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恩格斯传》
作者:【英】戴维·麦克莱伦
内容简介:本书是关于恩格斯生平与思想的简明传记。麦克莱伦在30多年前出版的《恩格斯传》第一版中力图表明近年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日益增加,但恩格斯的贡献经常遭到误解和低估。这部关于恩格斯生平与思想的简明传记表明他的作用有多么重要,他不仅为马克思提供物质和道义上的支持,而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使很多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得到了发展。作者认为,恩格斯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家,特别是在人类学和历史学领域,而且对以往兴起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与马克思相比,恩格斯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在本书中文版即将付梓之际,麦克莱伦为中国读者撰写了序言,简要表达了他关于恩格斯生平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新见。
二、《意识形态论》
作者:俞吾金,男,浙江萧山人。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4年留复旦大学现代外国哲学教研室任教。曾任职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暨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中心(985国家级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著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意识形态论(修订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等。
内容简介:人是在意识形态的教化中学会思考的,人飘浮在意识形态中。要认识真实的自我和世界,先得破解意识形态之谜。作者从哲学史的发展深入地考察了“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和特征之后,阐明了意识形态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是一定时期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和,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价值观念体系,这就澄清了我国哲学教科书中长期将“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及其形式”相混淆的误解。本书广泛探讨了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与物化、异化和教化,与幻想,与合理性和合法性,与社会性格等各方面的关系。
三、《列宁传》
作者:季正矩
内容简介:本书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主要缔造者列宁的传记。
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领袖和导师,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视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书中以翔实的史实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列宁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优秀的中学生、学运领袖、仗义执言的律师,最后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直至创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程,客观叙述了列宁如何处理友情、爱情、亲情等方面的关系,全面揭示了列宁治党、治国、治军的高超艺术和胆识,从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列宁作为一代伟人的风采。书中还收录了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形象而立体地塑造了列宁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人生。
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
作者:陆杨
五、《马克思传》(第4版)
作者:戴维·麦克莱伦(DavidMcLellan),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它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述资料翔实、研究严谨,在欧美有着深刻的学术影响力。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思想导论》《马克思传》《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等。
内容简介:《马克思传》是研究马克思生平和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的重要文献。作者通过研究马克思生活的三个主要层面:个人的层面、政治的层面和精神的层面上去了解马克思的一生及其思想。本书不仅剖析了马克思以往不被人们所注意的文献,而且揭示了许多马克思的鲜为人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马克思。
六《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
作者:侯惠勤,男,1949年2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原籍广东湛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学科负责人等。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内容简介:该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历程,阐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鲜明地回答了在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力作。内容包括:从天上回到地上;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世界观历史观基础;幻想世界与真实世界;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等8章。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批判反思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内信仰的问题以及当代意识形态新走向及其表现,这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都有借鉴作用。
七、《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是党中央直属管理部门,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部门。1988年7月由原中共中央党史委员会工作机构――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合并而成。按照职能的定位,中央党史研究室既是党的历史的研究部门,又是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
八、《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作者:卡尔·曼海姆
内容简介: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高度发展,即使人类得到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但同时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它不仅体现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行为和倾向大行其道,也体现为人们以实证主义和唯理智主义(或者说,唯科学主义)眼光看待一切,力图使社会科学“数学化”或者“自然科学化”。
九、《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作者:顾海良,汉族,上海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家、教育家。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安徽省和县毛巷学校教师、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教师、副所长、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长。2010年12月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2011年1月6日教育部党组任命顾海良同志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思政理论课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专家、首席专家。
内容简介:本书研究了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结合的高度,以恢弘的理论视野、深刻的理论论证、清晰的发展脉络、翔实的文献资料,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及其内在统一性,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历史发展及当代意义。本书注重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征、历史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
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为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中共中央党校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内容简介:全书共17章,38万余字。在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本书编写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着力阐明这一思想中具有基础性、起“四梁八柱”作用的基本问题,深刻揭示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主题主线、历史贡献,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本质特征、总体布局、战略安排、根本动力、重要保障、政治保证等,以更好地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脉络。二是着力阐明这一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在充分吸收理论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学理上对这一思想的原创性重大观点和论断进行深入研究阐释,从理论源流、历史脉络、实践成效、国际比较等角度,把创新之所在、内在之意蕴讲清楚说明白。
本书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突出了对这一思想包括的基本问题的学理阐释,结构清晰、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为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提供了基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