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容易受别人言行影响?几招教你拿回生活主动权!新闻频道

爱自责、耳根子软、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很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扰,尤其是进入社会和职场之后,这个困扰会更加明显,在临床咨询工作中也很常见。

原因一: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和判断

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与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判断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通常情况下,不信任自己感受和判断的人往往会过于信任别人的感受和判断,容易觉得别人比自己强或更有权威性,而自己不太行,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可靠、不值得信任的位置上,遇事倾向于“依赖”别人,容易犹豫纠结。再严重点,可能会完全以别人为中心,彻底变得没有主见。

1.从小到大得到的信任较少,导致长大后没有足够自我力量

一个不信任自己感受和判断的人往往从小到大得到大人的信任是比较少的,很多常常是生长在自己的感受被忽视的环境里。他们被要求听大人的,被灌输“作为小孩只要听话就好”的观念。

这样的生长环境没有为小孩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己学着做判断的需要也被忽视了,所以长大后,身体变成熟,但是内心需要独立和成熟的那部分一直空白,没有得到成长。等到突然需要自己做判断和抉择的时候,自然就没有力量和经验来支持,就容易继续沿用以前的模式:听别人的或者受别人影响——因为自身缺少锻炼和培养。

“不信任自己”正是对自己早年生活经验的刻板复制,是对于不信任自己的家长的认同,认为自己确实不够好或没有能力做判断。

2.内在有一个严苛的“超我”对自己施加评判

有的人生长在控制欲极强的家庭环境里,他们不仅会忽视孩子的感受,还会粗暴地干涉、入侵孩子的内心空间,甚至辱骂、否定、控制孩子,孩子的心灵不仅被占据,还留下很多恐惧。

孩子会形成一个严厉的“超我”,自责、焦虑正是应对内心那个严厉“超我”的表现——以自责、焦虑来避免内在的“超我”发火或辱骂自己,类似于养育者的形象根植进了自己的大脑中在控制自己的行为。紧张、焦虑对应的是不安全感,自责则避免的是被指责,是先行一步的自我保护。

而那些否定的话语、评判会持续地在头脑里对自己继续施加评判,让自己惴惴不安。

建议改善方法:

1.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更多地站在自己这边,慢慢学会对自己好,学会信任和欣赏自己,要看到,自己也是有能力和力量的。

2.靠近那些愿意信任自己,给自己更多认可和鼓励的人。这些都是对虚弱自体的滋养,是在弥补自己早年缺少的部分。

3.远离那些打击、不信任、质疑自己的人,甚至粗暴地入侵自己边界的人。从好的关系里,我们才能体验到什么叫错了也没关系,什么叫不指责和接纳,什么叫支持和信任。

原因二:怕犯错的背后藏着“全能自我要求”

依赖别人的背后,是很害怕自己犯错,因为在那个严苛“超我”的评价体系里,犯错是很可怕的、不被允许的。

1.内心希望自己永远不会犯错

这样的心理状态意味着,自己内心实际上是有一个理想状态的——希望自己做出的判断非常完美,希望自己让人说不出什么不好。

2.“全能自我要求”实现不了时就会产生挫败感

当被“全能要求”笼罩的时候,一个人就无法对自己负责,因为全能是实现不了的,这是个很明显达不到的要求。所以这个人面临的是无法解决的挫败,会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进而自卑,没法建立现实的自信感,就无法做抉择,因为他潜意识就认为怎么做抉择都不够好,都无法实现全能。

1.要明白“是个人就会犯错”,犯错就选择承担后果

任何人做出的决策都是取舍之后的结果,都存在被舍弃的部分,都有遗憾。

任何人做出的决定也都无法预测它就是对的,都要承担选择可能是错误的后果。

2.弱化无时无刻不在的“自我评判”

能容纳自己会犯错,渐渐摆脱从小被植入的“全能要求”,摆脱攻击性的“超我”,弱化无时无刻不在的“自我评判”,让“超我”退位,让“自我”发展起来,并有力量来管理自己的一切。

3.识别内心那些不合理要求

学着识别出自己内心“超我”的那些要求是否合理,并不再用它们来管理自己。同时也意味着收回对外界的全能投射——认为别人都是不会犯错的权威,比自己强的权威。加强这种意识:大家都一样,都是普通人。

原因三:深层原因可能是害怕失去他人的爱

过于自责的背后是担忧如果自己表现不好,别人就不爱自己了,不跟自己玩了,甚至会抛弃自己,进而失去自己与人的联结。

我们之所以认同养育者不合理的全能观念,认同他们的攻击甚至辱骂,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他们的爱,失去跟他们的联结,成为一个在心理上被抛弃的人。

1.是早年对“失去客体”的恐惧的延续

失去客体指的是在个人体验中,与自我相异但又紧密联系的人或物不见了或失去了。

这种体验甚至会让人产生害怕被世界抛弃的恐惧,这种恐惧也表现为害怕失去他人的爱,这是成年后的自己对早年“失去客体”恐惧的延续。

2.是对“我是谁”的不清晰

1.有意识训练自己对于“自我存在”的感受

一些练习有助于确认和增强自我的存在:比如别人离开了,你感到被抛弃了,但是要训练“我还在”的意识,自己只是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如此经常觉察“自我”和“感受”之间的区别,会逐渐感到“自我”的在场。

再逐渐确认自己对外界的反馈是何种模式,容易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这种训练能从根本上确认一个东西的存在:我。

“自我”的存在需要被反复确认,直到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分离,自己有力量了,就不再需要依赖别人。让“自我”稳稳扎根,就不再那么容易受别人影响。

