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让孩子明白,法律既是一种约束,又是一种保护。它制约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从而使人们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以解决纠纷、制裁违法犯罪活动为宗旨,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培养儿童对法治的信心。儿童不但要学法、懂法,还要有法治观念。唯有儿童真正相信法治的力量,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父母只有相信法治,才能教育孩子。父母也应该认识到,法治是一个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完美的法治社会,也没有法治的进步。培养儿童法治信仰,鼓励儿童成为法治社会的参与者、推动者。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针对当前学校法治教育存在的法律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切实转变法治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以法治观念养成为中心,实践教学、探究学习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格局,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建设的作用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适应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要求变化,创新、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重要举措;是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推进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目标与要求

1、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角色扮演存在偏差

因为青少年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认识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差,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家庭方面,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注重从幼年期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生活习惯,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但在校园中,学校为了达到高升学率,以满足社会和父母的期望,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化轻育人,导致部分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守法等观念。

不健康文化的存在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加的一个直接原因。当前,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络游戏等大量暴力等内容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上网成瘾已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2、寻求心理解脱的错误途径

面对三方压力,青少年渴望寻找自己的同类,渴望被理解,在这种“机遇”之下,三五个甚至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开始慢慢地聚在一起,一起抱怨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他们带来的种种痛苦,他们需要被倾听,但没有人愿意听他们的声音,他们需要把这股力量发泄出来。

男人的力量是微弱的,男人的勇气是微弱的,但是,由于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变得强大,而过去由于有了伙伴,他们想做不敢做的事,他们走上了这条路,每个人心中的罪恶开始被放大,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而在少年帮派的构成上,又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帮派内部多为城乡儿童所组成,对城市儿童来说,他们受不良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们开始学着贪得无厌,学着贪得无厌,学着贪得无厌。

但在帮派中的乡下孩子,更多的是处于被支配的状态,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们习惯了乡下的朴素民情,扑面而来的大城市的喧嚣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被动地接受了大城市的各种习俗,渴望能够融入这个看似美好的花花世界,多数的他们对善与恶还没有明确的界限,要想融入这样的世界,他们照猫画虎,邯郸学步地研究大城市人的一举一动,跟随城市孩子寻找新鲜,填满内心不安的世界,一步步走向迷途。

3、家族功能失调,亲子关系差

青年时期是叛逆期,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很容易情绪激动、行为失常,此时,家庭对他们具有双重保护意义:一是对家庭的社会约束作用,二是对家庭的社会支持作用。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

1、加强家庭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应推广“家长学校”建设,组织家长参加青少年心理、教育学、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管事,引导儿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观念,形成家校合力,使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助推器。

2、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

校园是教育的主阵地,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对错观念,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法制宣传教育专门机构,深入校园,开展普法、法制宣传和案例教育,全面、立体化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

3、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青少年应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首先,青少年应注重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法制教育与文化课相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的成长保驾护航。

要自觉抵制一切不良诱惑。现在市区和许多乡镇都有不少的酒吧、游戏厅、歌舞厅和其他娱乐场所,不良诱惑可谓随处可见。因此,青少年要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多培养阳光、优雅的兴趣爱好,抵制不良因素的干扰。谨慎交友,多交有益的朋友,远离不良行为。建立良好、健康的青少年之间的关系,用一颗豁达的心包容别人的过失,融洽同学之间的感情。

5、学校预防

首先,要加强教育管理方式的改革,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摒弃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加强德育、爱国主义、法治、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THE END
1.青少年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进路在特定因素的影响下,不同时空背景下法治教育有着独特的发展环境,展示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立足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方位,着眼于法治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教育政策,青少年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教育目标从“法制”到“法治”转变、教育内容从“德育为先”到“德法相济”转型、教育范式从“单向http://epaper.sxjybk.com/jsb/20240421/html/content_20240421001001.htm
2.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教育部教师法治教育研究中心·海淀法院联合院校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联系我们 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暨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于2012年4月10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成立。该基地和中心是由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法治教育基地,它立足国家需求,整合全国资源,主要承担青少年法治教育理论研究,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培训及青http://fzzfyjy.cupl.edu.cn/yjygk/jybqsnfzjyjd_jybjsfzjyyjzx.htm
3.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高科技法制教育平台,法治文化教育展馆施工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高科技法制教育平台,法治文化教育展馆施工普法展厅中小学生法制示范馆法治教育基地解决方案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环节中,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教材来一一对知识进行讲解,而教材中对于各种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呈现主要以文字为主,这种单一的呈现方式https://zixun.trustexporter.com/detail/124433.htm
4.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服务平台:https://www.qspfw.edu.cn二是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的关系。法治教育必须摈弃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简单的识记、背诵过程,而是要广大教师充分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积极探索实践体验式、情景式、实践式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参与性。 三是传授义务与培育权利的关系。以往的法制教育或普法宣传都倾向于灌输公民知法、守法的思想,内容上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54930.html