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法规是规范会计行为、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石,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完善,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三个层次。
1.会计法律是最高层次,如《会计法》,它规定了会计人员的基本权利、义务、方法及责任,旨在确认、维护和发展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
2.会计行政法规和规章则是对会计法律的细化和补充,确保会计行为的具体操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会计行为的规范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法律快车提醒您,会计行为规范不仅包括法律规范,还涵盖道德规范。
1.法律规范是国家强制实施的,对会计行为具有直接约束力,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依法行事,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2.道德规范则是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内在约束,强调诚信、公正、客观等职业操守,是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3.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双重作用下,会计行为应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标准,既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制约会计行为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
1.内在因素主要指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行为选择。
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新《会计法》明确要求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处理会计事务。
2.外在环境则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1)宏观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及市场环境等都会对企业经济活动及会计行为产生影响;
(2)微观上,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决策行为、企业文化等也会对会计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特别是企业负责人的行为对会计行为具有关键性影响,新《会计法》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