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说明(2023年修订)的通知 应公开的其他文件

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各高校: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选拔质量,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厅组织学科专家对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说明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公布,并作为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命题的依据,从2024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开始执行。

附件: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说明(2023年修订)

福建省教育厅

2023年10月9日

附件

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说明

(2023年修订)

《思想政治理论》作为专升本考试的公共基础课,其考试说明编制的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育部党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教材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时事报告(大学生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等。注重考查考生在高职阶段应知应会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本科目考核立足基础,突出应用,考查考生在高职阶段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治素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正确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掌握其精髓和基本内容,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自觉性。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正确认识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掌握其精髓和基本内容,增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自觉性。

(四)形势与政策内容:考试前一年(1月-12月)至当年考试前一个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教学要点及国内外重大时政事件,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考查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内容共四个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能力。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约30分)

1.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1)识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内涵。

(2)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3)应用

①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②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2.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①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②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③高尚的人生追求;

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⑤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①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②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

3.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①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②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⑤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4.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①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

③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①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⑤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

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需要弘扬爱国主义;

⑦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⑧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③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5.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①价值、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③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

①道德的含义;

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③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④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⑤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⑥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⑦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⑧个人品德。

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

④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⑤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⑥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⑦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⑧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⑨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7.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①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⑤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⑥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⑦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⑧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意义;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④建设法治中国;

⑤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⑥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①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和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②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分)

1.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2.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①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②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内容和重大意义;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

③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④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①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

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依据;

③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①《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基本方针及标志意义;

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

③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④“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②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③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7.邓小平理论

①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④“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⑤党的建设理论。

①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②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9.科学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②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约30分)

1.导论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的时代课题;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③“两个确立”的基本内涵。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新时代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①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

③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①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4.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②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①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②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

②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要求;

③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原则和思路。

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②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①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①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

7.推动高质量发展

①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③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②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③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及其重大意义;

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

①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①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

①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

②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9.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③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②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10.全面依法治国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

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③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布局。

①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道路。

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1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②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2.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①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②提供人民生活品质的主要着力点;

③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

②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①“生态兴则文明兴”;

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①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任务;

②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14.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

②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

③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①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②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①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

②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位置。

15.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①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②强军目标的科学内涵;

③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①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②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16.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①“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②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③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①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17.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

③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①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8.全面从严治党

①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②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

③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①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②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①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②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③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四)形势与政策内容(约10分)

考试前一年(1月-12月)至当年考试前一个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教学要点及国内外重大时政事件。

三、考试形式与参考题型

(一)考试形式

(二)参考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也可以采用其他符合学科性质和考试要求的题型。

四、参考书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THE END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它们是一个综合体,表现在()。 A. 政治素养 B. 学习能力 C. 道德品格 D. 法律意识 题目标签:选择能力能力表现出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de270bbea634a5dbea23647b5e74acf.html?fm=bdd95ad4c184effbfd2fc39660bca80b8d
2.思想道德与法治学生学习手册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四、怎样理解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关系? 【文献阅读】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学者论坛】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大学的观念(节选) 【http://yuntaigo.com/book.action?recordid=bmFrbGxoa2M5Nzg3NTY5MDQ5MzA1
3.《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此门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此门课程是以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修养,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为新https://www.wlcbyz.org.cn/detail/6066.html
4.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1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立场和态度,是对价值及其相关内容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5.24年专升本政治德法简答题与论述题2.大学生应该通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不断提升,切实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成为担当名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https://blog.csdn.net/Uguang2003/article/details/137087055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旦大学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当代大学生应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https://course.zhihuishu.com/courseHome/home/2027816
7.思想道德修素质和法治素养决定着人们日常生活中行动的()。BB. 体现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C. 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 D. 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46/35536763.html
8.大学生应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精选10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l72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