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反腐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湖南法治反腐研究会

由湘潭大学吴建雄教授、廖永安教授共同主编,李蓉教授担任执行主编的“湘潭大学精品教材”《监察法学》,2020年3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也是“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也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法律制度的法学教育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思,特别是反腐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法制成果。它将党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察法律制度。如何运用我们的智识创制监察法学理论学科,构建监察法学学科体系,不仅是在新起点上推进反腐败斗争法治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建设的时代命题,是新时代法学,法律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本书以帮助法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研习我国监察制度,培养广大监察干部,帮助全体受《监察法》保障和监督制约的公职人员学习《监察法》为编撰目的,肩负着科学定位《监察法》、全面阐释《监察法》、完整理解《监察法》、综合研究《监察法》的重任。

目录

第一章监察法学概述

第一节监察、监督权与监察法

第二节监察法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三节监察法学的基本范畴与学科体系

第四节监察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监察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监察制度的起源

第二节各国监察模式与发展

第三节我国监察制度的文化源流

第三章监察法的理论基础和中国特色

第一节《监察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监察法》的中国特色

第四章监察原则与监察方针

第一节监察法基本原则

第二节监察法基本方针

第五章监察体制与组织结构

第一节监察机关的宪法地位

第二节监察机关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第四节监察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

第五节监察委员会领导集体

第六节监察委员会派驻(出)机构

第七节监察官

第六章监察职责

第一节监察职责概述

第二节监督职责

第三节调查职责

第四节处置职责

第七章监察范围和管辖

第一节监察范围

第二节监察管辖

第八章监察权限

第一节监察权限概述

第二节一般性调查措施

第三节特殊性调查措施

第四节从宽处理建议

第五节非法证据排除

第六节调查管辖

第九章监察程序

第一节案件受理与问题线索处置

第二节初步核实与立案调查

第三节留置程序

第四节监察处置

第十章反腐败国际合作

第一节反腐败国际合作概述

第二节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立法框架

第三节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反腐败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第三节信息公开接受监督

第四节监察机关内部监督

第五节监察人员的职务要求

第六节监察事项报备制度

第七节监察人员的回避

第八节监察人员的保密义务

第九节被调查人申诉

第十二章监察法律责任

第一节对监察人员违法行为的责任究

第二节拒不执行监察机关决定、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妨碍监察工作的法律追究

第四节报复陷害和诬告陷害行为的法律追究

第五节追究刑事青任

第六节监察机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规定

第二节监察法与党内监督条例的贯通

第三节监察法与党纪处分条例的衔接

第四节《监察法》与《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的衔接

作者简介

廖永安,1972年生,法学博士,湘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在《求是》《中国法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出版《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民事诉讼制度专题实证研究》《诉讼费用研究》等著作二十余部。荣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教育部髙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奖励十余项。

李蓉,1968年生,法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理事、湖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3部,在《政法论坛》《法学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1项、司法部等省部级课题7项,参编教材多部。

张全民,1968年生,历史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史学位点负责人。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法律古籍整理,偏重于中国古代法律史(尤其是刑法史)及法律古籍点校、译注。2004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社会兼职有湖南省普法讲师团成员、湖南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主持过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法学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张义清,1974年生,法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湖南省新世纪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学者。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12项;著有《人大监督的立法轨迹》等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在《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摘录。曾获评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穆远征,1983年生,法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事诉法学、证据法学、监察法学教学研究。兼任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法治反腐研究会研究员、副秘书长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法学论坛》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吕晓刚,1985年生,法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兼任湘潭大学反腐败司法研究基地研究员、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先后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编参编著作七部,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THE END
1.中华文化中的法治元素(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上的分享正是仰仗着这种“劲士”精神,中国古代成文法传统才得以维系和完善,进而维护着统一的泱泱大国的生存与发展。六、新时代赋予中华法制文明的新内涵 受时代局限,在我国古代的法律运用中一直有高悬于法律监督和管理之外的存在,因此中国古代社会不是法治,而是运用法律的人治。中国古代法制传统给当代启示有三点:一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4267075791949231&wfr=spider&for=pc
2.素材2021高考必备热素材:中华法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内在的潜能,使优秀的民族精神与当代社会发展实际和时代精神密切融合,从而赋予固有的优秀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使之历久而弥新,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YxOTkzMg==&mid=2449353443&idx=2&sn=2fea1142537322a2199e48d90c137c10&chksm=84519950b3261046671051a29be529d5e4c918cb42ea9fa3e644f46e247785bf1480aa11790f&scene=27
3.学习时报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归纳出三种形式,分别是裂变、撞击与融合,他用“满天星斗”来形象地总结中华文明的多元统一,结论便是古代各族人民在中华辽阔国土上创造了历史。的确,传世文献和考古发掘,都能证明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交流与融合,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自然也包含了中华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4-09/23/nw.D110000xxsb_20240923_2-A8.htm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Z3、法的起源与发展 法的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法的历史类型、当代世界的主要法系、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法律全球化的基本理论。 4、法的作用、法治与法治理念 法的作用与局限性、法治的基本内涵、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和实践。 5、法的制定与实施 https://fa-ce.zuel.edu.cn/zgfzyjw_rcpy/cont/news-15427.html
5.暑假自学课第三讲全面依法治国(3)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法的起源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法的本质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6pt2805ct8002n206638.html
6.学术卡片李林:加强与新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法治政府建设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的目标,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 https://www.gmw.cn/xueshu/2021-03/30/content_34727504.htm
7.《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体系蕴含的多维向度在思想性方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始终贯穿着对真理的探求,实现了将宏大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相结合,使大学生在辨别和思考的基础上认同和践行党和国家的要求。例如,在对道德和法律的解读上,教材从道德和法律的历史起源和历史发展过程中来呈现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202/t20220216_2110913251.html
8.目录《上海法学研究》2024总第11卷监督行政权检察建议的法治化路径 倪佳祎 检察机关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双重观察——兼论《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之完善 张 飘 孙洪坤 法治文化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规范化建设起源研究——以首部党章为中心 张鼎 论纪检监察学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