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拟推荐孙承斌参评第18届长江韬奋奖。
孙承斌,生于1969年10月,高级记者、正局级,新闻工龄27年,现任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兼第一工作室主任。
孙承斌长期奋战在新闻宣传一线,采写、策划了一大批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报道,曾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称号,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中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新华社十佳记者”,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是党的二十大代表。
从业20多年里,刘志国用辛勤的脚力、敏锐的眼力、睿智的脑力、深厚的笔力,向着新闻道路上的高峰不断攀登,诠释着一个新闻人初心如磐、笃行致远的责任使命,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一次、人大新闻奖三等奖一次、全国政协好新闻奖一等奖一次,多件采编作品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表扬。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拟推荐王霞参评第18届长江韬奋奖。
中国妇女报社推荐赵梓涵参评第18届长江韬奋奖。
从青葱岁月到不惑之年,从夜班小编成长为要闻版编辑、副主任、主任、编委,16年的夜班坚守,2000多个夜晚见证着赵梓涵不变的初心。
每年600余个版面的审阅,编辑文字超三百万字,她将准确无误贯穿始终,多次堵住重大漏洞,成为报纸“守夜人”的典范;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全力以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紧急行动,党代会、建党百年的重大考验,重大报道中她积极策划,统筹推出一批批有温度有力度的作品、一个个有特色有创意的版面;她参与策划、编采的“喜讯捎给总书记”“百名女大学生讲述百个党史故事”等重大报道在新闻业界获得充分肯定;她积极推动《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编写出版,生动展现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默默坚守与奉献换来亮眼的成绩单,她四次获中国新闻奖、十余次获中国人大新闻奖等国家级新闻奖项,带领全媒体总编室在“策采编评”上全流程发力,先后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称号。
吉林省拟推荐栾哲参加第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长江系列)。
栾哲,生于1972年4月,高级记者,现任吉林日报社副总编辑(副厅级)。
扎根新闻一线29年,栾哲始终牢记党媒职责使命,坚持传播党的政策主张,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务实笃行,担当作为,先行先试,不断破圈突围。她是推动党媒融合报道的开拓者,是新闻战线守正创新的先行者,是不忘初心、坚守情怀的优秀新闻人。她曾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2012年二等奖,2022年三等奖),作品《三代人·七十年》2019年获得中国记协“庆祝新中国成立融媒体十大创新案例”。
▍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北国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新媒体创意和制作编辑部主编(主任)高爽
辽宁推荐高爽参评第18届长江韬奋奖。
在28年的新闻工作中,她始终奋战在新闻一线,担任了辽宁日报数十项有全国影响的重大新闻报道的主笔和责任编辑,新闻作品7次获得中国新闻奖,30余次获得辽宁新闻奖一等奖以上奖项。
上海拟报送朱晓茜参评第18届长江韬奋奖
朱晓茜,女,生于1968年2月,高级编辑,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主任。
朱晓茜同志从业31年,始终坚守在国际传播的最前沿,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不懈努力、开拓创新。其作品《中国面临的挑战》《东京审判》《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等等作品,曾荣获国际国内重要奖项50多次,包括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及多个海外奖项。其参与创办上海第一个英语专题节目、全国第一个地方外语频道ICS,创新节目模式、栏目样式10余种;推动外宣媒体融合,先后创办外宣新媒体矩阵ShanghaiEye、Doculife,打造中国故事海外落地的重要阵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上海媒体中国际传播重大贡献者之一。
在工作中,周学明同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工作39年来,采编或策划的新闻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5次,中国广播影视大奖6次,先后在《当代电视》《新闻世界》发表多篇论文。策划监制纪录片达20多部80多集,获得中国电视“星光奖”和提名奖各1次,安徽省社科奖5次,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8次,安徽新闻奖16次,国家广电总局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4次。
199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分配至大众日报社工作至今。从业31年来,李海燕政治立场坚定,敢闯敢拼,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成长为一名专业素养深厚、工作作风扎实、创新能力突出、为民情怀真挚的优秀新闻从业者。
王仁海,男,生于1966年5月,现任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贵州推荐王丹参评第18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
王丹,生于1975年9月,高级记者,贵州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兼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副厅级)。
王丹同志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工作27年,一直没有离开新闻宣传这个阵地,从记者、编辑,到带团队做节目、做栏目,再到融合转型,她始终坚定政治导向、坚持创新创优。她采制的作品先后20多次获得省部级新闻一等奖,个人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行业荣誉,她带领的团队两次获得中共中央表彰,一次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近几年来,她带领新闻中心加速融合转型,先后四次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媒体融合新品牌、融合典型案例等重磅奖项。
▍兵团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孟庆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拟推荐孟庆新参加第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
