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以后排红色衣服女性为界,图片左侧为出席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代表团成员由国家领导同志,老同志,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和人民团体的代表组成)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仪式的民主党派人士分别是(按党派顺序排序):
民革—何鲁丽(女)
民盟—费孝通
民建—成思危
民进—雷洁琼(女)
农工党—方荣欣
致公党—董寅初
九三学社—吴阶平
台盟—蔡子民
今天,小编就和您一起聊聊他们与香港之间的缘分——
何鲁丽
何鲁丽(1934年6月—2022年3月),女,山东菏泽人。1986年4月加入民革。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第八届、九届、十届中央主席。
1997年,何鲁丽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时年63岁。
香港回归前夜,冒雨做了一件事
受北京文物专家之托,何鲁丽在交接仪式之前,冒着瓢泼大雨和秘书到维多利亚湾,从花坛上捧了一盒土,带回北京。后来,这些土被倒入北京中山公园的五色土中。中山公园社稷坛中的五色土,寓含了全中国的疆土。“这也是老文物专家的心意,五色土中要有香港回归后的土,这也给我留下了一段既奔忙又甜蜜的回忆。”2017年,何鲁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讲述了上述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费孝通
费孝通(1910年11月—2005年4月),江苏吴江人,1945年加入民盟。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民盟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1997年,费孝通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时年86岁。
从中西博弈感悟文化与时代
1997年7月,费孝通参加香港回归主权交接仪式后,到郑州越秀学术讲座谈“香港归来话回归”,该内容后收录于费孝通生前助手张冠生的《费孝通晚年谈话录》一书中,费孝通先生在香港回归以及国际经济发展中强烈感受到了中西方相遇的实力变化,这些因素使得他在考虑我们应该如何说清楚自己的文化,如何向西方说清楚自己的文化。费孝通在谈及他的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时候,特别提到了马林诺夫斯基是“学术世代交替的接班人”“英国帝国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殖民地的人民开始要摆脱殖民统治了。这个形势使得人类学在老路子上走不下去了,正在呼唤新的一代”。费孝通强调了学术(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成思危
成思危(1935年6月—2015年7月),湖南湘乡人。1994年加入民建。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由于为中国新兴的风险投资业做出的奠基性贡献,因此被广泛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六届、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1997年,成思危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时,时年62岁。
少时离港心系港地稳定繁荣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岁的成思危随全家辗转至香港,并在此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思危报国之心日益高涨。1951年7月,16岁的他瞒着父亲,带着简单的行装,孑然一身回到内地,从此踏上了他自强不息的人生路程。
1997年10月,成思危在民建六届十六次中常委会议上讲话提到:“香港回归,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正确实施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结果,对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后来,成思危不仅多次访港,还分别就香港的居港权、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和任期问题,3次参与人大释法。
雷洁琼
雷洁琼(1905年9月—2011年1月),女,祖籍广东台山,1905年生于广州市,1924年赴美留学。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第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和第十届、十一届名誉主席。
1997年,雷洁琼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时,时年92岁高龄。
回归前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85年,雷洁琼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作为国家领导人和著名法学家,她为两个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殚精竭虑,多次亲赴港澳,广泛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进行民主协商。此外,她还参加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评选委员会的工作。
方荣欣
方荣欣(1912年11月—2010年9月),生于福建光泽。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第五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至1997年任农工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1997年至2007年任农工党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名誉副主席。
1997年,方荣欣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时年85岁。
祝福香港乘长风破万里浪
《前进论坛》1997年08期发表了方荣欣的《参加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有感》。文中写到:“入夜,我站在香港君悦酒店30层楼的阳台向维港(维多利亚港)眺望,港湾里万家灯火通明,十几只用彩灯装点的花船缓缓移动,非常壮观,令人难忘。我一次次地为踏上‘一国两制’新征程的香港同胞祝福,祝他们在充满希望的新曙光中扬帆启程,乘长风,破万里浪,共同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香港。”
文中,方荣欣还感慨了农工党与香港的情缘。“农工党与香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由于地缘关系,香港曾两度成为农工党中央机关的所在地,并为农工党积蓄了一批可贵的骨干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农工党)与香港同胞的交往逐年增多,以医会友,以文会友,以艺会友,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董寅初
董寅初(1915年9月—2009年6月),安徽合肥人,著名爱国侨领和社会活动家。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1997年,董寅初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时年82岁。
拥护“一国两制”庆贺香港回归
为配合做好香港顺利回归的工作,1992年—1996年,致公党中央多次邀请居港致公党党员和个别老朋友参加座谈会。参加座谈的同志畅所欲言,由衷地表达了他们对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发展,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的拥护,增强了对香港平稳过渡的信心。同时,他们对实现香港保持繁荣稳定、平稳过渡,提出不少问题和看法。致公党中央及时整理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报送给有关部门。
吴阶平
吴阶平(1917年1月—2011年03月),江苏常州人,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1997年,吴阶平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时年80岁。
历史再一次雄辩地证明
“香港的回归,再一次雄辩地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真正有祖国的统一,民族的振兴。”在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吴阶平在《开创香港历史新纪元——香港回归感言》一文中自称,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从旧社会经历过来的老知识分子,他感慨万千。
吴阶平还在文中向香港送出祝福:“香港的回归,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并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必将促进香港的进一步繁荣稳定,也一定会给台湾做出表率,十分有利于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我们国家的未来无限光明。”
蔡子民
蔡子民(1920年6月—2003年4月),1920年6月出生于台湾彰化。1949年7月加入台盟。曾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台盟第四、五届主席团主席。
1997年,蔡子民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时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