2.像照顾一棵小树一样去照顾自己

从过度自责容易受别人影响到自体慢慢强壮、稳固是一个过程,可以想象像照顾一棵柔弱的小树一样去照顾自己,浇浇水、施施肥,加个篱笆增强抵抗力。给自己耐心和空间,学着慢慢来。

THE END
1.成年人相处的规则(五)和人相处中,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来随意揣测、评价他人,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一件事背后所有的真相。 有人说:“不乱评价别人,不轻易对别人下判断,不在人后说闲话。少去想别人如何,就是好人的做法。”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行走世间最大的本分。https://www.hebtv.com/0/0rmhlm/qy/kjpd/yd/11719964.shtml
2.管好自己的嘴,尽量不说这三种话,命就顺了(别不信)误解内心深处语言,是心灵的窗口,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的思想、情感与性格。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话语不仅传递着信息,更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形象。因此,学会管好自己的嘴,避免说出某些不当之言,对于个人的命运走向至关重要。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而我们的言语,则是这个角色最直接的体现。心善之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C99JT40525BSU0.html
3.一个人的言行,折射的是人品一个人言行,折射的是人品 你一定有一段让你刻骨铭心的故事 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也许你想把你的故事讲给世人听 那么请把你的故事告诉我,我来替你代笔 让世界听见你的故事、听见你的声音 我是狼少主 不仅要讲我的故事,还要讲你的故事 (联系我,请看我的主页哦)https://www.jianshu.com/p/e1430b383d8d
4.言行举止,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看起事是小节和细节,但这也是人的基本处世之道。 一、说话方面: 1、谦逊,不吐狂言; 2、严谨,不恶语伤人; 3、话说当面,实话实说; 4、文明,说话不带脏字; 5、对领导,不阿谀奉承、拍马屁; 6、对下级,不要居高临下; https://www.360doc.cn/mip/660152247.html
5.什么是言行举止言行举止介绍个人礼仪言行举止,简单说,就是人们相互交往中的语言和行为。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言行举止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言行举止介绍 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马上可以凭直觉判断出他的修养素质。以及他的性格特点中的某个侧面。语调深沉,条理分明,言词准确,有分寸,不难看出这是个精明能干,头脑清醒的人;言词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gerenliyi/4415281.html
6.李小璐夜宿门事件为例浅析公众人物隐私权的让渡如部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在涉及公众人物隐私时,不仅没有隐藏其个人信息,而且对其隐私紧追不舍的连续报道,或直接进行人肉搜索,对当事人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所以,公众人物一定要在注意个人言行的基础上,强化法律维权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在个人隐私权受到不法侵害时,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188/2319.htm
7.花凉中学2023年暑期致全体教师的一封信手机版6.严格遵守意识形态规定,注意个人言行,不信谣传谣,不利用社交工具发布不当言论。 7.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做到慎独慎行。 8.不违反任何法律法规。 (三)做好个人防护,提高安全意识 1、自身防护 做好家庭成员自身防护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尽量避免到人员聚集的场所活动。勤消毒,勤洗手,并主动积极http://www.sshlzx.cn/wap/wapshow.asp?id=365
8.医院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一)亮明党员身份,约束个人言行,提高服务质量1、亮党员身份,做担当医生。 全体党员要“佩戴党徽、亮明身份”,从入党即日起都必须佩戴党徽上岗工作,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以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表率、带头承诺、接受党内党外监督,立足岗位作贡献,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由支部书记牵头https://www.wm114.cn/wen/194/386466.html
9.[管理者与领导者在个人成长、道德教育和领导力发展等方面,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它们鼓励人们不仅在口头上宣扬高尚的价值观和理念,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践行这些价值观和理念。通过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人们能够建立起真实、可信赖的形象,同时也能够促进自我成长和社会的进步。https://blog.csdn.net/HiWangWenBing/article/details/137634777
10.证券从业人员声誉情况将与个人绩效薪酬挂钩不当言行恐影响升职跳槽【证券从业人员声誉情况将与个人绩效薪酬挂钩 不当言行恐影响升职跳槽】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券商处获知,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向各券商下发了《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要求证券公司将从业人员声誉情况纳入人事管理体系,声誉风险将与员工个人绩效薪酬挂钩。(中证网)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4221462748283.html
11.最新人的言行体现人品和修养(11篇)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并不是靠说说就可以做到的。它是需要我们去一步一步去实践,是要我们用心去领悟的,在快要结束的大学生活里,让我们一起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为了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并肩一起努力。 人的言行体现人品和修养篇三 http://cooco.net.cn/zuowen/328698.html
12.个人行为举止礼仪知识(通用12篇)篇4:个人行为举止礼仪知识 2018年国考面试礼仪之行为举止篇 广州华图 黎轩宇 在面试培训中会有一句广泛流传的话“形式大于内容”。其中,形式指的是外在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而内容指的是答题内容。或许这句话,会引来不少的反对声音。其实无论是侧重形式还是侧重内容,都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综合素质高,形象气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od14ryo.html
13.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中: 首页课程题库资讯师资 加微福利 添加公考咨询师 APP 400-8989-766 (单选题) A.积善成德的要求 B.学思并重的要求https://v.huatu.com/gktk/1FSGC.html
1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行为对社会行为规范、社会风气、社会舆论产生影响;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标准、道德、观念对个人言行起到引导、制约的作用。个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社会的前提,没有个人就不会有社会;但同时,人又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生的内容本身就https://www.coozhi.com/shenghuojiaju/shenghuochangshi/143978.html
15.教师年度考核个人述职范文人事股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与个人言行,直接影响着教育形象与局党组威信的树立。对此我们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还深刻认识到,人事工作不光要会做,更要会思考,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更要有全局性的眼光,有全面的了解,然后给局领导提供好信息,当好参谋,更要摆正位置,不越权,不越位,不折不扣地https://www.gwyoo.com/haowen/14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