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着眼于“六个必然要求”和“四个迫切需要”的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对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性战略性部署,取得了极为重要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改革开放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
改革新阶段和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系统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事业的承继接续,又是在新时代对改革事业的重新谋划和系统推进。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和实践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历史主动和责任担当。纵观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我们清晰地看到:方向立场一直坚守,主题一脉相承,总目标一以贯之。与此同时,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推进力度持续加大,中心任务递进升级,涵盖领域更加广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改革成效日益显现,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重要法宝”运用更好,“关键一招”更加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根据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战略安排,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首要任务,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适应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的新攻坚,通过根本性、全局性、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必将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以其突破性进展、创新性成果、里程碑意义、历史性贡献,载入我国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
改革新布局和开拓性实践意义
思想新发展和创新性理论意义
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与党的理论创新互动共进,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步伐都大大加快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随着实践进程的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会越来越丰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性、全局性的,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方位和重要领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党关于改革的理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在不断丰富发展,这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发展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又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党4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深刻总结,特别是新时代10多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经验新的结晶,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规律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改革理论,是指导新征程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重要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根本方向、价值取向、重大原则、基本经验,以及改革的总目标、总布局、重大任务、科学方法和根本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系统阐明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包括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领域改革的战略任务与重要举措。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改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