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专00261行政法学复习资料(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1.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2.法定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3.属于行为罚的行政处罚形式是(行政拘留)4.行政诉讼中适用于特殊地域管辖的案件是(强制拘留)

5.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是(人民法院)

6.公司、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时效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60日内)7.“国家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受到行政处分”,这是国家公务员的(职位保障权)8.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是(税务局征税行为)9.在行政程序制度中保证行政相对人参与原则实现的基本制度是(听证制度)10.下列属于特别许可的是(烟草专卖许可)

11.下列规范文件中属于法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1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规章)1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14.行政赔偿的请求时效为(2年)15.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16.在行政诉讼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的是(被告)17.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节水办受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的委托对某企业进行了处罚,这里的行政主体是(市公用事业管理局)18.公安机关对吸毒者强制戒毒的行为,其性质是(行政强制)19.我国国家赔偿法确认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20.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裁定主要用于解决(程序问题)

2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行政审判权)

22.回避制度是何项原则的体现(行政公正)

23.下列属于行政法渊源(自治条例)

24.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谁管辖(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

26.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价值在于控制行政权的是(英美)

27.下列何项案件不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范围(行政拘留案件)

28.某市公安局的干警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该赔偿义务机关是(该公安局)

29.被称为行政法母国的是(法国)

30.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行政规章)

31.下列何项属于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32.国务院颁发专家特殊津贴的行为是(行政奖励)

34.下列不属于国务院的组成成员(直属局长)

35.行政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36.在我国,下列何项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

37.下列何项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

38.行政决定—经作出,即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拘束力)

39.属于行政征收内容的是(排污费)

40.行政许可行为是一种(应申请的行政行为)

4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42.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指国务院

43.工商所属于地方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

44.居民委员会不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45.赶赴火灾现场的消防车,需要铁路运输或者渡江运输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当优先免费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获得社会协助权

46.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1年

47.发布天气预报的行为不属于行政行为

48.行政复议从性质上来说,属于行政司法行为

49.以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50.某县政府规定,县政府关于强制拆迁争议的裁决为最终裁决,被拆迁人不得对之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法的一般理论及其有关规定,可知该县政府作出该规定的行为无效

51关于行政行为确定力的正确理解: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消和不可争辩力.

52.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53.行政法规名称的不用法规之称呼

54.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的相对人收取排污费、滞纳金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行政征收

55.行政争议裁决不属于行政裁决

56.王某回国携带了应申报物品而未向海关申报,海关依法认定王某的行为构成走私,由此对王某作出没收该物品,并罚款1000元人民币的处罚。海关的上述处罚是否正确。是正确的,并且海关的处罚没有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

57.国家订购军用物资、救灾物资的合同属于行政合同

58.李某是一位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一天被公安局的执勤车辆撞伤,如李某欲提起行政赔偿诉讼,那么该案的赔偿请求人应该是李某本人

59.调解原则不是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60.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61.行政权特点不具有参与性

63.街道办事处是(派出机关)

64.行政审判权不属于(行政职权)

65.人民警察在驾驶警车执行紧急公务时,其他车辆应该给警车让道,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先权

66.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67.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向相对人索贿的情形下颁发的许可证的行为,依法应予以撤销

68.公安机关对酗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拘束,即时生效

69.抽象行政行为区别于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特点在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普遍性

70.行政行为从属性的正确理解

71.行政立法必须依法进行,“依法”中的法一般不包括行政规章

72.行政法规有权设定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的行政处罚

73.省人民政府属于行政立法主体

74.行政征收的前提是以相对人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

75.责令停产停业属于行政处罚的行为罚

77.市公安局委托某银行代收罚款的委托合同属于行政合同

78.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的范围是申请人的直接损失,而非间接损失

79.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遭受到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造成损害的那么赔偿请求人应该是未成年人本人

80.行政机关对森林资源所有权归属的处理决定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81.行政权的特点是(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广泛性)。

82.属于公务员的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83.判断行政机关是否是行政主体的资格条件的有(A是否具有行政职权;B,能否以自己名义行使职权;D,管理的是内部事务还是外部事务)。

84.复议期间被申请人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可以停止执行的情况(:(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3)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86.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87.《行政处罚法》中体现处罚公开原则的制度是(A.表明身份制度B.裁执分离制度C.听证制度D.听取意见制度E.告知制度)。

88.行政复议的主要特点是(A.行政性B.职权性C.监督性D.程序性E.救济性)。

89.在司法审查中,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原则是(A.高层级法律规范优于低层级法律规范B.新的法律规范优于旧的法律规范C.特别法的规范优于普通法的规范D.送请或报送有权机关解释、裁决E.参照行政规章)。

90.在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的有(国家权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91.行政权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的权利而言,它具有的特点(强制性、单方性、优益性;强制性和单方面性)。

92.行政行为相对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民事行为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相比较而言,其独有的特征有(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93.大化纺织厂系国营企业红旗机械厂为安置待业人员创办的集体企业。2003年10月,两厂因隶属关系发生纠纷。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以国字第8号文的形式对两厂的产权及隶属关系作出决定。根据行政行为的理论,国资委第8号文性质说法正确的是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裁决行为、外部行政行为。

95.行政权力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的特点(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广泛性)。

96.人民政府对相对人的土地使用权颁发确权证书的行为中,包含了确认法律关系、确认法律地位

97.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有(事实证据确凿正确适用法律、法规符合法定程序不得超越职权不得滥用职权)。

9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的标准有((1)是否滥用职权;(2)行政处罚是否显失公证)。

二、名解

1.行政裁决

2.行政法

3.听证制度

4.行政拘留

5.行政复议的移送管辖

6.行政决定的执行力-

7.行政委

8.行政许可

9.行政征收

10.抽象行政行为

11.行政合法性原则

12.行政法律关系

13.行政主体

14.行政复议。

15.行政相对人

16.行政处罚

17.过罚相当原则

18.行政赔偿

19.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

20.行政行为

21.具体行政行为

23.行政法规

24.司法审查

三、问答题

1、简述我国行政法的渊源.答:行政法的渊源可以分一般渊源和特殊渊源。

一般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制条例,单行条例。

特殊渊源:(1)法律解释。(2)国际条约,惯例。

2、简述行政赔偿争议中,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答: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主要有:(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二)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关系。(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4、试述行政诉讼一审判决的种类及适用条件.-----1.原告败诉,被告胜诉的判决有维持判决、确认行政行为合法或有效的判决和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2.原告胜诉,被告败诉的判决有撤消判决、确认违法或无效的判决,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

5、简述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答: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行政处罚程序,指在具备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由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并且当场执行的步骤,方式,时限,形式等过程。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是:(1)违法事实确凿。(2)有法定依据。(3)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6、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哪些?1.选择复议原则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4.不适用调解原则5.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9、简述行政强制执行与司法强制执行的区别。第一,相对人不履行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设定的义务。第二,代履行的义务必须是他人可以代为履行的义务。第三,代履行的义务必须是代履行后能达到与相对人亲自履行义务同一目的的义务。第四,代履行的行政强制执行确属必要。第五,主体具有采取代履行的权力。

10、简述实施行政处罚的条件.-----行政处罚的适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即为违法或无效的行政处罚。一般认为,行政处罚使用的条件包括前提条件、主体条件、对象条件和时效条件。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违法行为客观存在。2行政处罚必须由享有法定的行政处罚权的适格主体实施。3必须是违反行政管理次序的行政违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违法4对行为人实施行政处罚,还需其违法行为未超过追究时效,超过法定的追究违法者责任的有效期限,则不得对违法者责任的有效期限,则不的对违法者适用行政处罚。

1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等要素构成。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也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当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行为。(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和相对方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当的义务。

14.简述我国行政赔偿的的方式。答:国家赔偿方式,是指国家承担责任的各种形式。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的方式有:(一)金钱赔偿;金钱赔偿方式是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金额的一种赔偿方式。(二)反还财产;反还财产是行政机关将违法占有或控制的受害的财产反还给受害人的赔偿方式。(三)恢复原状;以恢复财产原状的一种赔偿方式。

15、试述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答:1.决定维持。即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2.决定限期履行。即行政复议机关认为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取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3.决定撤消、变更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即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消、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违法可以责令被申请人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2)适用依据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决定撤消,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可责令被申请人重新做出具体的行政行为。

17、论追究行政责任的原则。-------1责任法定原则2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原则3补救、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8、简述行政法的特点。(一)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二)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1.行政法的内容广泛2.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易于变动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在与一个法律文件中。

