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遗症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未来方向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社会和经济影响。随着病毒的不断传播,我们意识到,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影响远不止于急性期。一些患者在感染后数周甚至数月仍然遭受着持续的症状困扰,这种情况被称为“长新冠”(LongCOVID)或“COVID-19后期症状”(Post-acutesequelaeofCOVID-19,简称PASC)。

近期,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MedComm-Future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LongCOVIDAcrossSARS-CoV-2Variants:ClinicalFeatures,PathogenesisandFutureDirections的综述论文。

深入探讨了SARS-CoV-2不同变体对长新冠(LongCOVID)或COVID-19后期症状(PASC)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疫苗接种和再次感染对长新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增加研究和管理长新冠的复杂性。

图1.长新冠的重要风险因素

COVID-19与SARS-CoV-2变体

自2019年底以来,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SARS-CoV-2病毒具有快速突变的能力,使它能够不断演化出新的变体。随着病毒的传播,逐渐形成了多个变体,如Alpha、Beta、Delta、Omicron等(图2)。

不同的SARS-CoV-2变体可导致不同的长新冠的发病率

不同的SARS-CoV-2变体可导致不同的长新冠症状

长新冠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研究发现,这些症状可能与感染的SARS-CoV-2变体有关(图3),这种差异与病毒本身的特性以及人体对不同变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感染Delta变体的患者更可能出现严重症状,包括持续的呼吸困难和疲劳。Omicron变体虽然传播力强,但感染后发展成长新冠的风险可能较低,且症状相对较轻。这与Omicron变体在某些方面的免疫逃逸能力有关,使得感染后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长新冠的症状不仅限于呼吸系统,还可能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图3)。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认知功能障碍,如“脑雾”现象,而另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问题或持续的味觉和嗅觉丧失。

图3.长新冠的发病率和总体症状。(A)所有变体报告的长新冠的主要症状;(B)不同变体的的长新冠发病率和症状

长新冠的发病机制

长新冠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生物学途径。目前,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机制,以阐明为何一些COVID-19患者在急性感染后会持续经历症状(图4)。

1)免疫系统的失调

免疫系统的反应在长新冠的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患者在SARS-CoV-2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出现持续的免疫激活状态,导致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可能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如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它们在调节身体对感染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2)病毒的持续存在

在某些情况下,SARS-CoV-2病毒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即使在急性感染症状消退后。这种病毒的持续存在可触发或维持免疫系统的激活,导致长新冠症状的持续。

3)潜在病毒的再激活

长新冠也与潜在病毒的再激活有关。例如,Epstein-Barr病毒(EBV)等其他病毒在SARS-CoV-2感染后可能会被重新激活,会加剧免疫系统的紊乱,导致长新冠症状。

4)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是指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在长新冠中,这种反应可导致多种症状,包括疲劳、肌肉疼痛和神经系统问题。自身抗体的产生是长新冠的一个特征,这些抗体可能针对身体自身的细胞和组织。

5)血管和微血管损伤

SARS-CoV-2病毒可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血液流动受阻和血栓形成。这种血管损伤可在长新冠患者中持续存在,导致呼吸困难、疲劳和其他症状。

图4.长新冠的发病机制

长新冠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长新冠的诊断和治疗是当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长新冠的症状多样且复杂,开发有效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长新冠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使用药物来缓解特定症状,如使用抗炎药物治疗持续的炎症反应,或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的持续存在。此外,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也被用于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功能。心理支持和行为疗法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因为许多长新冠患者会经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预防长新冠的最有效方法是预防COVID-19感染。这包括接种疫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已被证明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后发展成长新冠的风险,因此鼓励所有符合条件的人群接种疫苗。

总之,尽管目前对长新冠的理解仍有限,但已有研究提供了关于其临床表现、潜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重要信息。未来开发有效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以及评估疫苗接种对长新冠风险的长期影响,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公共卫生策略方面,需要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来应对长新冠带来的挑战,包括提高公众意识、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和加强对受影响人群的社会支持。

该论文是由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兼assistantdean,DanielBaptista-Hon博士,助理教授OliviaMonteiro博士共同的领导国际合作成果。Baptista-Hon博士在COVID-19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疫苗效力和SARS-CoV-2病毒适应性的分子决定因素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Monteiro博士与Baptista-Hon博士共同领导了“澳门长新冠研究(LOCOMAC)”,推动了对该疾病的深入理解。论文第一作者为澳门科技大学副教授陸思聰博士和英国GlasgowNationalHealthServiceTrust(UK)的Dr.ShuvamSarkar,两位作者在各自领域具备互补的专业知识,为该综述提供了全面的分析视角。