孟庆新,男,生于1966年6月,现任兵团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他在兵团日报社工作35年,虽只做过两年专业记者,但却有50余篇新闻作品(不含编辑奖)获国家级、省级以上新闻奖(其中中国新闻奖4篇、全国现场短新闻奖1篇、省级新闻一等奖15篇、省级优秀论文奖13篇);牵头策划的主题宣传报道方案经实施后,10余次获得中宣部新闻阅评组表扬;出版新闻专著3本;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新疆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凭激情与实力为兵团新闻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推荐2人参评
4月25日,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消息,根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关于开展第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的通知》,经逐级遴选、严格把关、集中评审,拟推荐以下2名同志参评第18届长江韬奋奖:
周奔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报社某编辑室主任
费士廷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某部编辑室主任
周奔,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68年7月出生,1986年入伍,中共党员,高级编辑,专业技术大校,现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报社某编辑室主任,兼做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工作。
该同志曾任部队新闻干事、军校教员,1995年调入解放军报社从事编辑工作,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全国人大好新闻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负责分管的解放军报“强军论坛”栏目荣获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刊物《解放军画报》在第十届中国画报协会“金睛奖”评选中获得14个奖项,并获得年度最佳画报奖,2幅摄影作品入选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负责的解放军报宣传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
费士廷,男,汉族,河南淮滨人,1974年8月出生,1992年9月入伍,中共党员,高级记者,专业技术大校,现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某部编辑室主任。
该同志是一名从部队基层新闻骨干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军事记者,在19年军事新闻生涯中,始终做随时战斗、随时冲锋的新闻战士,先后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2021年被军委政治工作部党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中国行业报协会推荐4人参评
5月15日,中国行业报协会发布公示公告,根据中国记协《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和第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通知要求,中国行业报协会在各行业媒体广泛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了初评委员会,对推荐的参评者进行了初评。经评委们认真审查材料和评议,最后确定了4名参评者,拟上报中国记协,参评第18届长江韬奋奖。
这4名参评者是:中国组织人事报高级记者孙忠法(长江系列),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中心编辑部主任杨林(韬奋系列),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党委委员王树民(韬奋系列),中国环境报社总编辑陈廷榔(韬奋系列)。
孙忠法,中国组织人事报高级记者,生于1982年11月,2004年进入中国组织人事报担任记者。
孙忠法凭借通讯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3次(报社建社以来在通讯领域共获中国新闻奖3次),获得中国人大新闻奖2次,被中宣部办公厅、中国记协办公室授予2022年度“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新闻单位先进个人,被人社部等记功2次,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报道有的被收录进全国中职语文统编教材,有的转化出版成为全国技工院校公共课教材。
杨林,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中心编辑部主任,生于1972年8月,高级编辑,从业28年来,矢志不移辛勤耕耘在新闻采编工作第一线,取得显著成绩,曾连续三届入围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评选。
从业以来,杨林撰写的多篇报道曾荣获全国法治好新闻、行业好新闻等奖项,几乎都采写自基层一线,他曾数次被评为“新春走基层”和“走基层·增四力”活动先进个人。2008年,因编辑新疆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忠诚守边、热血卫国、真情为民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杨林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他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
王树民,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党委委员(正局级),生于1964年10月,高级编辑,从事新闻工作39年,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现媒体转型升级、创新开展国际传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树民编辑采访的作品2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有近百篇作品获中国产业报好新闻奖、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全国电力好新闻奖等奖项,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2010年,王树民同志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2018年获“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先进个人;2021年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抗洪抢险保供电先进个人。
陈廷榔,中国环境报社总编辑(正司局级),生于1965年3月,高级编辑,2010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20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所编辑的通讯《沙暴骤起,祸在人为》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三等奖;2004年,所编辑的《不能再让火车随地“大小便”》获开发亚洲新闻报道奖环境主题一等奖;2013年,指导本报记者采写的《青山之殇》获得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