19、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答:一类原则是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另一类是一般的行政法原则。再一类是行政法的特别原则。对行政主题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20、论确立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2)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3)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4)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特殊主体。总而言之,行政主体的判断必须综合考虑各项标准。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机关为限。只有那些享有国家行政权,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权,并能够独立承当因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才是行政主体。

21、论行政法作用的双重性。----一方面行政法具有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的作用;另一方面行政法具有保护公民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作用。他的作用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偏废。过分强调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而忽视或轻视公民权的保护,或者过分强调保护公民权而忽视或轻视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保障,都是对行政法作用的片面理解,都会影响到有机、和谐的行政法律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在目前民主与法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强调行政法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现实意义较强。

四、案例分析

1、“张某涉嫌经济问题”(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答:先回答行政程序有哪些基本程序和制度。再结合本案指明有哪些违法之处。如:违反了行政程序中的参与原则,违反了现行程序中的调查制度,违反了有关适用当场处罚程序的规定等。

2、(1)政府机关或其他组织的《会议纪要》等文件作出的规定不属于行政指导行为,也不属于抽象行政行为,不属于司法审查的范围。

(2)享有公平竞争权的相对人的原告资格。因为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平竞争权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3)政府对行政机关之间的职权分配,不属于司法审查的范围。

3、“植树率”(行政处罚程序)

答:(1)不合法,县政府无权议定行政处罚;(2)分政府的行为不合法,因为县政府的决定是违法的,另外在处罚程序上也是违法的,理论(答:当场收缴程序即简易程序的条件);(3)可以起诉,法律规定,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起诉。

4、(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可以参照的规章范畴。(即政府的规章之种类)

(2)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5、(1)执行职务的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区别。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属于执行职务的行为,通常有以下四个标准:第一、职权标准;第二、时空标准;第三、名义标准;第四、目的标准。

(2)国家赔偿法第7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3)赔偿请求人递交了赔偿申请后,赔偿义务机关未明确表示,可以在向赔偿义务机关递交赔偿申请后的两个月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4)人民法院审理家提出的国家赔偿诉讼,应适用行政赔偿程序。

(5)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应该符合什么条件

6、公务员张某经常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抓获,处以拘留和罚款。单位收到公安机关对某的裁决通知后,经研究做出予以开除的处分决定。某不服,以公安机关和所在单位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试析:人民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张某的起诉?为什么?

答:一,对该公务员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该公务员对所在单位给予记过处分不能受理的原因在于其所在单位给予的开除的处分其本质上属于行政处分范畴。行政处分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在我国目前所规定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内,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对“行政机关内部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提起的诉讼,因而对该公务员因其所在单位的开除的处分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对于公安机关的处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受案范畴,人民法院予以受理,但是,因为本案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该公务员对治安处罚不服必须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才符合条件。

7、(1)经复议的行政案件,如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应以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法规为根据,参照规章,不能以部门规章为根据。

(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对规章进行附带审查,如果发现规章同法律抵触,则不适用。

(4)人民法院经两次合法传唤,如果被告仍不出庭,法院可以依法继续审理并缺席判决。

8.(1)派出所的行为不合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派出所只具有警告、处50元以下的罚款的职权,因此,派出所以自己的名义做出拘留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违法的。

(2)可以。因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9.答:一,对该公务员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该公务员对所在单位给予的开除处分不能受理的原因在于其所在单位给予的开除处分其本质上属于行政处分范畴。行政处分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在我国目前所规定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内,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对“行政机关内部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提起的诉讼,因而对该公务员因其所在单位的开除处分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0.第一问:派出所的行为存在如下违法情形:(1)、刘某的违法行为已经超过追诉时效,不能对之进行行政处罚;(2)根据当时生效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派出所无权以自己的名义处以3000元的罚款;(3)该案件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和当场收缴罚款的条件,因此,派出所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并当场对罚款进行收缴是违法的;(4)派出所不向刘某出具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也是违法的。

行政法00261

一,选择题

1.回避制度是何项原则的体现(行政公正)

2.行政法主体不明确的行政决定属于(无效行政决定)

3.下列属于行政法的渊源(自治条例)

2.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谁管辖(B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A.该派出机关B.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C.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上一级行政机关D.B或C

8.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行政规章)

9.下列何项属于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13.行政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14.在我国,下列何项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

15.下列何项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A.村民委员会B.街道办事处C.公安派出所D.工商行政管理所

17.行政许可行为是一种(应申请的行政行为)

1、美国行政法作为一个部门法产生的标志是其在1887年设立了(州际商业委员会)

2.属于行政法的重要特征的是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下列行为能引起行政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是(行政机关辞掉本机关公务员的行为)

3、在一般情况下是各类行政法律关系的必要当事人的(行政主体)

4、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渊源的有(最高人民法院对行政规范运用所作的解释)

6、下列不符合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公安机关将限制人身自由的职权委托某学校行使)

7、行政法治原则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政府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下列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是(行政赔偿)

8、行政法主体对违法人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应在法定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种类和幅度,此要求符合(自由裁量适当原则)

9、我国公务员的回避体现了(行政公正原则)

10、在我国属于国家公务员的是(省公安厅长)

11、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受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12、下列属于地方政府派出机关的(行政公署)①行政公署②乡人民政府③居民委员会④审计署驻湘办事处

13、社会组织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行政的行为,视为(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14、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15、行政法规有权设定(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

16、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国务院)

17、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都是追究违法者行政责任的形式)

18、行政行为在下列何种情形下导致行为主体对造成相对人损失予以适当的补偿(行政行为被废止)

19、吊销许可证的处罚,属于(能力罚)

20、下列行政处罚中适用听政程序的有(责令停产停业)

1、某县民政部门将某残疾人安排到县某工厂工作,该行为是(行政给付行为)

2、行政合同是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3、下列行为中可以适用代执行的是(强制拆除违法建筑)

4、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一并纳入复议审查范围的是(长沙县政府的规章)

5、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下列情形,属于滥用职权的是(以权谋私)

6、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为不服的,被申请复议的主体是(做出委托的行政机关)

7、下列属于司法审查受案范围的是(某市卫生局责令某药厂停产停业的决定)

8、下列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是(行政调解行为)

9、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以做出变更判决的是(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1.属于我国行政法渊源的是自治区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

4.强制行政法是“控权法”的国家是英美

5.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回避是下列原则的具体体现行政公正原则

6.属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县人民政府

7.选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某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8.属于国务院组成成员的是①国务委员②审计长③秘书长

10.某县技术监督局委托该县技术推广站对贩卖假种子的某单位进行处罚,做出该处罚的名义必须是县技术监督局

12.行政法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决定,属于无效行政决定

13.属于依申请的行政决定的是:颁发营业执照;颁发排污许可证;发放扶恤金。

14.属于行政征收的是某环保局向某企业收取污水超标排污费

15.狩猎许可证赋予当事人的狩猎权可以抛弃

16.省政府向获得”省级劳动模范”称号的劳模颁发奖金的行为是行政奖励

17.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18.属于行政处罚的是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的拘留.

19.行政处罚中适用听政程序的有吊销营业执照

20.某环保局责令违法排污的某造纸厂拨出专款限期治污的行为,是对该企业的能力罚

21.对行政决定可以依法予以强制执行: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

22.某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非法殴打公民致残的,赔偿义务机关是:某工商局

24.公民单独就行政损害赔偿行政机关提出请求应由行政机关先行处理,对行政机关的处理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

25.对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某行政公署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有管辖权的是某省政府

26.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一并纳入复议审查范围的是长沙县政府的规定

27.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同我国公民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同等的

28.在司法审查中,被告的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29.人民法院审判行政案件的具体组织形式合议庭

30.人民法院可以做出变更判决的是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31.在政府的下列行为中,就其与相对方的关系而言,具有行政法律关系性质的是:订立行政合同,行政裁决

33.某食品卫生防疫站根据法律对某违法行为可以处“20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的规定,对某食品店处以5千元的罚款,该决定属于自由裁量行政决定,单方行政决定,具体行政决定,依职权行政决定

34.下列何项行政行为决定属于无效:工商局对某企业做出行政处罚时,未向其表明身份;某公安派出所对某违法相对人做出罚款3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某税务局做出行政处罚时,规定相对人不得对此决定提起行政复议;某工商局工作人员在某相对人的贿赂下为其颁发了营业执照;某政府发布降低税率的决定

