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试图将梦分成两类,一种是真正有价值的梦,它能带给梦者警告,或预卜,而另一种无价值、空洞的梦只是带来困惑或引入歧途。
第二章梦之解析方法的研讨:对于一个梦的解析
“梦是可以解释的”,非科学界一直在努力地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试图对梦作一番解释。第一种方法是“符号法”,另一种方法是“密码法”。作者举了一个自己做梦的例子来试图用自己的方法对梦做出解释。
第三章梦是愿望的达成
作者举了很多常见的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梦是愿望的达成
第四章梦的改装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第二个梦和其他一些病友的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内容痛苦不堪的梦,其实是可以解析它仍然是愿望的达成。这些梦均被改装过的,因为梦中之愿望,平时招致严重之压抑,所以愿望之达成均被改装到乍看之下无法看出的地步。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梦之改装其实就是一种审查制度的作业。由所有梦中不愉快的内容分析结果,我拟出以下这个公式:“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而)达成。”
1.梦中的近期印象和未有关联的印象
2.孩提时的经验形成梦的起源
3.梦的肉体方面的起源
4.典型的梦
第六章梦的运行
1.凝缩的作用
“梦的内容”中每一个成分都具有很多的意义,它们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的“梦思”。由整个‘梦思’演变而形成各种‘梦内容’的成分,同时成分又各有多种的梦思附于其上。“凝缩作用”的特点即在梦内容中找出那些一再重现的元素,从而形成新的联合物(集锦人物,混合影像)以及产生一些共同代号。由“梦思”与值得注意的“梦内容”之间的联系恰好由“梦凝缩”补充。
2.转移的作用
现在,我们大概可以这样假设:在“梦的工作”下,一种精神力量一方面将其本身所含较高精神价值的单元所含的精神强度予以卸除,而另一方面,利用“过度决定”的方法,于较低精神价值的单元中塑造出新的重要价值,而借着这种新形成的价值得以遁入梦内容中。果真这种方法的确为梦形成的步骤,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梦形成的过程中,在各单元之间发生了“心理强度的转移作用”,而由此形成了“梦内容”与“梦思”的差异。这种我们所假设的心理运作其实正是梦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称之为“梦的转移”。“梦的转移”是由审查制度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内在的自卫。而意念能出现于梦的一个条件便是“他们必须能免于审查制度的拒抗”。
3.梦的表现形式
4.梦素材的表现力
第三种梦思转变为梦内容的因素,也就是梦考虑它将利用的精神素材的表现力,这大多是指视觉影像的表现力。在各种主要梦思的附属思想中,那些具有视觉特点的将大受欢迎;而梦的运作毫不迟疑地努力将一些无法应用的思想重铸成另一种新的文字形式,即使变得不寻常也无所谓,只要这个程序能够帮助梦的表现,以及解除这种拘束性思想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就可以了。梦的运作不需要利用一些特殊的象征活动,它利用那些已经存在于潜意识中的象征,因为它们更能符合“梦的构成”的要求(从具有的表现力来看),以及能够逃避审查制度。
5.梦的象征
6.算数及演说的梦的一些例子
梦的运作其实不会带有任何计算程序(不管其答案是否正确);它只不过是用计算的方式来表现出梦思,由此暗示出某些不能用别的方式表达的材料。从这点来看,在梦的运作中数字是一种表达目的的介质,这就和那些以文字表达的名字和演说完全一样了。事实上,梦本身不能创造任何演说词,无论有多少演说或言谈出现于梦中,也不管它们合理与否,通过分析后都可以证明它们都是以一种任意的方式从梦思中,那些听来的或是自己说过的言语中节录的,它不但把它们四分五裂(加入一些新的意义排斥一些不需要的),并且把它们重新排列起来。于是,一个看来前后连贯的言谈,经过分析后可以知道是由三个或四个不同部分凑成的。为了完成这新说法,梦往往要放弃梦思中这些话的本来意义,并且赋予一些新义。一旦我们仔细研究梦中的言谈,我们就会发现,它一方面具有一些相当清晰以及实在的部分。另一方面则是一些连接的材料,(或许它们是后来加上的,就像是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会自动加入一些意外遗漏的字母及音节一样),所以梦中言谈的构造就像是角砾岩似的——各种不同种类的岩石被胶质紧粘在一起。
7.梦中的理智活动与荒谬的梦
