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全院读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在这里,青年干警每月定期向全院推荐一本好书,搭建干警读书学习交流平台,营造书香四溢法院氛围。

【荐书全院读】第二十一期

推荐人:

立案庭刘青

推荐书籍: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苏力

书籍简介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集法学论文、学术随笔和读书笔记于一体,是诸多精品篇目的合集。作者苏力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等。

推荐理由

苏力教授在《透视中国农村的司法需求》章节中用人民法庭为例,指出由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当代中国农村对民事司法的需求并不小,中国农民和为贵、忍让的传统形象已经有了很大改变,随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农村的司法需求正在急剧攀升。

苏力教授认为,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司法需求的特殊性还体现在调解结案的比例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农村的基本结构还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亲密,互惠性也普遍存在,在解决纠纷时仍有缓和人际关系的必要,需要给彼此留有余地。

此观点一针见血,虽然现在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的城镇化特征更加明显,但是农村的熟人社会特征并没有完全改变,解决纠纷依旧要考虑“面子问题”。除此之外,农村缺乏有效的现在司法认可的证据保留和重现的技术和制度条件,在这些限制条件下,调解作为纠纷解决的手段的比较优势在农村得以凸显,并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此外,相比于城镇来说,在处理农村民事纠纷中实质正义似乎比程序正义更加重要,法官在适用法律解决民事纠纷时,往往需要考虑是否可以与农民的价值追求相一致,农村的许多纠纷需要借助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以弥补法律条文的不足。

处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矛盾问题也对处理农村问题的法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种原因下,调解结案确实不失为一个较好选择。既然调解是中国农村一个长久选择,那么,怎么更加深入的在农村依法推行科学的调解制度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

根据农村的司法需求,对法官的一个特殊要求是“本土化”,在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本土化”和“专业化”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平衡呢。作为基层法院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才能在调解中游刃有余,说理释法、依法释理,在调解中要兼顾法律制度和风俗人情。

制度的形成需要历史的沉淀,也需要多方的协作,本书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THE END
1.转:制度的力量军方(也有人说是巴顿将军)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 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第二个故事:付款方式 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之后,因为那儿地广人稀,尚未开发,英政府就鼓励国民移民到澳洲,可是当时澳洲非常落后,没有人愿意去。英国政府就https://blog.csdn.net/u012841352/article/details/144250229
2.公司规章制度内容学习总结15篇.pdf办公文档 规章制度公司规章制度内容学习总结15篇.pdf 38页VIP内容提供方:猫猫网络 大小:9.34 MB 字数:约2.33万字 发布时间:2024-12-11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公司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10/7111065015010006.shtm
3.文化是制度之母:文化的四大价值有人说是地理环境,如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认为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地形走向,导致了前现代的欧亚大陆比美洲、非洲要繁荣;有人说是经济,如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有人说是制度,如诺斯发现私有产权对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还有人说是科技、人种等等,不一而足。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2/01/10008044_1141764363.shtml
4.何为好的制度?制度对个体的成功和幸福具有基础性决定作用,脱离了制度谈个体价值是毫无意义的。制度一定是针对个体和个体关系的,评价制度的好坏只有两条标准。一是制度是如何保护个体的?脱离个体保护谈制度只能是自我标榜自我欺骗,个体遇到困难和不公时,制度如何发挥作用,是检验制度好坏的试金石。制度放在个体保护层面,才能被感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46277554684328&wfr=spider&for=pc
5.(完整版)规章制度学习心得体会经管文库(原现金(完整版)规章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206722&ordertype=2
6.《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读书笔记(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书评由于有着两千字的容余,所以便给文章留出了做些联想的空间(当然是容易偏题的了),其中如有赘言也都还请见涵。另外此书是本集子,文章散多,作者也都只是分其为三编而已,于是我们就依着目次对每篇都约略谈些。首先是《我和你都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该文从戴安娜之死这个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对于言论自由、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270746/
7.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第三版)第一编主要是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隐私权、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的问题。当然都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图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第二编的文字是对于法学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本https://book.qq.com/book-detail/46728138
8.城市形成(精选十篇)《城市的形成》读书笔记 篇2 [摘要]:《城市的形成》一书是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斯皮罗·科斯托夫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试图探索城市建造的普遍现象——即城市如何及为何成为目前的样子。作者重点讨论了有机模式、网格、图形式城市、壮丽风格以及城市天际线等一些主题——从中解释城市模式蕴藏的秩序,并反复强调指出自己的观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s13nlh.html
9.制度是如何形成的2024pdfepubmobi电子书当然都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图从一个角度切人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第二编的文字是对于法学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2267824
10.读书笔记:《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读书笔记:《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任何一种作为个人信仰或价值体系的道德要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实践,成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需要时间,需要人们在实践中的自觉接受。在这个意义上,急功近利的道德建设本身就是与道德“建设”相悖的。――摘自 苏力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最后编辑于:https://www.jianshu.com/p/42c354f05360
11.《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读书笔记11篇(全文)第六,各级党委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读书笔记 第2篇 这篇讲话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国务院领导成员的调整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第一步。第二部分,主要讲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gvj2s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