35、行政赔偿构责任的构成要件是:相对人的损害是行政主体造成的;损害是行政主体违法行使职权造成的;行政侵权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损害是现在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赔偿是法律规定的。

1、美国行政法作为一个部门法产生的标志是其在1887年设立了州际商业委员会

2、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出现在法国

3、属于我国行政法渊源的有最高人民法院对行政规范运用所作的解释

4、说法正确的是行政法规的制定的主体是国务院

5、不符合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行政机关任意将行政职权委托给某学校行使

7、选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10、国务院向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劳模颁发奖金的行为行政奖励

11、属于行政征收的是某水资源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

12、某公民的违章建筑严惩影响防洪工作,且拒不拆除,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某建筑队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公民承担的行为是代履行

13、我国公务员的回避体现了行政公正原则

14、某县民政部门将某残疾人安排到县某工厂工作,该行为是行政给付行为

15、行政行为以其启动是否需要行政相对人先行申请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16、属于行政处罚的是公安机关报对违法行为人的拘留

17、行政处罚中草药适用听政程序的有责令停产停业

18、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纠纷

19、某公安局对有违法行为的甲给予罚款3000元的处罚,甲逾期不履行,对此该公安局可以依法拍卖查封、扣押的财产

20、某环保局责令违法排污的某造纸厂拨出专款限期治污的行为,是对该企业的能力罚

21、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22、违法行为在一定期限内未被发现的,不得再给予行政处罚。该期限是3年

23、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下列情形,属于滥用职权的是以权谋私

24、对下列何项行政决定可以依法予以强制执行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

25、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被申请议的主体是作出委托的行政机关

26、对某省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经该省政府复议,仍不服的,相对人还可以向国务院申请复议,但国务院裁决为终局的裁决

2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对行政规章的适用是参照

28、下列属于司法审查受案范围的是某市卫生局责令某药厂停产停业的决定

29、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变更判决的是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30、当未成年人甲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的不法侵害时,赔偿请求人是甲本人

1、公安局给所属干警纪律处分;财政局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人民法院审查工商局处罚决定;省政府给某科学家颁发自然科学奖50万元这些形成的关系都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2、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人民政府都有权制定行政规章

3、甲乙两人因开玩笑而致发生口角,公安局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给予两人10天的拘留;某工商部门指出,要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者被罚得倾家荡产,永不得翻身;甲经某规划部门批准建一三层小楼,但其在施工中,擅自加至五层,某镇政府以其违章建房为由,要求其将所建之楼全部拆掉以上做法违反比例原则

4、相对方对行政主体的下列决定不服可依法提出:羁束行政决定;单方行政决定;具体行政决定;依职权行政决定。

2、行政法治原则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政府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下列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是(行政赔偿)

3、街道办事处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5、在我国属于国家公务员的(市公安局长)

6、根据《组织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产生方式为(选任制)

7、行政主体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在下列何种情形下导致行为主体应对造成相对人损失予以适当的补偿(行政行为被废止)

9、行政行为的确定力主要针对的是(行政主体)

10、政府民政部门对地镓可归者的安排属于(行政给付)

11、行政征收的一种(依职权行政行为)

12、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时效是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

13、下列属于行政征收的是(某水资源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

14、行政法主体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应在法定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种类和幅度,此要求符合(自由裁量适当原则)

15、对未满14周岁的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时,应当(不予以处罚)

16、下列行为中可以适用代执行的是(违法建筑强制拆除)

17、行政主体对不履行行政法上义务的相对人科以一不定期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其履行的行为是(执行罚)

19、行政合同是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20、行政主体发布天气预报的行为属于(行政事实行为)

21、同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经复议机关批准参加复议的相对人是(第三人)

2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被申请人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应该适用的判决是(撤销决定)

23、我国的行政赔偿方式主要是(金钱赔偿)

24、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为(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25、被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死亡的,有权要求赔偿的(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

26、下列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是(行政调解行为)

27、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提起诉讼的,被告为(复议机关)

28、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承担者一般是(被告)

2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的是(行政规章)

30、对于行政机关超越权实施的行为,人民法院应做出的判决是(撤销判决)

二、多选题

3.下列何项案件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范围(ABC)

A.吊销营业执照的案件B.责令停产停业的案件C.数额较大的罚款案件4、在政府的下列行为中,就其与相对方的关系而言,具有行政法律关系性质的是(行政调解、订立行政合同、行政裁决)

5、下条件中可以作为判断行政机关是否是行政主体的有(是否享有行政权、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做出和决定、能否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6、工商行政管理局为某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的行为属(授益的行政行为、单方的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7、行政处罚中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有(依法予以20元以下罚款的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申请的)

8、行政行为合法的要件是(行政主体的合法、行政行为证据确凿、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正确、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

9、行政权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的特点是(①自由裁量性③主动性和广泛性))

11、判断行政机关是否是行政主体的资格条件的有(125)①是否享有行政权②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做出行政决定⑤能否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12、复议期间被申请人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何种情况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24)②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④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13、行政相对方对行政主体的下列行政行为不服可依法提起诉讼的是(34)③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颁发营业执照④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

14.属于行政征收内容的是(C.拒不交纳排污费的企业所交的滞纳金

三,名词解释:

1、法律优先原则。

2、行政主体

3、行政奖励

4、自由裁量行政决定

5、行政赔偿

1、行政法的空间效力

2、职权行政主体

4、行政许可

5、行政复议

1、行政主体

2、行政决定

3、行政规范

4、行政规范性文件。

5、行政拘留

1、行政征收

2、行政相对人

3、行政决定的执行力

4、听证制度

5、行政裁决

6、行政征用

7、法律保留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

答: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告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其理由是:(1)由被告方负举证责任,有利于保护原告一方的诉权;(2)由被告方负举证责任,有利于充分发挥行政主体的举证优势;(3)由被告方负举证责任,有利于促进行政主体依法制度。被告负举证责任的范围:(1)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法律及行政规范依据;(2)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事实全部负举证责任;(3)原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不负举证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原告不负任何举证责任。原告对其所受到损害的事实,被告滥用职权的事实等只有举证责任。

2、简述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具有以下特征:(1)内容设定的单方面性。行政主体设定、变更或消灭权利义务,无须征得相对人的同意;(2)内容的法定性。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设定的,当事人没有自由约定的可能;(3)权利处分的有限性。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其不能抛弃或转让去权力,除非国家以自己的意志改变或撤销了这种权力,否则,就成了行政主体的渎职。

3、简述代履行的条件

代履行是指相对人不履行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所设定的可以由他人代为履行并能达到同一目的的义务,行政主体可以自行或交由他人代为履行并收取代履行费用的一种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采取代履行的行政强制执行,应具备下列条件:(1)相对人不履行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设定的义务;(2)代履行的义务必须是他人可以履行的义务;(3)代履行的义务必须是代履行后,能达到与相对人亲自履行义务同一目的的义务;(4)代履行的行政强制执行确属必要;(5)主体具有采取代履行的权力。

5、简述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对联行政复议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包括维护公共利益原则和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原则:(1)维护公共利益原则包括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及时复议原则;一级复议原则;书面复议原则;(2)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原则包括:法律地位平等原则;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原则;便民原则

1、简述行政决定的成立要件:

行政决定的成立要件是指构成一个行政决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从性质上区别行政决定与其他行为或非行政决定的标准。行政决定的成立要件有以下几个:行政权能的存在,行政权的实际运用、法律效果的存在和表示行为的存在。

2、简述行政赔偿争议中,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简述行政指导的法律特征。

行政指导与其他行政作用一样是行政主体所做的一种行为。它具有下列特征:(1)不具有法律效果。它并不为不特定相对人创设权利义务,也没有特定相对人设定、变更或消灭某种权利义务关系;(2)非强制性。行政主体或人民法院都不能强制执行或强制实施行政指导所确定的内容,其只能依赖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接受或自觉遵守。

4、简述实施行政处罚的条件。

实施行政处罚的条件如下:(1)违法主体。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主体应当是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2)主观状况。这是指违法主体实施违法行为时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等心理状况(3)违法行为。这是违法主体所实施的,违反行政规范并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为。

2、简述受委托组织的条件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是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三是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由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3、简述行政复议中适用撤销决定的情形。

行政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第一,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第二,适用依据错误的;第三,违反法定程序的;第四,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第五,行政决定明显不当的;第六,被申请人不依法提出书面答复、提交证据的。