梦永远不会是荒谬无稽的,荒谬从来不会在健康人的梦中出现——而梦的运作之所以会产生这些荒谬,或是梦的内容竟会含有个别荒谬的因素,是因为它必须要表现梦思中所含的那些批评、荒谬与嘲笑。每一件在梦里看来明显是理智活动的事件均不能被作为梦运作的心理成果,它仅仅是属于梦思的材料,它们只不过是以一些现成的构造展现在梦的显示中。因此梦中推断出结论不过是另一件推断结论(梦思中的一件材料)的重复罢了。由这里我们又学到一些新的事物。如果梦中出现了一个结论,毫无疑问,它肯定是源于梦思,不过它表现的方式可以是一段回忆的好材料,或者是以逻辑方式联结一连串梦思。不管怎样,梦中的一个结论一定是代表着梦思中的结论。梦中的结论正是梦思中原型的再现而已。
8.梦中的感情
梦中的感情和梦的内容不同,即我们在醒后不会那么容易就忘掉梦中的感情。梦的运作能够随意地把感情与梦思想原有的联系切断,把感情放在被挑选出来的梦的其他任何地方。梦的运作可能会允许梦思想中的感情呈现出来,也有可能屏蔽它们,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处理方法,那就是将某些感谢转化为它们的对立面。梦的运作造成了感情的压抑,它是对立思想和审查制度对感情的阻抗的结果。审查制度的第一个结果是梦的改造,第二个结果就是感情的压抑。痛苦的感情可以在睡眠中成为造梦的原动力,因为它们可以激起强烈的欲望,这些欲望应该由梦来实现。伴随情绪的材料被不断检查,直到它们能够用来表达欲望的满足为止。梦思想中的痛苦情绪越强烈,越是处于主导地位,被压抑的最强烈的欲望冲动就越会趁机潜入梦中。因为既然痛苦已经存在(否则它们还需要被特意制造出来),那么要进入梦所需要的最困难的工作已经完成了。
9.梦的再加工
当那从未真正休眠的审查制度发现在不经意之下让某个梦产生,要潜抑已经太晚,所以审查制度只好用“这毕竟只是一个梦而已”这话来对付因之而产生的焦虑感。梦中每一事物,并非都是源于梦思,有时其内容能由一种和清醒思想不相上下的精神功能所制造出来。这种情况是作为除了审查以外的某种心理活动机制,总是参与到梦的构建中。审查机构只是删除以及限制梦内容,不过它也能够增加或插入一些情节。这些插入的情节是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的。通常梦者述及此点时免不了会犹豫,同时前面冠以“就像”;它们本身并不太令人注目,不过却是用来连接梦内容的两部分,或者将梦的两部分连接起来。和真正源于梦思的材料比较后知道它是较不容易留存在脑海;如果我们把梦给忘了的话,这部分的记忆是最先失去的。由“再度校正”中——这个所谓梦产生的第四个因素——我们再度发现那个在创造白日梦时不受别的影响而得以呈现的同样精神活动。可以简单的这么说,我们所谈论的第四个因素把供给的材料模塑成一些像白日梦的东西。不过梦思中如果已经有现成的白日梦存在着,那么梦运作的第四个因素就会利用这现有的材料,而将它纳入梦的内容。因此有些梦只是在重复着白天的幻想——也许是潜意识的。
第七章关于做梦过程的心理学理论
1.梦的遗忘
2.回归作用
3.关于“欲望的满足”
4.被梦唤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被梦唤醒——每个梦都有唤醒的作用,它使前意识中静止的一部分能量活动起来。在这能量的影响下,梦得到了我们所谓的“第二次加工”在逻辑性和可理解性上的修饰。梦的功能——梦接手了这样一种任务:它要使潜意识那自由不拘的兴奋重新受到前意识的控制,在这过程中,它使潜意识的兴奋得到释放,因此它的作用就像是一种安全闸门,它在让少量的清醒活动出现时,还同时要保证前意识的睡眠不受打扰。焦虑梦——潜意识中的欲望被前意识压抑的目的和结果都是预防痛苦的产生,如果前意识对潜意识的压制程度不够,就会使潜意识中的意念过程自由发展,从而释放出一种愉快的感情,但是在经历审查作用的排斥后,那愉快会变得痛苦,焦虑。
5.原初过程和续发过程:压抑
只被第一系统允许的心理过程,我称之为“原初过程”,而在第二系统的抑制作用中产生的心理过程则称为“续发过程”。在精神装置中,原初过程是最先出现的,而续发过程则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慢慢成形、抑制并且掩盖原初过程,不过要完全控制它可能要等到壮年时期才行。在清醒时刻中,因为矛盾相互中和而消失,所以那些受到心理压抑的材料无法表现出来,并且无法被内部的知觉感知,但是在夜晚,当妥协提供了方法和路径时,那些受压抑的材料就突破重围到达了意识中。
6.潜意识和意识:现实
小结
这本书对我来说真的太难以理解了,经常就是,读完一段之后,脑子里就蹦出一句话“哎?我刚刚读了什么”,于是又重新读了一遍,如此反复。有时我读完一节之后,脑子里一团浆糊,根本无法总结出这一节的主旨,于是只能把一些关键句子摘抄出来。好多次我都想要放弃,所幸断断续续半年,我是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读完之后,你会对梦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惊叹于作者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