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长廊之中国古代法治先贤人物及故事

我国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发展演进,中华法系成为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

主标:法治先贤人物

副标: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1、管仲——以法治国的第一人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春秋时期担任齐国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理念的人,他将国家治理与法家思想高度的统一起来,认为以法治国,可以有效地统一政令,无论施政、治理,都不过是“举措而已”。

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瑾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管仲和齐桓公)

2、李悝——中国变法的始祖

李悝,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的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共分《盗》、《贼》、《囚》、《捕》、《杂》、《具》六篇,成为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

3、商鞅——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战国时期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辅佐秦孝公期间,积极实行变法,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史称“商鞅变法”。

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主张以法治国,同时抱着法家“明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十年之后,秦民都适应了新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君书·更法》

译文:法度是为了惠及百姓,礼制是为了方便做事。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只要能使国家富强,不必沿袭旧的法度;只要能够有利于百姓,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4、慎子——由道入法的过渡

慎到,尊称慎子,战国时期人士,是由道入法的过渡人物,认为“治国无其法则乱”,主张“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即百姓、百官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时必须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权也要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的官吏只能严格地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即“以死守法”。百姓则要接受法令的规定,按法做事,即“以力役法”。慎到认为这样才能实行法治,并取得功效。在君主具体执法的过程中,慎到提倡法治,做到公平执法,反对人治。主张立法要为公,反对立法为私。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5、《荀子·君道》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

——《荀子·君道》

译文:有令国家混乱的君主,没有自然混乱的国家。有令国家治理的人,没有自然治理的法制。后羿的射箭方法没有消失,但后羿不能令后世的人都射中。大禹的法制仍然存在,但夏朝不能在后世称王天下。所以单单法制不能独立治国,法则不能自然执行。得到治国人才,国家才存在,没有治国人才,国家就会灭亡。法制,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君子,是法制的本源。所以只要有君子,法制即使省略一些,也足以普遍地使用。没有君子,法制即使俱全,实施时也会失去先后次序,不能够应付事情变化,足以造成混乱。不知道法制的意义,只知做修正法制条文的人,虽然知道得多,遇到事情一定会混乱。

6、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战国末期人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三者紧密结合,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韩非子·有度》

译文:法令不偏袒权贵,墨绳不迁就弯曲。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争。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所以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纷乱,判断谬误,削减多余,纠正错误,统一民众的规范,没有比得上法的。整治官吏,威慑民众,除去淫乱怠惰,禁止欺诈虚伪,没有比得上刑的。

THE END
1.关于法律的格言法律名人名言关于法律的名人名言中国历史法律注:为了便于顾客选图,我们特别制作了产品目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您需要的目录。 目录以word格式。按住ctrl键点击相关目录,可以链接到网站看实物大图及价格材质说明。谢谢! 关键词: 关于法律的格言 法律名人名言 关于法律的名人名言 上一幅:中国历史法律人物-沈家本 下一幅:中国历史法律人物-李悝http://www.wenhuaqiang.net/goods-15438.html
2.十堰市“历史名人活化工程”课题研究项目(第二批)公开招标采购十堰市“历史名人活化工程” 第二批课题研究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十堰“历史名人活化工程”和“历史文化活化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十堰市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 8 月 31 日 17 点 30 分(北京时间)前递交研究成果。 一、项目基本情况 http://m.10yan.com/m/showArt.html?contentid=709549
3.寿阳历史文化常识旁,自唐开始的这条古驿道,走过千年的历史,留下不少文 化华章。 四、历史名人 李通玄 佛教人物李通玄,世称李长者,又称枣柏大士,是唐代的华严学 者,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东南)人。青年时钻研易理,到四十余 岁时,专攻佛典,潜心《华严》 。当时正值八十《华严》译成。 于开元七年(719)春,他携带新译《华严经》https://www.360doc.cn/article/137012_365140503.html
4.启真馆2020年新书推荐《大唐帝国》[日]宫崎市定 著 廖明飞、胡珍子 译 中世纪是连接古代和现代的山谷,是一个权力崇拜的时代,也是一个宗教时代在黑暗的中世纪,作为统一的国家,唐朝建立了东亚人民的政治和文化基础。这一杰作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中世纪700多年的兴衰历史。 《隋炀帝》[日]宫崎市定 著 李弘喆 译作为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https://www.douban.com/note/749122956/
5.最新!第四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公布(附名单)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3月9日继续公布一批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涉及“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中国医疗行业协会”、“中国养老服务业者联合会”、“全国科学政策研究会”、“世界艺术学会”、“中国当代油画院”等32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 http://tzcredit.zjtz.gov.cn/art/2018/3/13/art_1229688737_5598.html
6.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内江师范学院主办2019年第01期从海外汉学与文旅整合看扬雄的历史名人效应 关键词:扬雄 海外汉学 文旅整合 扬雄作为四川历史文化名人,对四川的文化和经济建设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在利用扬雄的名人效应促进四川文化和经济建设之时,一方面要注重本土学者和海外汉学界对扬雄研究的视界融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扬雄的名人效应与旅游经济的融合,从而提升旅游https://www.youfabiao.com/njsfxyxb/201901/
7.10月图书市场热门新作——中国青年网名人传记《美丽之物》 本书主人公普林斯,原名普林斯·罗杰斯·内尔森,曾是当代流行音乐领军人物,专辑累计销量超过1.3亿张。令人惋惜的是,普林斯于2016年4月辞世,时年57岁,距离宣布将推出自传仅一个月。在“巴黎评论”网站资深编辑、传记作家丹·皮蓬布林的努力下,这部普林斯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著作终告面世。本书追忆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d.youth.cn/elitereference/201911/t20191117_12120893.htm
8.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3.为什么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为什么) 答: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https://www.meipian.cn/36zweggg
9.地名词库历史名人词库诗词词库医学词库饮食词库法律汽车零件词库、连续英文切割、各种中文词向量、公司名字大全、古诗词库、IT词库、财经词库、成语词库、地名词库、历史名人词库、诗词词库、医学词库、饮食词库、法律词库、汽车词库、动物词库、中文聊天语料、中文谣言数据、百度中文问答数据集、句子相似度匹配算法集合、bert资源、文本生成&摘要相关工具、cocoNLP信息抽取工具https://github.com/Qi-Ye/funN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