4、简述行政强制执行与司法强制执行的区别。

(1)性质不同。行政强制执行是运用行政权的行政决定,司法强制执行是运用司法权所作的司法行为。(2)主体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司法强制执行的主体是人民法院。(3)执行依据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是行政法规范;司法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4)执行内容不同。行政强制执行所要实现的是行政义务,司法强制执行所要实现的可能是行政义务,也可能是民事义务等非行政义务。(5)被执行的权利不同。被执行人对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而司法强制执行中的被执行人却只有请求司法赔偿权。

1、行政指导具有的作用:具有如下四种作用(1)抑制作用。所谓的抑制作用是在某种意义上,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事实上具有抑制作用;(2)协助作用。所谓协助作用是指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并予以协助的作用;(3)调整作用。所谓调整作用是指行政指导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相互之间的利害冲突所起的平息作用;(4)引导作用。引导作用是指为实施和实现一定的政策或者计划,并依据该政策和计划引导相对人行动的作用。

2、简述执行罚的条件

执行罚的条件是:(1)相对人不履行已经生效行政决定所设定的义务;(2)协助作用。所谓协助作用是指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并予以协助的作用;(3)调整作用。所谓调整作用是指行政指导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相互之间的利害冲突所起的平息作用;(4)引导作用。引导作用是指为实施和实现一定的政策或者计划,并依据该政策和计划引导相对人行动的作用。

3、简述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P384

答:答: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需符合下列条件:一,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二,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三,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四,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不是想象的,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五,赔偿是法律规定的。

三、论述

1、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原则是判断行政决定的内容是否合理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平等对待、比例原则和正常判断和没有偏私:(1)平等对待。平等对待包括三种情形,即同等情形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比例对待;(2)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包括必要性原则和狭义的比例原则。(3)正常判断,即我们只能将大多数人的观点作为是否合理的标准;(4)没有偏私。这项规则要求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在实施行政决定时不受外部压力的干扰,对所处理之事没有成见,在做出决定之前未私自与一方当事人单独接触过。

2、行政主体中的派出机关:职权行政主体的派出机关是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因工作需要,经有权机关批准而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承担该区域内各项行政工作的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组织法第68条的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区公所,作它的派出机关”;“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这些派出机关在法律上是职权行政主体,在事实上也发挥着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的作用。

3、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行政相对人具有如下权利:(1)自由权、(2)平等权;(3)了解权;(4)参与权;(5)请求权。

外部行政相对人应当承担如下义务:遵守行政法规范,服从和协助行政管理,执行行政决定。内部相对人具有与外部相对人类似的义务,并且变得又参加罢工、游行示威和应该廉洁奉公等外部行政相对人所不具有的特殊义务。

4、行政合法性原则:①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要求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决定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它是行政必须服从法律的基本准则。

②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础。行政合法性原则是一法治、民主和人权原则为基础的。(1)法治原则。法治原则要求国家用法律来治理社会。因为只有法律才能以国家的名义来推行,才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2)民主原则。民主要求国家能够自我约束。因为只有在国家尊重民意,尊重宪法和法律的基础,才会有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存在;(3)人权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和制度的存在也要以保障人权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行政行为必须以人权原则为基础。

③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以下三项原则:第一,法律的规范创造力原则,即行政机关所指定的行政法规范是法律创造的;第二,法律优越性原则,即法律对即法律对行政具有支配性地位,行政作用不得与法律相抵触;第三,法律保留原则,即一切行政作用虽非必须全部从属于法律,但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由法律规定。

四、案例

(一)某一乡政府在一次计划生育执法活动中发现李某违法生育了第三胎,于是按照计划生育法,决定向其征收社会抚养费12000元。李某认为该费用太高,已经超出其承受能力,拒绝缴纳社会抚养费。该乡政府在多次催缴不果的情况下,出动20名工作人员扣押了李某的家具,带走李某喂养的猪四头,将出卖所得的款项折抵社会抚养费。

请问:1、该乡政府的行为是否合法?请你说明理由2、李某能否对乡政府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请说出你的理由。答:1、该乡政府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行为合法,乡政府做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作出征收决定。但其强制执行的行为不合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李某可以对乡政府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处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公务员王某多次通过各种手段窃电,市电力管理局发现后,给予其罚款5000元、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王某所在单位了解情况后,又给予其开除的处分决定。王某不服,认为处罚和处分均太重,遂分别以电力局和所在单位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问:

(三)公务员张某经常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抓获,处以拘留和罚款。单位收到公安机关对某的裁决通知后,经研究做出予以开除的处分决定。某不服,以公安机关和所在单位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2005年5月4日,某派出所在调查一个治安案件时,发现刘某于2004年10月3日曾和一个小偷有过“打牌赌博”的行为。于是当场以派出所的名义做出罚款3000元的处罚决定书,并且当场收缴了罚款。收缴罚款的时候,派出所向刘某出具了收款的收据。

问:1、派出所的行为存在哪些违法的情形?2、刘某如果要提起行政诉讼,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

第一问:派出所的行为存在如下违法情形:(1)、刘某的违法行为已经超过追诉时效,不能对之进行行政处罚;(2)根据当时生效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派出所无权以自己的名义处以3000元的罚款;(3)该案件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和当场收缴罚款的条件,因此,派出所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并当场对罚款进行收缴是违法的;(4)派出所不向刘某出具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也是违法的。

问:(1)本案法院能否受理?为什么?(2)法院若能受理该案,则此案的原、被告分别上谁?为什么?

(3)刘某可否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谁?(3分)(4)刘某申请行政赔偿的范围是什么?

答。(1)。本案法院可以受理,理由是该案属于受理范围。

(2)法院受理此案,原告为刘某,被告为市工商局。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

(3)可以,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区工商局。

(4)刘某申请行政赔偿的范围:1.对罚款的赔偿即返还罚款,2.停业期间的损失。

(六)县人民政府的罚款,当场强制收缴,拘留的行为

问:(1)县政府的规定是否合法?为什么?(2)乡政府的规定是否合法?为什么?(3)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1)、县政府的规定是违法的。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没有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2)、乡政府的行为也是违法的。在实体上,该乡政府适应法律错误,因为,上述县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是违法的,不能作为该乡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在程序上,该乡政府的行为也是违法的,因为根据法律,适用当场收缴处罚程序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违法事实清楚、确凿并有法定依据,相对人对违法事实异议不大或没有异议;(2)较轻的处罚及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下处罚。该案件显然就不具备上述条件。

(3)、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处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七)、派出“扫黄打非”行动中,以派出所的名义做出拘留,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问:(1)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2)是否可以行政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1)派出所的行为不合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派出所只具有警告、处50元以下的罚款的职权,因此,派出所以自己的名义做出拘留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违法的。

(八)、县人民政府的罚款,当场强制收缴,拘留的行为

问:(1)县政府的规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2)乡政府的规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3)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答:(1)、县政府的规定是违法的。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没有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九)、公务员某经常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抓获,处以拘留和罚款。单位收到公安机关对某的裁决通知后,经研究做出予以开除的处分决定。某不服,以公安机关和所在单位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试析:人民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张某的起诉?为什么?

答:一,对该公务员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该公务员对所在单位给予的开除处分不能受理的原因在于其所在单位给予的开除处分其本质上属于行政处分范畴。行政处分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在我国目前所规定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内,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对“行政机关内部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提起的诉讼,因而对该公务员因其所在单位的开除处分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答:(1)行政处罚的原则是指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一,处罚法定原则。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三,公正、公开原则。四,处罚救济原则。五,一事不再罚原则。六,过罚相当原则。(2)行政处罚的程序。一,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①表明身份。②说明处罚理由。③给予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④制作笔录。⑤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⑥备案。⑦执行。二,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①立案。②调查取证。③听取申辩与听证。④做出处罚决定。

4、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列哪一个事项不属于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范畴的(3)③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其他事项

6、下列何项属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2)②行政许可

7、下列何项行政处罚,相对人有权申请适用听证程序(4)④责令停产停业

9、对未满14周岁的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时,应当(1)①不予处罚

10、公安机关的执法人员将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强制带离现场、盘问的行为属于(3)③即时强制

11、下列行为中可以适用代执行的是(1)①违法建筑物的强制拆除

12、行政合同属于(4)④双方行政行为

13、行政主体发布的气象预报属于(1)①行政事实行为

14、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行为时,保障公民的了解权和参与权得以实现的原则是(1)①程序公正原则

15、下列何项不属于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的内容(2)②宪法监督制度

16、行政复议机关认为被申请人所作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应作出下列何种复议决定(4)④撤销决定

17、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管辖机关的的是(②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