THE END
1.最新新冠毒株,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与应对策略,最新新冠毒株关注新冠病毒再次引发全球关注,一种新型毒株的出现让人们重新紧绷起防控的神经,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新冠毒株的特点、传播方式、影响及应对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疫情新形势。 最新新冠毒株概述 最新新冠毒株是新冠病毒变异后的一种新型毒株,其特点与传播途径与之前的新冠病毒有所不同,这种毒株具有更高的传播性、http://www.aicarshow.com.cn/post/688.html
2.全国肺炎最新病毒:变异株肆虐,防控形势严峻联系我们全国肺炎病毒的出现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战胜全国肺炎病毒,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http://www.hts56.cn/post/2929.html
3.北京现在多少种毒株各城市新冠病毒种类 2、贝塔变异株:毒性和传染性均有所增强。 3、伽马变异株:该变异株内发生了 3 种突变,因此传播性较 强。 4、德尔塔变异株:该变异株相比以上几种变异株,传染性和毒 性更强。人在感染该毒株后患重症的概率也更高。 5、奥密克戎变异株:目前该变异株已取代德尔塔变异株成为了 主要的流行毒株https://cai.verywind.com/xx/vywiemrynnvdcecydim.htm
4.5月11日全球新冠肺炎(COVID目前出现的主要毒株的传播性有所加强,但是毒力似乎有所减弱。由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杜克大学以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带来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目前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新冠病毒(SARS-CoV-2)毒株,A2a正在成为全球新冠病毒主要毒株,并且该毒株似乎比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初期传播的毒株更具传染性。这种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f8491939624d
5.新型变异毒株“地狱犬”来了?传染性和致病力有何不同?北京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病毒对人体主要侵犯在上呼吸道,症状表现因人而异,有人发烧明显,有人咳嗽明显,有人嗓子不舒服明显,这跟自身免疫力、年龄、基础疾病等有关系,并不代表病毒的致病力和毒力有改变。 会同时感染多种新冠毒株吗? 一个人有可能因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据国外相关报道,感染过两次的https://www.ishaanxi.com/c/2022/1221/2683403.shtml
6.本土确诊+20!广州本轮疫情感染均为印度变异株!钟南山最新报告阮青龙表示,这种变异毒株混合体“非常危险”,传播性更强,能在空气中迅速传播。这也进一步解释了越南多地短期内确诊病例激增的原因。据悉,这一新发现的毒株混合体尚未命名。据越南媒体报道,此前在越南已发现7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而据越南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5月30日最新消息,该市将进行全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预计每日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399179996014186496
7.关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专业科普解答来了!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已经在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巴西、美国、以色列、比利时和中国香港等超过30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面对疫情的蔓延,日本、以色列等多国采取了封锁国境的措施。 一、什么是“奥密克戎”毒株? 新型冠状病毒处于不断进化和变异的状态,自疫情以来陆续产生多种新冠病毒https://www.cdstm.cn/subjects/jcnrtj/202112/t20211214_1061464.html
8.新冠病毒有几种毒株药品新冠病毒约有4000种毒株,新冠病毒毒株数量虽然庞大,其中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这四种新冠毒株的传播https://www.bohe.cn/iask/view/xmmq6ir6krw3wh9.html
9.新冠感染有哪几种毒株问题描述:新冠肺炎有哪几种毒株 医生回答 夏大庆 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三级甲等 病情分析:新冠感染的病毒毒株分为阿尔法(α),贝塔(β)等。一、阿尔法:2020年9月在英国首次发现,其变异增强了病毒入侵的能力,比原始毒株传染性强50%。二、贝塔:2020年5月在南非首次发现,β变异株“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躲避人体免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question/8c37a17b7eed6ee843d93f555c3ba018.html
10.新冠大流行,六大毒株你知道几种呢?活见久,好多毒株没有听说过在与新冠疫情抗争的三年里,我们迎来了全民共同战疫的阶段。那么,你是否了解曾经和当前盛行的新冠肺炎主要毒株类型呢?接下来,小师兄将引领你逐一探究“新冠肺炎大家族”的全貌。新冠肺炎,作为一种RNA病毒,至今已发现六大主流毒株,按照时间线分别为:拉姆达、阿尔法、德尔塔、贝塔、伽马以及奥密克戎。 https://www.yoojia.com/ask/17-14328546401936142948.html
11.新冠病毒变异后有几种毒株语音科普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其基因稳定性相对较差,病毒变异几乎随时都在出现,所以新冠病毒变异后的毒株种类非常多,数据很难统计。 但是绝大部分变异后的新冠病毒并不适合生存,会随时间演变而逐渐消亡,对人体没有明显影响。部分新冠病毒变异后会更适合生存,从而将基因流传下来。 https://www.xinglinpukang.com/audio/54186562.html
12.科学网—病毒免疫逃逸缩短群体免疫周期:6个月的免疫期缩短为3XBB.1.16对中国而言是疫情放开第一波高峰过后新突变的毒株,它没有导致第二波高峰无法用群体免疫循环理论来解释,也与新冠病毒变异导致免疫逃脱能力的事实相矛盾。恰恰相反,这说明XBB.1.16在中国的免疫逃逸能力受到时间限制。 免疫逃逸能力的时间限制 美国新冠疫情从2000年1月到2022年12月大约经历了 8次峰值,平均每年3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38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