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侵犯商业秘密罪法益顺序刑法本罪客体财产权

无法益侵害则无定罪量刑之必要,明确一个罪名所保护的法益,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应予入罪量刑的必要条件。理论上,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益,存在商业秘密持有人利益优位说和集体法益说的分歧,在此,笔者通过探讨既有观点的内在逻辑,分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保护法益顺序。

对既有观点的辩证分析。商业秘密持有人利益优位说认为,侵犯知识产权罪以保护个人法益为主、集体法益为辅。在集体法益与个人法益的关系上,个人法益形式二元论认为,集体法益只有与个人法益相联系方得承认,个人法益优先于集体法益。具体到本罪,该学说认为,市场竞争秩序是维护商业秘密持有人个人利益的外部保障手段,优先保障个体利益是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题中之义。集体法益优位说则主张,本罪的核心法益是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商业秘密持有人的利益次之。个人依附于、后存于、被决定于共同体,在共同体中积极作为才能确立自主性。由于集体法益并不仅仅是个体利益的附庸,而是个人法益的先在基石和必不可少的独立存在,故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优先保护法益是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

事实上,个人法益和集体法益相互交错,难以截然剥离。纯粹强调个人法益也难免混淆集体法益与个人法益,不符合现代刑法的预防导向。此外,现代国家的任务是向个体积极提供公共福利,刑法不必等到情况已显著威胁个体时方才介入。所以,集体法益优位说更加准确和务实,更有利于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进行及时、有效规制。

保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法益优位。商业秘密是商品经济下市场自发竞争的产物,为了避免不正当窃取商业秘密带来商业环境的恶化,相互尊重商业秘密构成商业道德的必然要求。针对窃用商业秘密或披露、转售牟利的行为,商业秘密持有人可自力救济或诉诸他力。立足我国国情,笔者认为,集体法益优位说更符合个人与共同体深度关联的现状,集体法益相对于个体法益独立存在,而且强调刑法对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更具现实意义。

社会共同体的整体利益才是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最大受害者。从微观上看,加害行为违背商业秘密持有人对有价值的竞争信息的控制意愿,致其损失市场利益、竞争优势和商业机会;短期看,加害者的侵害行为可能会带来超出实际付出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其行为只会助长投机行为,妨碍自发创造、招揽创新人才、提升公司运营的能力,从而影响公司良性运营和行业发展,增加了市场经济边际成本,最终损害包括商业秘密持有人、侵害行为人、所在行业在内的社会共同体的利益。

财产犯罪的实定法体系解释佐证。有观点认为,知识产权与所有权同为财产权、私权,尽管刑法将知识产权罪和侵犯财产罪分列两章,但二者实质上都是针对个人法益的犯罪。商业秘密诚然是私人财产。问题在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知识产权与所有权的相似性,是否可以直接对应于刑事法律关系?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化等同。

知识天然具备非竞争性、非消耗性的公共产品属性,知识比一般意义上的财产更具商品属性和交换价值,知识产权权利人与其他主体的利益联系更为紧密,社会影响更为广泛。是故,知识产权不但需要法律维护其专有性、排他性,而且需要法律为其精细地分配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其他社会主体的利益关系。以有体财产权为范本,人们经常将知识产权称作无体财产权,将商业秘密等视为“无体物”。依据客体形态对财产进行分类的技术源自诉讼需求,它符合日常生活的经验直觉,但是,将财产视作主体单向度地纯然支配之客体,制造了财产能够与人类行为相分离、由所有者完全支配的印象,但这掩盖了一个事实——财产所有者是针对所有者行为与社会其他主体行为的评价规范。

THE END
1.纯获利益行为有哪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1015073.html
2.可以详细解释一下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基础的法律行为吗?高顿为您提供一对一解答服务,关于可以详细解释一下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基础的法律行为吗?我的回答如下: 同学你好,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人送了小孩一百块钱。 学习愉快 以上是关于基础,法律基础相关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它疑问想快速被解答可在线咨询或添加老师https://www.gaodun.com/ask/375437.html
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http://www.mfgclaw.com/chanye/xinnengyuan/23335.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基础知识(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为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部分独立地,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http://jytyj.ordos.gov.cn/ZTZL/yhyshj/202305/t20230516_3392183.html
5.民法必考知识点之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按照上述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的讨论,凡同时具备所有生效要件者,即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反之,凡欠缺某个或者某些生效要件者,即为效力有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瑕疵的类型,又具体分为三种: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样,就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四种法定效力类型。 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78079976305454741.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重要修订条文及变化普法课堂一是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三类民事行为有效,即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 https://www.cdutcm.edu.cn/dzbgs/flfw/pfkt/content_57531
7.《我的真朋友》涉及法律问题交流(完结)(我的真朋友)剧评《我的真朋友》已经有部分片花出来了,从片花中可以看出本剧剧情还是有部分聚焦在了房子问题上,男女主演也均是房屋中介销售人员,基于现实生活中有关房屋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虽然不知道本剧可以有多深入的探讨,但想必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相关问题,所以下面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剧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如有错误,请第一时间指正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86367
8.(二)《民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制度适用本条规则应当注意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即使是获利益的行为也应当归于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行为。 2.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146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https://www.meipian.cn/3bn8fy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