18、行政赔偿的责任主体是(1)①行政机关

19、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失应给予(1)①行政赔偿

20、行政机关依法责令由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责任的是(1)①行政赔偿

21、作为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必须是(2)②具体行政行为

22、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是关于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审理(1)行政案件分工和权限①第一审

23、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由(1)管辖()①中级人民法院

24、甲乙两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被告为(4)①甲行政机关②乙行政机关③甲乙两行政机关的共同上级行政机关④甲乙两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25、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行政诉讼中,由谁承担举证责任(2)②被告

26、我国的行政赔偿的主要方式是为(1)①金钱赔偿

27、同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由利害关系,经复议机关批准参加复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3)③第三人

28、在我国第一次确立了行政听证制度的法律是(1)①行政处罚法②行政诉讼法③行政复议法④行政赔偿法

29、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裁决何种争议的行政司法活动(2)②民事争议

30、重大、明显违法是行政行为()的条件(4)④无效

32、以下规范性文件中不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4)④湖南省公安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3、下列哪项属于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属于各部门之首3)③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34、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2)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3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权特点的是(3)③参与性

36、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4)④公安局法制科

37、在我国,下列哪项属于国家行政机关(1)①国务院

3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的是(1)①通报批评

39、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行。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4)④先行处置权

40、行政主体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属于(1)①抽象行政行为

41、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1)①无效的行政行为

42、行政行为在下列何种情形下导致行政主体对相对人损失予以适当补偿(4)④行政行为被撤销

43、公安机关对酗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约束的行为,生效的规则是(即时生效)①实时生效

44、户口登记是一种(2)②行政确认行为

45、下列行政行为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2)②开除公职③行政拘留④暂扣许可证和执照

46、行政法规有权设定(4)④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的行政处罚

47、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某单位逾期拒绝拆除的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1)①直接强制

48、国务院向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颁发500万元奖金,该行政行为是(2)②行政奖励

49、下列合同不属于行政合同的是(2)②借贷合同

50、我国第一次确立行政程序听政制度的是(②行政处罚法)

51、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行为时,保障公民的了解权与参与权得以实现原则是(1)①程序公正原则

53、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六个月

54、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原则上不停止执行

55、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复议中一并申请审查范围的有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56、下列各项中,不能进行行政复议的是行政立法行为

5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对行政规章的适用原则是参照

58、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司法审查受案范围的是具体行政行为

59、在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中,适用判决形式的是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60、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描述正确的有(1、2)①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②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61、公务员责任的救济途径有(1、2)①申诉制度②控告制度③行政复议制度④行政诉讼制度⑤宪法诉讼制度

62、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1、2、4、5)①公定力②确定力③既判力④执行力⑤拘束力

63、下列哪些案件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1、5)①国家行为⑤终局性行政行为

64、行政合同的终止主要有如下情形(1、2、3、4、5)①合同履行完毕或者合同期限届满②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履行不可能③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除④行政机关因相对方的过错而宣布解除合同⑤行政机关依法或政策以及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单方面解除合同的。

65、我国行政法渊源的有(1、2、4)①法律②行政法规④国际条约

66、下列何项属于行政法律关系(1、2)①某公安局因建办公楼申请许可证与城建部门所形成的关系②某公安局越权处罚违约的建筑公司的所形成的关系

67、行政法权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以下特点(1、2、3、5)①自由裁量性②强制性③优益性⑤主动性与广泛性

68、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的种类有(1、2、3、4、5)①警告②记过③降职④辞退⑤撤职

69、行政相对方对行政主体下列行为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1、2、4、5)①认为行政主体非法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②认为行政终局裁决行为违法④认为行政主体给予自己的撤职处分过重⑤认为行政主体给予自己的行政罚款数额过高

70、下列何项属于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2)②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71、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4)④行政自由裁量权

72、世界上第一部以法典形式出现的行政程序法是(3)③西班牙《行政程序法

73、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回避原则是下列何项原则的具体体现(3)③行政公正原则

74、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1)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5、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机关是(3)③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

76、下列何项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3)③街道办事处

78、以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4)④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79、某区税务局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外部行政行为的是(2)②征收税款

80、下列属于行政行为无效条件的是(1)①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81、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其他车辆应给使用警报器和回转警灯的警车让道,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3)③行政优先权

82、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3)③支付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费

83、行政主体向违法的行政相对方收取滞纳金的行为在性质上属(2)②行政征收

84、公安机关对在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人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性质是(3)③行政强制

85、交通部门颁发的驾驶执照属于(1)①排他性许可

86、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所科罚种与幅度要与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过错程度相适应的原则是(1)①处罚法定原则

87、行政处罚的前提是(2)②行政相对方违法

88、下列制度中,属于行政机关解决民事争议的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

89、下列哪项行政行为是“消极行政”向“积极行政”的转变(4)④行政指导

90、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是回避制度

91、行政赔偿请求的时效为(1)①6个月

92、当未成年人的权益遭到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不法损害时,赔偿请求人是未成年人本人

93、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2)②应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94、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行政法渊源的有(1235)①宪法②法律③自治条例⑤中共中央发布的政策性文件

95、下列何项行为属于行政行为(123)①某税务局建办公楼向城建部门申请许可证的行为②某税务局起诉违约的建筑公司的行为③某税务局处罚某偷税的建筑公司的行为

96、行政罚款属于(24)②具体行政行为④赋予权益的行政行为

97、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2、3)②违反法定义务③主观有过错

98、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1234)①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②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③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的④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99、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对该复议决定仍不服,相对方(2)②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但该裁决为最终裁决

100、行政相对方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被申请复议的主体是(1)①作出委托的行政机关

101、行政复议程序中,申请人申请复议的期间一般为(4)④60日

102、某县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联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某公司罚款5万元。该公司提起行政诉讼的被告是(4)④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

103、在司法审查过程中被告的诉讼代理人不得(3)③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104、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以作变更判决的是(4)④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名词解释:

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行政优先权.

听证程序.

免予处罚

行政责任

行政法律关系

代履行

行政追偿

行政强制

行政指导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简答:

1其他规范性文件与行政立法的区别

1)制定的主体范围不同2)效力大小不同3)可予规范的内容不同4)制定的程序不同.

2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方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主要区别在:1)从法律的后果看,行政征收的结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而行政征用的后果则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了被征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2)从行为的标的看,行政征收的标的一般权限于财产,而行政征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3)从能否取得补偿来看,行政重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3)从能否取得补偿来看,行政征收是无偿的,而行政征用一般是有偿的,行政主体应当给予被征用方相应的经济补偿.

3行政不当及其特征

行政法上的行政不当也称行政失当,主要指行政主体的不当行为,它是专门针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合理行使而言的.行政不当的特征:1)行政不当不构成行政违法,它以合法为前提,是合法幅度内的失当,表现为畸轻畸重,显失公正等.2)行政不当基于裁量行为,而行政违法则是针对羁束行为和裁量行为的.3)行政违法必然引起行政责任,可以引起惩罚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而行政不当一般只限于补救性行政责任.4)行政违法一旦被确认,一般可溯及其发生时即无效,而行政不当既可只部分影响其效力,也可全部影响其效力.

4公务员的权利

1)身份保障权2)依法执行公务权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的权利4)参加培训的权利5)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6)提出申诉和控告的权利7)辞职权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5在哪些情况下,有权机关可以宣布行政行为无效

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2)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3)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4)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5)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6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用的范围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在行政处罚程序中,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下在,合理地实施行政处罚,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人要求,须公开举行有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在质证和辩论的基础上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7行政法的渊源

一般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殊渊源:5)法律解释6)其他规范性文件7)国际条约,惯例.

8行政法的特征

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范赖以生存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1)行政法的内容广泛2)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易于变动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定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9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

10行政处罚与执行法的区别

执行罚是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处罚的形式促使当事人履行义务.虽然行政处罚与执行罚都有着处罚的外在形式,但两者之间仍有明显区别:1)法律性质上存在差异.引起执行罚的行为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违法性,而行政处罚是以相对方的违法作为前提的.2)目的上存在差异.行政处罚目的是惩罚,教育行政违法行为人,制止和预防行政违法行为.而执行罚的目的是促使相对方在法定的期限内履行法定的义务.

11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力是重合的.5)大多数的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由法院通后司法程序解决.

12为什么在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证责任

被告负举重责任是指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机关负有提供赖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责任.由于行政诉讼的客体是具体的行政行为,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它最清楚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与法律依据,相对,行政相对方不易了解具体行政行为的因据,因此,被告具有较强的举证能力.

