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包括婚姻行为、收养行为、公司设立行为等。

(一)明示形式

明示形式,是指行为人明确表达内心意思的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及视听形式等其他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它又分为一般书面形式和法定书面形式。一般书面形式是指法律只一般地要求行为人用文字符号等来进行意思表示的方式。如常见的书面合同、电报、电传、电子数据交换等数据电文,往来信件等。一般书面形式,或为当事人约定采用,或为法律规定采用。如果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特殊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除了用文字符号表达其意思外,还须经有关机关确认的形式。它一般包括公证形式、鉴证形式、审核登记形式和公告形式等。特殊书面形式除具有证据效力外,还往往具有成立效力及生效效力。

(二)默示形式

默示形式,是指在行为人不明确表达内心意思的情况下,根据其行为判定行为人内心意思的形式。包括推定形式和沉默形式。

1、推定形式。推定形式是指在行为人不明确表达内心意思的情况下,根据其作为判定行为人内心意思的形式。例如甲、乙两公司在未订立书面合同的情况下,甲公司向乙公司发货,乙公司接受货物且未提出任何异议的行为可推定为乙公司有购买甲公司货物的意思。此时如果该合同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或强制性规定即可推定双方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且生效。推定行为实际上就是通过行为人实施的积极作为,推定出行为人已做出要达到某种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

2、沉默形式。沉默形式是指在行为人不明确表达内心意思的情况下,根据法律特别规定判定不作为行为人内心意思的形式。

THE END
1.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5、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按行为与原因的关系)目前我国现行法上的无因行为包括:债权移转、免责的债务承担、债务免除、票据行为、授权行为6、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按行为的效果)7、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按行为的效果) 展开全文 咨询在线律师 31511 位律师在线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我如何确定法律行为属于哪一类?https://m.66law.cn/v/wenda/477103.aspx
2.法律行为基础知识及分类解析51CTO学堂本视频主要介绍了法律行为的基础知识,包括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等。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法关系的行为。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以达成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二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视频中还详细讲解了法律行为的分类,包括单方法https://edu.51cto.com/video/69649.html
3.负担行为负担行为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内容的法律行为,也叫债权行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法律行为的分类之一。债权行为,是“物权行为”的对称。是指通过意思表示而发生债权法上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其基本形式为双方法律行为,如债权合同行为;也包括某些单方法律行为,如委托授权行为。 目录 1负担行为和物权行为的区别 2术语解释 https://baike.kuaiji.com/v34633597.html
4.法律硕士联考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日记在备考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定义、特征及其区别。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和适用。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注意物权合同和物权合意在物权行为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它们是物权行为的核心内容。 https://m.douban.com/note/862913704/
5.民事法律行为(2)新浪教育以法律行为发生的效果是财产性还是身份性的而作此分类。 1.财产行为 是以发生财产上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财产行为的后果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财产权利与义务的变动,如处分行为、给付行为,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等。 2.身份行为 是指直接以发生或丧失身份关系为目的的行为,如结婚、 https://edu.sina.com.cn/exam/2006-06-02/204840481.html
6.法律行为有哪些法律行为的分类→MAIGOO知识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对称,又称“诺成的法律行为”。是指只须由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依法成立的双方法律行为。 2、什么是实践性行为 实践性行为,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之外,还需要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有交物这个特点,又被称为要物行为。如民https://www.maigoo.com/goomai/243616.html
7.注会经济法知识点免费11篇(全文)(2)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2.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根据法律行为效果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1)负担行为是使一方相对于他方承担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行为,其中负有给付义务的主体是债务人。负担行为中的权利人享有要求履行的请求权,义务人的履行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8c8sbb7.html
8.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成立和生效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民事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26875_1132494691.html
9.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有七种分类:(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按主体和意思表示方向的不同)单方行为:无须他人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生效。单方行为又分为: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授权、解除、免除、撤销。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抛弃行为、遗嘱行为、捐助财https://www.64365.com/answer/13683.aspx
10.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都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https://www.pthls.cn/knowledge/1bf7194b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