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冀小斌著彭华译
2024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3175-6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凭借多卷本《资治通鉴》家喻户晓,也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闻名。这是首部用英语撰写的关于司马光从政和思想的著作。冀小斌博士追溯了司马光的宦海沉浮,分析了其保守思想的优势。冀博士的研究为读者理解宋代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和雄心勃勃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本书文笔生动,但又不失学术性。严谨的史料勾陈、史实辨析,辅之以轻松有趣的轶事,不仅有助于说明本研究的分析要点,还使其读来引人入胜。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新一版)
楼劲刘光华著
2024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3457-3
北宋三司财务行政体制研究
张亦冰著
2023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1771-2
自北宋建国(960)至元丰五年(1082),朝廷一直以三司总领全国财政,时称“计省”,长官号称“计相“,财权集中且职掌广泛。三司理财体制的形成,同唐宋之际国家财政结构的整体演变密切关联,其分工模式、运作机制又对宋代乃至后世国家财计制度影响深远。本书梳理三司内部组织架构与人事安排,聚焦其如何履行财政决策、度支计划与财务审核等职掌,在此基础上,思考北宋财政管理体制的特点与演化路径。
废坏与整饬:雍乾时期云南吏治变迁研究(1726—1799)
孙骁著
2023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0473-6
本书以1726-1799年间的五起云南疆臣贪腐案件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了雍乾时期改土归流对云南产生的影响,以及雍乾两朝君主统治思想,形成以下核心观点:第一,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是清前期云南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节点,以此为标志,云南地区在政治、文化上产生了较大的变革,不再是一个政治地位边缘化的边疆省份,而是逐渐转变为与中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内地式省份;第二,政治一体化在为云南带来高速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官场结构造成了诸多影响。
清代省级司法与国家治理研究
魏淑民著
2022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0333-3
本书从中国历史传统中尤其是明清以来司法、行政和政治的关系出发,围绕督抚两司等省级司法主体尤其是督抚大员,基于地方行政和君臣关系双重视角,上编集中剖析督抚等员处理自理词讼、徒流案件、死刑案件(选取覆审斩绞监候之秋审)的作为;下编基于地方行政和君臣关系的视角,围绕清代省级司法主题进行更为发散的探讨,包括各直省地方刑名与钱粮两项要务的交汇点,各省兼有立法与司法、行政三重意义的省例,清代不同阶段典型督抚大员在地方行政和当朝政治背景下的刑名思想,最后阐发空间政治背景下以直隶总督署代表的中国传统衙署法律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信息与权力:宋代的文书行政
李全德著
2022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0079-0
以文书御天下是中国古代国家官僚制度中的显著特征,而不同时期信息沟通与处理机制的差异,也彰显出各自不同的时代性格和权力运作方式。宋代的文书行政以多元的信息沟通和发达的文书制度为依托,其所能达到的深度也是远迈前代。本书梳理了宋代多渠道并存且相互竞争的信息沟通机制,并从御批、省札、批状等君相日常行政文书和针对决策行为的封驳制度入手,分析了宋代士大夫政治架构下的权力运作机制。
边缘地带的行政治理:清代厅制再研究
胡恒著
2022年4月出版
ISBN:978-7-5201-9780-9
本书是一部关于清代“厅制”问题的再研究。厅制是清代所独有的一种行政区划形式,它的设立体现着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转型。本书有两个侧重:一是对清代厅制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制度史研究,特别是对于学界研究比较薄弱的明清之际厅的起源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加强对海峡两岸一手档案的发掘和利用;二是结合区域社会史、法律史的研究手段,将厅的地方表现形态,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细致分析,力争将制度演进全貌与区域社会个案有机结合,展现厅制如何与清代地域社会历史进程相协调,并进而体现清代地方治理“因俗而治”的特色的。
有教无类:中晚明士人教化宦官行动研究
吴兆丰著
2021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9329-0
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
黄博著
2021年3月出版
ISBN:978-7-5201-7640-8
魏晋政治与皇权传递
权家玉著
2019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5328-7
本书围绕曹魏与西晋两次皇权传递带来的政治变动,从皇权的交接之际入手,探讨短暂的君弱臣强局面为政治带来的不安。魏明帝托孤与晋惠帝为太子时面临的夺嫡之争,是魏晋南朝历史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皇权传递。魏明帝顾命改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曹魏正始局势的走向,甚至决定了曹魏最终为司马氏取代。西晋武帝时期的太子地位以及围绕皇储话题形成的夺嫡之争,旷日持久,直接影响到晋武帝对于权力结构的布局,对贾充的依仗与放弃和对杨骏的启用,使西晋最终形成了政治和军事上宗王与外戚结合的格局,而这恰成为西晋此后的变乱之由。
明清时期对云南民族认知的演进与边疆治理
钱秉毅著
2019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5564-9
本书通过对明清云南省志的全面研究,对其中种人志的深入解析,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对云南非汉民族认知演进,是国家西南边疆治理的基础;明清时期对云南非汉民族认知在地域分布、民族特征、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及民族社会认知有一本深化演进过程;明清时期国家依据西南治理需要,通过主观能动举措形成对云南诸多非汉民族认知,揭示了民族认知与国家深化西南边疆治理有互动调适关系;以普洱府为例,实证探讨了国家民族认知及治理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地理特点和演进方式。
本书在国家治理视角下,运用方志种人志来进行民族认知及边疆治理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视角和资料运用上实现了创新。提出明清时期对云南非汉民族认知演进,是国家西南边疆治理的基础,民族认知与治理存在互动关系,民族认知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有重大意义,是本文研究主要的观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