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既可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防止其滥用职权,又可以对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予以保障,使行政相对方不因行政机关滥用权力,自己又无法举证,而得不到实际有效的司法保护.

论述:

1试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答:1)不服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行政案件.2)不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3)因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而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4)因拒绝颁发许可证,执照或不答复而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5)因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或不予答复而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6)不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行政案件.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政案件.8)其他影响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案件.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折其他行政案件.

2谈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

答:1)行政指导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行政指导是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模式的要求3)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法制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采取行政指导有利于降低成本和社会成本.有利于更有效的实现行政目标.

3行政合理性原则及其具体内容

4试论行政赔偿的范围

答:1对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1)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4)违反使用枪支警械.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2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1)对违法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侵犯财产权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行政赔偿.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5试论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答:1处罚法定原则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包含1)实施处罚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政主体2)处罚的依据是法定的3)行政处罚的程序合法3公正,公开原则.坚持这个原则必须做到:1)实施处罚的动因符合行政目的.2)处罚决定要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3)处罚的轻重程度应与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危害大小相适应4)行政处罚必须符合理性.4处罚救济原则5一事不再罚的原则.6过罚相当原则

7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8试述行政程序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1程序公正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在程序上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必须排除各种可能导致不平等或不公正的因素.2相对方参与原则.是指行政相对方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权利,相对方参与的而则,必然包括行政程序公开的内容.3效率原则.是指行政程序的设立与采取应有利于行政效率的实现.

案例:略

行政法参考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行政主体的是法律、法规授予某种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

3.关于行政主体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代名词

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低于法律

5.下列哪项行政行为被认为从来就不具有法律效力?无效行政行为

6.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机关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7.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8.下列哪项是以行政行为对象为标准进行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9.以立法的目的为标准,可以把行政立法区分为执行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0.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强制查封、扣押,此种行为属于直接强制执行措施

11.公安机关的执法人员将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强制带离现场进行盘问的行为是即时强制

12.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中享有行政优益权

13.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行业和相对方进行行政指导,属于宏观行政指导

14.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指导的是人民银行发布利率调整的公告

15.行政指导对行政相对方而言不具有强制力

16.行政相对方在行政合同中的特殊义务是接受行政机关管理、监督和指挥的义务

17.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工商局委托某金融机构代收罚款的委托合同

18.下列选项中,对于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二者发生的基础不同,赔偿是因违法行政而导致的后果,补偿是因合法行政而产生的

19.下列选项属于行政程序的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过程的总和

20.实质性行政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是依据实体法追究行为主体的惩罚性行政责任

21.下列情形中,国家不负赔偿责任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

22.第一次确立我国听证制度的法律文件是《行政处罚法》

23.行政赔偿的主要方式是支付赔偿金

24.行政侵权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25.行政复议的原则不包括调解原则

26.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与制度的是被告负举证责任制度

27.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28.下列案件属于司法审查受案范围的是人民政府责令某企业停产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定

2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前提

30.我国行政诉讼的客体是具体行政行为

31.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政行为法的分类标准是行政法的作用

32.下列关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法律保留原则是行政合理性原则的重要内容

33.下列关于行政机构的表述,错误的是行政机构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

34.下列关于反射性利益的表述,错误的是现代行政法理论往往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来扩大反射性利益的范围,缩小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从而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

35.下列行为属于行政行为的是某地发生洪灾,民政局向灾民发放方便面和帐篷

36.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分类标准是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

37.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的表述,错误的是行政立法的稳定性比权力机关立法的稳定性强

38.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9.乘客搭乘民航客机所缴纳的机场建设费属于行政征收

40.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许可正式设定依据的是行政法规

41.王某参与聚众赌博被公安局查获,经调查,王某系一名12岁在校学生。本案中,公安局应该对王某不予处罚

42.下列关于行政强制的表述,错误的是强制收购是一种即时性强制措施

43.下列属于程序公正原则保障制度的是专家咨询制度

44.A市某县土地管理局以刘某非法占地建筑住宅为由,责令其限期拆除建筑,退还所占土地。刘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刘某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复议

45.下列关于行政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行政合同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46.根据行政的范围,行政违法可分为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

47.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确认发明专利的案件应由下列哪个级别的法院管辖?中级人民法院

48.公安机关认为处在醉酒状态中的张三,对他人安全构成威胁,将张三约束到酒醒,这种行为属于即时性强制措施

49.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适用简易程序,保障的是效率原则

50.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归责原则

51.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表述,正确的是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52.持有行政许可证的公民不得随意改变许可范围,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53.下列关于我国司法审查受案范围的表述,错误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抽象行政行为也纳入了司法审查的范围

54.下列关于司法审查中“参照规章”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人民法院对规章行使间接审查权

55.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顶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下列哪个机关裁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6.《行政诉讼法》中没有规定下列哪种类型的司法审查判决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57.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下列哪个机关申请复议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58.武汉市江夏区居民何某长期居住在广州市天河区。2007年8月何某前往南京市鼓楼区出差,路过杭州市时,何某因涉嫌聚众赌博被杭州市西湖区公安分局处以15天行政拘留。何某不服,欲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个法院对此案没有管辖权南京市鼓楼区基层人民法院

59.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表述,错误的是听证会一律公开举行

60.下列关于行政指导的表述,错误的是行政指导不具有强制力,但能够直接产生行政法律后果

61.下列可用行政裁决解决的争议是特定的民事争议

6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监督行政关系

63.下列机关中可成为行政监督检查主体的是.国务院

64.下列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具有包容关系,前者包容后者

65.下列组织中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省人民政府

66.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法定期限是60日

67.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特征的是效力先定性

68.行政合同属于双方行政行为

69.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的是行政法规

71.抽象行政行为主要特点是准立法性

72.下列关于行政命令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行政命令是一种设定行政相对人义务的行为

73.依据《行政许可法》,下列机关中享有行政许可设定权的是国务院

74.下列处罚属于申诫罚的是通报批评

75.依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是2年

76.下列属于行政给付形式的是抚恤金

77.公安机关对吸毒者强制戒毒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行政强制

78.行政主体不明确或者明显超越职权的行政行为是无效行政行为

79.下列制度中属于行政效率原则保障制度的是时限、时效制度

80.行政指导的特征之一是非强制性

81.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在受理受害人赔偿申请后作出是否赔偿决定的法定期限是2个月

82.国务院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83.张某被公安机关违法行政拘留5天。国家上一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是30元,该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450元。公安机关应支付张某赔偿金150元

84.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接受行政处分

85.下列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违反行政规章的行政行为

86.下列关于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区别表述正确的是.行政征收的法律后果是转移财产所有权,行政征用却不发生所有权转移

87.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是国际条约

88.行政主体对于行政相对人的正当防卫行为应不予处罚

89.劳动教养的期限一般是1-3年,必要时可延长1年

9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包括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9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分为.实体行政法和程序行政法

93.行政合法性原则的主要规范对象是.行政主体

94.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务员的是县长

95.下列对国务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国家主席的辅助机构

96.下列选项中属地方派出机关的是街道办事处

97.无效行政行为与可撤销行政行为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有权机关可以在任何时候宣告其无效或撤销该行为

98.下列选项中的行政行为应被废止的是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行政行为

101.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责令停产停业

102.烟草专卖许可属于独立许可

103.下列选项中既属于行政确认又属于行政监督的是纳税鉴定

104.下列选项中属于专门监督机关的是.商检局

105.下列行政行为中属于行政裁决的是某环保局责令污染企业向受害人赔偿损失的决定

106.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107.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国有土地使用合同

108.下列选项中可能需要举行听证的行政处罚是责令停产停业

109.下列四项概念中与其他三项不属于相同类型的是行政不当

110.某人被区公安分局拘留5日,该公民不服处罚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作出了改处拘留10日的处罚决定。如果该行政行为被确认为违法,市公安局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事项是5日的拘留

111.刘某被警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打死。有权请求国家赔偿的申请人是刘某的妻子

112.某房屋被城建部门错误地认定为违章建筑而予以拆除。国家应当支付赔偿金

113.某省某市甲区公安局和乙区工商局以共同名义对某企业实施了行政处罚,如该企业

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是市人民政府

114.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向以下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上一级主管部门

