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绽放”,离不开检察官辛勤“浇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今日文化自信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校园是检察机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要阵地之一,优秀的青少年普法读物是检察机关向全社会未成年人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如何让法律规定活起来,让未成年人用起来,让犯罪分子怕起来,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策划,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检察院主编的青少年普法读物《我的青春法则》,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由中国检察出版社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作品凭借其生动翔实的案例、别具风格的漫画、自成体系的专题和触及灵魂的互动等独特魅力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法治宣传系列图书,并期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全国中小学校园,“浇灌”青少年心中的法治种子。
以案释法:有骨有血,
漫画释法更生动
一起案例胜过一堆文件。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检察院案件体量大,2017年以来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涉未成年人案件577件731人,案件类型复杂多样,是一个典型的青少年普法案例宝库。
自成体系:青春法则
破解少年成长“所有烦恼”
深入校园:
法律温情滋润少年身心
实践检验成效。该书初版内容作为校本教材在福建省重点高中南安一中学习使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参与本书漫画制作的学生小陈作为第一个阅读该书的学生,表示“法律原来可以这样生动,这么温情”,并萌生了在大学选择法学专业的想法,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名检察官。
放眼福建乃至全国,不少地区和福建南安一样,学校数量多、学生基数大、学生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单纯依靠几场法治宣讲难以将法治教育实现全覆盖。《我的青春法则》以学习教材的形式,作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课程,供教师、中小学生进行常态化教学、阅读和自习。通过将普法读物作为校本教材的形式,能够快速全面地在更广范围内开展“法治进校园”。《我的青春法则》将青少年普法读物作为校本教材是探索法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最新实践,是在校园中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有力载体。
优秀的普法作品是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无声法宝,是检察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二传手”。我们期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使全体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