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纪检监察网清风箴言官员要带头学习法律掌握法律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也无术”,此宋儒苏子瞻语也。入官之初,先将《大明律》见行条例,公余研穷。仍选善刑名法家一人,朝夕议论。其申呈上司供招,俱要情与律合,律与招同。若不明于律法,则舞文之辈,贿赂抗法,出入生死,致情律不同,上司翻驳。切宜戒之。

——明?佚名《初仕要览》

【深意浅说】

历史上独尊儒术之后,职业官僚的主要素养就是精通儒家经典。尤其到明清时期,职业官僚的正途出身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精通四书五经,擅长八股文的科举胜出者;另一条是连四书五经也不懂,但出钱买官的捐纳者。这一时期,精通法律的文吏只能在衙门从事胥吏的工作。

古代行政和司法不分,无论在什么职位上,官员都面临司法和行政双重工作。尤其府州县正印官,审理词讼案件是最重要的工作,不懂律例,怎么当好官呢?只能被精通律例的胥吏蒙蔽。所以,上述《初仕要览》的作者建议刚进入仕途的人学习《大明律》,还要“选善刑名法家一人,朝夕议论”,努力学习律法。

在清朝,为弥补正印官不懂法律的短板,就演化出正印官聘请懂法律的幕友协助长官的制度。清朝各级衙门的“一把手”都要聘请幕友(也叫师爷)作为专业顾问,其中最重要的是刑名师爷和钱粮师爷。

但聘请刑名师爷这样的惯例,反而更加助长了官员的惰性。一些不懂法律的州县长官,几乎把大小所有官司事务都交给刑名师爷。百姓递上状子,师爷写出受理与否的意见,叫做“批呈词”,供长官定夺。对于州县官自己审理办结的案件,师爷要负责写出判决词,对于需要提交上级部门审转的案件,州县官审理后,还要由师爷写出“定拟招解”,作为判决意见。

虽然刑名师爷作为州县官的法律顾问,有些案件完全听取其判决意见,但是师爷毕竟是顾问,不承担任何司法责任。

按照规定,当堂审理案件是正印官的职责,作为知县副手的县丞都无此权力,更何况不在编制的师爷。所以,知县坐堂审案,师爷往往要事先给出比较详细的提示,设计审理“剧本”,审官按剧本上演。但是当堂审理,情况多变,师爷不可能预料到各种可能性,一旦出现变化,没有按照“剧本”该当如何呢?所以,州县衙门往往在大堂后面拉起一个帘子,以便幕友“垂帘听审”。

官员审理案子,与原告被告面对面,可以察言观色,采取灵活机动的问询方法将案情弄清楚。没有亲自在堂见证审理过程的师爷,要在知县审理后根据他人陈述写出判决书或看语,往往存在偏差,缺少亲自审理所能掌握的确定性和精确性,甚至把握不了重点。

还有一点,师爷并不是总能依赖的。有些师爷职业道德堪忧,会抓住长官对法律不熟的弱点,枉法弄权,“贿赂抗法,出入生死”。如果被追查责任,只能由长官负责,而作为顾问的师爷,是不受吏部处分条例约束的。

总之,作为衙门长官,聘请懂法律的专业人士作为法律顾问,有其正面意义,但这肯定比不上官员自己研习法律、精通法律。只有自己完全成为内行,才不会被他人蒙蔽欺骗,才能断案如神。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地肤

分布:全省各地

简介:地肤,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7-9月,果期9-10月。幼苗可作蔬菜,果实为常用中药,能清湿热、利尿,治疗尿痛、尿急、小便不利及荨麻疹等症,外用可治疗皮肤癣及阴囊湿疹。

THE END
1.2022年中国法制史整理笔记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中国法律旳来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中国法律旳来源 中国法律旳来源 夏王朝诞生,产生于父系社会末期(据迄今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49371-1-1.html
2.余盛峰:近代中国“法律渊源”中的“习惯法”法律知识大全但是,对于日本人翻译与创制“习惯法”的强调,也可能忽略了中国自身在创制法律新词过程中的主动意识。在近代中国法律语词翻译史中,研究者已经修正了日本人具压倒性力量的传统判断,正如崔军民指出的,通过采用“类词缀化”这样一种语言技术,中国人取得了以“某某法”、“某某权”这样的构造创造新词的能力,并形成一个以http://fw.mwfw.cn/fw/242798.html
3.清季变法下的立法转型作为从传统到近代的法律转型,这段面对古今中外问题充满张力的历史构成了中国法律史上“三千余年一大变局”的起点,其特质规律、经验得失,值得当代认真总结与深刻反思。 从刑事性的传统“法”转型为综合性的近代“法” 在清季变法下,“法”取代“律”成为制度与学术最为核心的词汇。从传统到近代的长时间历史https://finance.sina.cn/2024-12-11/detail-incyzkhc4481950.d.html
4.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的笔记(7)2016-09-19 17:50:34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324413/annotation
5.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精选十篇)“文化的创造不能简单地依傍与袭取他种文化,但是文化的创造也不能离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而孤立进行”,“一切优秀的、含蕴丰富、影响巨大的传统文化,无不包容性很强,汲取和消融外来文化能力很强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正是具有这种能力的文化,这种能力早在古代就表现出来,如古代印度佛学的传入,表现出来的不是一种外来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bgooim.html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外实践读书与研讨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外实践读书与研讨活动 我看“中国人百年思想观念变迁” ——这是一趟精神的旅程。我们一起闻着书香,走进前辈人的心灵世界,聆听历史,进行心灵的对话,从历史视野中探寻中国人思想观念百年变迁的内在基本脉络,提升90后大学生人文修养的文化自觉意识,思考和建构个体精神世界基本观念的历史坐标https://wf.hzau.edu.cn/info/1052/4436.htm
7.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1000字12708.pdf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1000字12708.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我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 一、蒋廷黻的生平与贡献 蒋廷黻(1899-1979),原籍浙江绍兴,生于上海,早年留学日本, 后赴法国留学。他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国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215/5031113332011104.shtm
8.《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书笔记 作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是西方文化被枪炮送入中国后,中国为了生存图强,经过一系列新陈代谢,从技术到政治到文化,经过艰苦博弈、试错,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强大的历史惯性,帝国主义的外来性,以及各类力量的出现、冲突、演化,这个过程异常曲折、充满反复,但总的趋势https://cz.chazidian.com/dsbj/51302/
9.中国社会风俗史饮食风俗读后感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转型读后感 读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有感打算读一本关于法制史的书后看了推荐书目最先吸引我的就是这本书的名字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法制文明古国法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而且辗转相承绵延不断形成了悠久的特色鲜明的法律传统 http://www.zzfmdn.com/article/2170497
10.朱景文: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读书笔记在民族独立以后,这些国家的法律逐渐统一,把现代法和传统法结合为一体。另一方面,《联合国宪章》所确定的主权国家平等的原则虽然标志着帝国体制、殖民体制的结束,但并未改变穷国和富国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并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诚如以拉丁美洲和非洲研究为根据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所揭示的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5647536411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