115.公民甲因殴打公民乙而受到县公安局处罚,甲不服向地区公安局申请复议,地区公安局受理了此案。乙在本案中的地位是第三人

116.某乡人民政府根据县公安局的委托,对殴打张某的李某处以20元的罚款,张某认为处罚太轻而依法申请复议。本案中的被申请人是县公安局

118.下列选项中属于司法审查范围的是影响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119.司法审查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120.复议机关改变了原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司法审查中做被告的机关是复议机关

121.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的分类标准是性质

122.国家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或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它职务的,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降职

123.下列何项是公务员的权利辞职

124.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125.下列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的是行政处分

126.经济特区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127.国务院部门规章应报国务院备案

128.行政许可行为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129.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130.行政处罚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不予处罚

131.行政给付行为赋予公民的是金钱、实物

132.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粮食局和农民签订的粮食订购合同

133.“消极行政”向“积极行政”转变的重要行动是行政指导

134.下列不属于行政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的是表明身份

135.行政违法的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136.行政赔偿请求时效为.二年

137.王某因行政侵权而死亡,属于行政赔偿请求权人的是王某的父母,王某的继承人与王某有扶养关系的亲属

138.行政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法律地位平等

139.司法审查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

140.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判决以人民法院院长名义作出。

二、多项选择题

1.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相比较,行政行为的特征有(ABCDE)A.公共服务性B.从属法律性C.裁量性D.单方意志性E.效力先定性和强制性2.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行政处罚原则的是(ABCE)A.处罚法定原则B.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C.公正、公开原则E.一事不再罚原则和过罚相当原则

3.下列属于管制性行政指导的是(BCD)B.抑制物价暴涨C.确立外商投资的方向与范围D.实施晚婚晚育政策

4.行政主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有(ABE)A.支付赔偿金B.恢复原状E.赔礼道歉

5.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司法审查判决可分为(ABCDE)A.维持判决B.撤销判决

C.履行判决、变更判决D.判决驳回诉讼请求E.确认判决、行政赔偿判决

6.下列属于行政法一般渊源的是(ABCDE)A.宪法与法律B.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C.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D.国际惯例与国际条约E.司法解释

7.公务员法律关系消灭的原因主要有(ABE)A.开除公职B.辞职、退休、离休和判处刑罚E.死亡和丧失国籍

8.下列行政机关中具有行政立法权的是(ABCD)A.教育部B.国家税务总局C.厦门(经济特区)市人民政府D.北京市人民政府

9.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CD)A.程序公正原则C.相对方参与的原则D.效率原则

10.下列关于行政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ACD)A.行政责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C.行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D.只有在行政公务行为中的行为才能引起行政责任

11.行政行为以是否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分为(CE)C.要式行政行为E.非要式行政行为

12.下列因素能够导致公务员法律关系变更的是(ABC)A.晋升B.降职C.交流

13.我国行政指导应当确立的原则有(ABCD)A.合法原则B.合政策原则C.民主自愿原则D.及时灵活原则

14.缔结行政合同的方式有(BCDE)B.招标C.邀请发价D.直接磋商E.拍卖

E.变更判决

16.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与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CE)A.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受监督地位C.都具有非对等性E.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行为,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政行为

17.下列选项中可能导致行政行为被撤销的是(CE)C.合法要件缺损的行政行为E.不适当的行政行为

E.时效制度

19.具有下列某种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ABCDE)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B.适用依据错误的C.违反法定程序的D.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的E.明显不当的

20.司法审查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依据(ABCDE)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E.行政规章(参照)

21.行政法主体包括(ABC)。A.行政主体B.行政相对方C.监督主体D.立法机关E.司法机关

22.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行为(ABCE)A.某土管局辞退本局公务员的决定B.某土管局对违法用地的公民作出处罚的决定

C.某土管局和某房地产公司签订土地出让使用权的合同D.某土管局向财政局申请增加经费的决定E.某土管局奖励绿化土地有功人员

23.下列何项是行政立法的特征(BC)A.不可诉性B.行政性C.准立法性D.对象的普遍性E.强制实施性

25.司法审查以(ABCDE)为依据。A.法律B.行政法规C.行政规章(参照)D.地方性法规E.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名词解释题

1、行政合法性原则

3、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给付

6.行政命令

7.行政合同

8.宏观行政指导

9.行政侵权责任

12.行政程序

13.行政违法

14.行政确认

15.行政立法

18.行政委托

20.行政复议

23.国家行政机关。

27.具体行政行为

28.行政监督检查

30.行政复议第三人

31.确认判决

32.行政赔偿诉讼

34.行政责任

35、政赔偿义务机关

四、简答题

1、述行政职责的概念及其内容。(P59)答: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所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内容:依法履行职责、遵守权限规定。符合法定目的。遵循法定程序。

2、述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P266--)答:立案。调查取证。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3.我国司法审查的理论基础是什么?(P488--)答:民主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人权保障原则。

4.简述行政法的特点。(P12--)答:形式上的特点: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内容上的特点:行政法的内容广泛;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5.简述相对方参与原则的保障制度。答:表明身份的制度。公开、告知和说明理由的制度。陈述、申辩程序、听证程序和调查程序。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

6.简述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答:主体不同。范围不同。规则原则不同。程序不同。依法不同。

7.简述行政复议的主要特点。(P477--)

8.简述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P138--)答: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功能要件。

9.简述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P349--)答:回避制度。合议制度。辩论和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

10.列举我国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P161--)答:国务院。国务院、各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作为经济特区的饿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11.行政机关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缔结行政合同?(P308--)答: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

13.行政职权及其主要内容。(P53--)答: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执行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委托。监督权和行政司法权。

14.抽象行政行为及其特征。(P151--)答:对象普遍性。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准立法性。

16.司法审查的合法性审查标准的内容有哪些(P522--)答:主要证据是否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显失公正。

19.司法审查第三人的概念和条件。(P518)答:是指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厉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参加诉讼或由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条件:同被具体行政行为有厉害关系。第三人应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经本人申请或人民法院通知而参见本诉已经开始但未终结的诉讼。

20.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247)答:处罚法定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公正、公开原则。处罚救济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过罚相当原则。

21.行政赔偿的方式(P422--)答:A金钱赔偿:人身损害的金钱赔偿;财产损害的金钱赔偿;精神损害的金钱赔。B返还财产C恢复原状。D行政赔偿的其它方式。行政机关所有侵犯名誉权、荣誉权的行为都适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这些赔偿方式。

22.简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p209)答:依法设定原则。公众参与原则。适当性原则。成本一效益原则。

23.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p141--)答: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行政行为内容应答合法、适当。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行政程序。

24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p300--)答: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行政合同签定的目的是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国家行政管理目标。行政合同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在行政合同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机关享有行政优益权。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26.我国行政法法律渊源的种类。(p8--)答:宪法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条约与协定。

27.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p119--)答:公共服务性。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28.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p163--)答:依法立法原则。民主立法原则。科学立法原则。

29.简述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p245)答:作出决定的主体范围不同。所制裁的对象不同。采取的形式不同。行为的性质不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

30.简述行政指导的意义和作用。(p321--)答:意义行政指导是对现行法律不完备的及时补充。行政指导是对某些僵硬法律手段的有效替代。行政指导体现了现代行政管理民主化的发展趋势。作用:对强制性法律手段的补充作用。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对社会生活的协调和疏导作用。对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完善行政程序法的意义。(P340--)联系实际说明完善行政程序法的意义

其次,完善行政程序法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促进和发展人权事业。行政程序与立法程序、司法程序一样在人权保护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行政程序法之所以在人权保护中具有如此重要作用,是因为它可以为公民在行政权的行使过程中提供参与、监督、防卫及救济的权利。公民在行政机关作出不利行政行为时,可以通过听证程序参与行政决定的制作过程,表达自己的意愿,以防作出不公平不合法的决定。此外,行政程序法赋予公民的申辩、要求说明理由、拒绝等权利对于监督行政行为,防止侵权的发生也具有重要作用。行政程序法确立的公告、告知、卷宗阅览等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公民防卫和救济违法侵权行为的手段。

2.试述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P140--)答:即时生效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效力、对相对方立即生效。受领生效指行政行为须为相对方受领、才开始生效。公告生效指行政机关将行政行为的内容采取公告或者宣告等有效形式,使相对方知悉、明了行政行为的内容,该行政行为对相对方才能开始生效。附条件生效指行政行为的生效附有一定的期限或其他条件,在所附期限来到或条件消除时,行政行为才开始生效。

3.试论行政应急权力的行使应符合的条件。(P36)答: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非法定机关行使了紧急权利,事后由有权机关予以确认。行政机关作出应急行为应受有权机关的监督。应急权利的行使应该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序和范围内。应急权力造成个人或组织正当权益受损的,应事后予以一定的补偿。

