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法考客观题民法核心考点五:民事法律行为(一)法考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

事件

自然事件

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不可抗力、出生、死亡、战争等)

社会事件

行为

事实行为

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事实行为:侵权行为、拾得遗失物、先占、加工、创作等;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婚姻、收养、订立遗嘱、处分权利行使形成权等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

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的方式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

2.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

三、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内在的民法法效意思的对外表达。

要素

1.内心意思,是指欲追求民法上法律后果的主观意愿。

2.表示行为,是指将民法效果意思表达于外的行为。

类型

1.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遗嘱、捐赠、抛弃动产所有权、表决行为等。

2.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对话的意思表示、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生效规则

1.以对话方式作出:了解主义,即相对人知道该意思表示内容时生效。

2.以非对话方式作出:到达主义,即该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3.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作出主义,即意思表示作出时生效。(例外:遗嘱须于遗嘱人死亡时才生效。)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

根据意思表示的数量

单方行为

双方行为

多方行为

根据是否支付对价

有偿行为

无偿行为

根据是否支付标的物

诺成行为

实践行为

根据是否特定形式

要式行为

不要式行为

根据行为之间的依存关系

主行为

从行为

根据行为与原因的关系

有因行为

无因行为

根据法律后果性质

财产行为(负担行为、处分行为)

身份行为

(一)诺成行为与实践行为

概念:诺成行为,又称不要物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

效力:诺成行为达成合意后,如果合法有效,即可发生法律约束力。原则上,民事法律行为均为诺成行为。

概念:实践行为,又称要物行为,是指除了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交付标的物才可成立或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实践合同的法定类型:1.借用合同;2.保管合同;3.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4.定金合同;5.履行期届满前达成的以物抵债合同。

注意:交付标的物不是实践合同的义务,而是实践合同的成立要件。因此,在实践合同达成合意后,一方当事人拒绝交付标的物,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请求、强制其交付,也不得追究其违约责任。但是如果拒绝交付标的物的一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二)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概念:不要式行为是指不需要履行特定形式(法律及当事人均为对形式作出特别要求。)就可以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我国民法中的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都属于不要式行为。

要是行为

概念:要式行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应当采取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

注意:要式行为依法或依约所具备的特定形式,不一定都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要求完成特定手续。

我国民法规定,依法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合同类型包括:1.不动产交易合同;2金融借款合同;3.融资租赁合同;4.建设工程合同;5.技术合同;6.担保合同。

点拨:在要式合同中,即使形式要件未能具备,但一方当事人履行了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的,则民事法律行为成立。

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情况。

一般成立要件

1.存在当事人;2.由标的;3.当事人作出意思表示。

特殊成立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殊成立要件,是指除需要具备一般成立要件外,还需具备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例如:1.遗嘱,除具备一般要件之外,还需作成法定形式,否则遗嘱不成立;2.实践合同,需要交付标的物或者完成其他现实给付才能成立。

【真题历练】

1.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表述正确的是:()

A、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事实行为

B、只有合法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C、要约是民事法律行为

D、公司董事会的决议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2.下列行为包含意思表示的是:()

A、甲在某电商平台上将商品放入购物车

B、甲在公路上向出租车司机招手

C、甲在某即时聊天软件中发红包

D、甲将现金存人银行

3.甲在操场锻炼身体,甲在打篮球时,把可乐和书包扔在篮球架下面,走的时候拿走书包,喝剩的半瓶可乐没有拿,拾荒者捡了可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乐为抛弃物

B、抛弃行为应有意思表示

C、意思表示可以无相对人

D、该行为是赠与

2022年法考钻石无忧班授课体系

讲师导学班

约1h/科

考试趋势,考情分析

教材精讲班

约30h/科

基础夯实,系统框架梳理

客观题真题全解班

约14h/科

客观题真题解读

主观题真题全解班

约3h/科

主观题真题解读

客观题串讲班

约5h/科

客观题核心考点串讲

主观题串讲班

约6h/科

主观题核心考点串讲

冲刺提高班

主观题模拟题分析讲解

应试技巧版

主观题答题技巧点拨

赠送:23本纸质版资料+题库VIP会员(价值99元/科)+8科历年真题汇编

服务:讲师课后答疑+班主任全程督学+助教专业答疑+定制专属学习计划

保障:2年有效期+一次免费重学,课程不满意,七天之内可退还,购课有保障,备考更放心。

零基础小白一次通关过法考,就选钻石无忧班!更多详情,点击进入>>

THE END
1.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5、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按行为与原因的关系)目前我国现行法上的无因行为包括:债权移转、免责的债务承担、债务免除、票据行为、授权行为6、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按行为的效果)7、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按行为的效果) 展开全文 咨询在线律师 31511 位律师在线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我如何确定法律行为属于哪一类?https://m.66law.cn/v/wenda/477103.aspx
2.法律行为基础知识及分类解析51CTO学堂本视频主要介绍了法律行为的基础知识,包括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等。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法关系的行为。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以达成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二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视频中还详细讲解了法律行为的分类,包括单方法https://edu.51cto.com/video/69649.html
3.负担行为负担行为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内容的法律行为,也叫债权行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法律行为的分类之一。债权行为,是“物权行为”的对称。是指通过意思表示而发生债权法上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其基本形式为双方法律行为,如债权合同行为;也包括某些单方法律行为,如委托授权行为。 目录 1负担行为和物权行为的区别 2术语解释 https://baike.kuaiji.com/v34633597.html
4.法律硕士联考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日记在备考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定义、特征及其区别。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和适用。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注意物权合同和物权合意在物权行为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它们是物权行为的核心内容。 https://m.douban.com/note/862913704/
5.民事法律行为(2)新浪教育以法律行为发生的效果是财产性还是身份性的而作此分类。 1.财产行为 是以发生财产上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财产行为的后果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财产权利与义务的变动,如处分行为、给付行为,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等。 2.身份行为 是指直接以发生或丧失身份关系为目的的行为,如结婚、 https://edu.sina.com.cn/exam/2006-06-02/204840481.html
6.法律行为有哪些法律行为的分类→MAIGOO知识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对称,又称“诺成的法律行为”。是指只须由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依法成立的双方法律行为。 2、什么是实践性行为 实践性行为,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之外,还需要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有交物这个特点,又被称为要物行为。如民https://www.maigoo.com/goomai/243616.html
7.注会经济法知识点免费11篇(全文)(2)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2.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根据法律行为效果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1)负担行为是使一方相对于他方承担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行为,其中负有给付义务的主体是债务人。负担行为中的权利人享有要求履行的请求权,义务人的履行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8c8sbb7.html
8.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成立和生效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民事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26875_1132494691.html
9.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有七种分类:(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按主体和意思表示方向的不同)单方行为:无须他人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生效。单方行为又分为: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授权、解除、免除、撤销。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抛弃行为、遗嘱行为、捐助财https://www.64365.com/answer/13683.aspx
10.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都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https://www.pthls.cn/knowledge/1bf7194b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