4.结合行政法学理论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阐述一事不再罚原则。(P250)(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相对方的某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如罚款)处罚。或者说相对方的一个违反一种行政法规范时,只能由一个行政机关作出一次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解决的是行政实践中多头处罚与重复处罚的问题。《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可以说是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体现。正确理解这一含义应当注意:行为人的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了两个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给予两次以上处罚,但如果处罚是罚款,则只能罚一次,另一次处罚可没收财产等,只是不能再罚款;行为人的一个行为,违反一个法律法规规定,该法律法规同时规定施罚机关可以并处两种处罚,如可以没收并处罚款,罚款并处吊销营业执照等,这种并处不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违法行为性质严重已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当然使用。)

5.试论行政处罚的原则。(P247--)(行政法定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公正、公开原则;处罚救济原则/权益保障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过罚相当原则;)

7.论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P349--)A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回避制度;合议制度;辩论和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B相对人参与原则的保障制度:(表明身份的制度;公开、告知和说明理由的制度;陈述、申辩程序、听证程序和调查程序;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C效率原则的保障制度(时限、时效的制度‘关于步骤、顺序的制度安排;简易程序的适用)

8.试述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P147--)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有:(政相对方可不受该行为的拘束,不履行该行为只确定的任务义务,并且对此种不履行不承担法律责任;行政相对方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如行为机关、行为机关的上级机关、人民法院宣布该行为无效;C有权国家机关可早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该行为从行政相对方处所获取的一切均应反还相对方)

行政法复习资料

单选

1、行政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法国)

2、行政法治原则的一个重要求是政府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下列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定是(行政赔偿)

8、行政行为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导致行为主体应对造成相对人损失予以适当的补偿(行政行为被废止)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消和不可争辩力.

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政主体许多职务上的优先条件,即行政权与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在同一领域或同一范围内相遇时,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

听证程序:是指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在违法案件调查承办人员一方和当事人一方的参与下,由行政机关专门人员主持听取当事人申辩,质证和意见,进一步核实和查清事实,以保证处理结果合法,公正的一种程序.

免予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考虑有法定的特殊情况存在,对本应处罚的违法行为人免除其处罚.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

代履行:行政主体雇人代替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而强制义务人缴付劳务费用的行政强制方式.

行政追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向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或履行赔偿义务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或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能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物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原则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人赔偿的制度.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合法不仅指合乎实体法,也指合乎程序法。

3、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具体行政行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对象的特定性和具体化,属于某个个人或组织,或者某一具体社会事项。

4、行政给付(P282):又称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6.行政命令(P187):指行政机关的一切决定和措施。

7.行政合同(P299):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8.宏观行政指导(P320):是指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行业和相对方进行的行政指导。

9.行政侵权责任(P374):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12.行政程序(P335):是指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顺序、方法、方式以及时限的总和。

13.行政违法(P358):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14.行政确认(P229):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区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15.行政立法(P155):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范的权限和程序,指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16.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18.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的法律行为。

20.行政复议(P446):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行政相对人发生争议,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活动。

23.国家行政机关(P65):又称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即狭义上的人民政府,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以及相应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指挥和监督的国家机关。

27.具体行政行为(P131):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具体行政行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对象的特定性和具体化,属于某个个人或组织,或者某一具体社会事项。

28.行政监督检查(P236):又称行政调查,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职权,对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命令、决定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监督的行政行为。

30.行政复议第三人(P458):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厉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复议。

31.确认判决(P536):人民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宜宣判决维持或者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作出确认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决。

32.行政赔偿诉讼(P414):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赔偿请求的程序、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诉讼。

34.行政责任(P369):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而引起的、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即行政违反以及部分行政不当多引起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35、政赔偿义务机关(P406):是指代表国家处理赔偿请求、支付赔偿费用、参加赔偿诉讼的行政机关。

8、行政行为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导致行为主体应对造成相对人损失予以适当的补偿(行政行为被废止)必须全部上缴

THE END
1.行政法的基本特征都有哪些专家导读 1、行政法并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统一的法典。2、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3、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4、具有明显的易变性。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其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https://mip.64365.com/zs/1051154.aspx
2.下列哪些属于行政法的渊源()爱问知识人正确答案:A,C解析:本文考查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https://iask.sina.com.cn/b/4Q9nlDYvstDV.html
3.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练习试题库与答案解析5、行政法是( a)C、法律 D、其他规范性文件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d) A、我国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大 C、国务院各部委 D、国务院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有(abd A、宪法 B、法律 C、判例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9930059_1132864882.html
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1、【多选题】下列哪些不属于我国行政法的渊源() A、国家条约 B、人民法院的行政判例 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D、行政法基本原则2、【多选题】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法源的有() A、国务院某部委的会议纪要 B、某市政府发布的征收过桥费的通知 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zunyi.ehqc.cn/ask/87_51.html
5.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渊源的有()。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的,纳入国家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 A. ()年内发生生产安全重大责任事故,或累计发生责任事故死亡10人(含)以上的 B. 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C. 发生暴力抗法的行为,或未按时完成行政执法指令的 D. 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故意破坏事故https://www.shuashuati.com/ti/25ffd00864f64a99833998ec2143a427.html?fm=bd312e0587f3911ea9a67c52e9c007970e
6.行政执法多项选择题6篇(全文)5.以下说法,属于现代行政法特征的是(ABC) A.内容广泛,性质复杂B.形式多样,数量庞大C.无统一法典 6.关于行政法的法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 A.就是行政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C.存在不同位阶规范性文件D.规范具有多样性与分散性 7.以下可能成为我国行政法法源的是(ABC)A.宪法与法律B.法规与规章C.立法解释 8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ipfkdrl.html
7.2024年黑龙江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黑龙江省安全员C证复审模拟考试C、泡沫灭火器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和醇、酮、酯、醚等有机溶剂的火灾 D、二氧化碳灭火剂可以扑救金属钾、钠、镁和铝等物质的火灾 26、【单选题】下列法律中,属于行政法的是()( D ) A、《公司法》 B、《节约能源法》 C、《合同法》 D、《建筑法》 https://blog.csdn.net/zd0618/article/details/136547260
8.下列法律中,属于行政法的是()。下列法律中,属于行政法的是()。A.《公司法》B.《建筑法》C.《合同法》D.《治安管理处罚法》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自考365网小编精心为广大自考学员整理的相关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想了解相关自考试题请持续关注自考365网校。让自考更有氛围,想加入自考365交流群请添加小编微信zbzikao365https://www.zikao365.com/ask/ad19030102347.shtml
9.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5. 下列社会关系属于行政法调整对象的是 。 A.跨国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购买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发生的民事关系 D.行政机关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时与行政相对方发生的社会关系 A B C D 6.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界定的。 A.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B.物质和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4673
10.青海司法行政网民法典中存在着很多为行政机关增设权力和义务、为私主体增设公法义务的条款,这些条款在性质上属于行政法规范,行政机关必须遵守之。由此,民法典已经不再是“纯粹” 的私法,而是越来越多呈现出公私法规范纵横交错、水乳交融的复合形态。对此,依法行政的法范畴解读不应该也不可能局限于单一法域,而必须把《民法典》这部http://qh.12348.gov.cn/pub/qhsfxzw/yfzs_head/fzdy/202212/t20221212_98430.html
11.属于行政法的法律包括()。A、行政组织法B、行政程序法C、行政诉讼法D、国家赔偿法正确答案: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你可能喜欢在进行急救的时候,应该持续多少时间?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2月1日的股票价格是48美元。交易者卖出200份执行价格为40美元的股票看跌期权,期权价格为2美元https://m.ppkao.com/wangke/daan/125907e76c7c4913ac1097e7ccea1471
12.下列法律中,属于行政法的是法律顾问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https://www.bkw.cn/flgw/ask/5677838.html
13.黄先雄:论“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识别及其对协议性质的影响摘要:对于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中的“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实务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区别在于是否将其限于行政优益权。最高人民法院在该司法解释的新闻发布会上,似乎有意将“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限定于行政优益权。鉴于行政优益权通常由法律规范直接规定,无需订立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42/15531.htm
1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PAGEPAGE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行政诉讼参加人的是()。A、原告B、被告C、人民法院D、第三人答案:C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法的法律渊源的是()。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法院的判例答案:D3.行政处罚的下列种类中属于资格罚的是()。A、行政拘留B、暂扣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430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